回覆列表
  • 1 # 微雅安

    因為古人說的都是古語,古詩,現代人說的用的都是現代化語言,所以環境變了文化也變了,現代人寫詩的幾乎沒有了

  • 2 # 京城範德彪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湧現了一大批的優秀詩人詞人,他們很多人的名字我們都耳熟能詳,同時他們的很多作品也一直流傳至今,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古代詩詞,而且很多要求熟練背誦,並且還要深刻理解詩詞意思,同時也是我們考試必考的專案之一,成年以後,雖然很多年不接觸古代詩詞,但是我們仍然能熟練背誦,似乎這些古代詩詞已經融化在我們每個華人的血液裡,這種文化上的共同,或許就是我們民族凝聚力的一種體現。

    可是為什麼古人能做出這麼多好詩詞而我們現代人就很少能寫出來呢?首先古人的創作是在文言文的語言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古人每天閱讀的書籍都是文言文寫的,所以古人有著天然的語言條件,就像我們學習英語,如果我們生活在英語國家學習英語自然是比在中國學習的快。咱們現代人接受白話文教育,所以我們已經很難透過文言文來寫作了。我們已經不具備創作古代詩詞的基本語言基礎,現代詩歌已經與古代詩歌完全隔離開了。

    第二就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透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科舉會試頭場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決於八股文的優劣。所以,一般讀書人往往把畢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一直到1888年,清政府準設算學科取士,首次將自然科學納入考試內容。所以說中國古代讀書人是隻學習四書五經等八股文的。不像我們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自然學科還有英語等語言學科。專精於語文,古人的作文水平自然是比我們現代人要高。就像十項全能運動員的100米的競賽水平很難優於專門跑100米的運動員的水平。

    第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該句出自《神童詩》,作者汪洙是北宋年間著名學者。這首詩在古代是一篇影響廣泛的啟蒙讀物。在古代科舉制度盛行下,讀書是一件很崇高的事,中國古代讀書人的地位是很高的。讀書甚至已經成為普通老百姓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同時古代封建王朝統治者對文人也是有著極大寬容的,秀才之家是可以免賦稅的;上京趕考的考生是可以得到國家錢糧補貼的。范進聽說自己中舉,甚至都高興瘋了,可想而知在古代讀書是一件非常崇高和榮耀的事情。

    最後在古代,人們的娛樂選擇是很少的,讀書可能還是一種打發無聊的方法之一。古代文人通常好友相聚都會吟詩作對,談古說今。在紅樓夢當中,李紈的詩社是大觀園裡年輕人最喜歡的娛樂專案之一。薛蟠作為紅樓夢裡不學無術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沒少在大家聚會里鬧了笑話。諸如把唐寅念庚黃;“一根××往裡戳”等。他在好友聚會里就是一個黑洞的存在。所以在中國古代吟詩作對是文人墨客們聚會娛樂的必備專案之一,不讀書,胸無點墨的人是無法融入圈子的。

    所以在中國古代這麼高水平的作文社會中能湧現出這麼多優秀的詩詞作者就不足為奇了。

  • 3 # 書喜28

    這個問題提得好,但也很大,牽扯到方方面面,我只根據個人理解試答一二:

    1.古人大多受的是私墊教育或家庭教育,他們從小對蒙學教育非常重視,從小就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

    2.古時所學內容也比較單一,儘管要讀什麼經、史、子、集,但所學內容基本這些,不像現代知識的多元化,什麼都要學。古人由於長期受傳統文化的薰陶,自然這方西的能力更強些。

    3.古人的資訊渠道相對窄些,不像現在通訊、網路這麼發達,什麼新媒體,什麼新思維,五花八門,古時沒這些,他們自然在這方面用心更多些。

    4.與當時的考試標準和對人才的認允有關。古代考試,詩詞考試也是一項重要內容,特別是隋唐科舉制度成型後,詩也更加規範,律詩成型後,更要求不失對、不失粘、力求對仗等等,這就要求人們努力按標準去做。此外,全社會也普遍認為,詩寫得好才是人才,才能入仕。

    5.同古人的語言習慣有關。古代也有書面語和口頭語,書面語要求簡潔明快,語言含量高,詩總體文字有限,就要求內容更加精準傳神、形象,透過較少的文字創造出一種意境美,古人的語言習慣恰好適應了這個要求。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現代詩恰恰相反,廢話太多,當然我沒有否定的意思,只是覺得寫現代詩,也不妨借鑑一些古人佈局謀篇,創造意境的方法。

    拉拉雜雜說這些,不一定全對,拋磚引玉,與文友共同切磋。

  • 4 # 法海縱橫

    唐詩宋詞,光耀千年。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概況起來,古人能寫出經典的詩詞,有幾個原因:

    1、個人前途,科舉考試。和現代一樣,考什麼學什麼,古人從小學習經、史、子、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寒窗苦讀,潛移默化,傳統文化水平自然達到一定高度。

    2、社會風俗,詩詞唱和。古代人與人交往時,喜歡詩詞唱和,喝酒聚會時都要來一首,旅遊到一個地方,要題寫一首,想念一個人時,寫個日記也要賦詩一首。長期練習,再加上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自然水平更上一層樓。

    3、收到良好啟蒙教育,打下好基礎。翻看唐宋詩詞大家,很多號稱神童,如唐宋八大家等,因為他們從小就收到良好的私塾或家學教育,他們家庭條件一般都不錯,很多事官二代、三代,因為窮人的孩子根本就上不起學。

    4、流傳經典詩詞的古人也是有數的,能夠統計的。古代文人千千萬,很多也並不擅長詩詞歌賦,一生能夠寫出三五首流傳後世的詩詞就很不容易了。像李白、杜甫那樣的神人畢竟是少數。

  • 5 # 國學大觀園

    詩詞是中華文學史上一種特有的文化體裁產物,詩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朔到先秦時代,“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些經久不衰的詩句,正是詩的最初興起。

    而詩的興盛則是成於唐朝,唐朝名家輩出,各類詩家百花齊放。徹徹底底的將唐詩推向了一個歷史高峰,飄逸無形的李白,憂國憂民的杜甫,情詩綿綿碎心的李商隱,還有很多很多優秀文人。

    詞,最早起源於隋唐,興盛於宋朝,當數“詩神”蘇東坡,黃堅挺,還有唐宋八大家的歐陽修等人。

    當然,宋朝名家更是多不勝數,柳永,李清照,辛棄疾等等,還有很多名家,一起將宋詞推向文化史上的另一座高峰,這才有了後來“唐詩宋詞”的美譽。

    古代的文人,大多數都是懷才不遇,那麼最好的吐訴方式,就是寄情於詩詞之上了,如:李白,杜甫,前者雖然瀟灑飄逸,卻也有詩歌感慨人生,後者,歷的“安史之亂”,作品更是優國憂民。

    作為排解來用,人生在世,離愁別緒,生死輪迴,誰都不能逃掉,這些不僅能夠成為詩詞的最好題裁和內容,更是能來人們糾結的心思,送別,離開,高興,開心,孤獨,愛情,邊疆,相逢,遊覽……,也是增加了文人墨客題詩落詞的一種素材。

    詩詞,雖然作為一種漢字文學的短小篇章,同時卻又是一種具有獨到和特別的文學體裁,所以在某些程度之上,詩詞不僅僅是一種文華的體現,更多的還是讓今人,能夠了解一個人詩詞家內心世界的鑰匙。

  • 6 # 油膩的而立之年

    他們無聊的時候只看書和搞搞物件,搞不好還會散夥,散夥後又只剩老哥兒一個 只能看書。看書心裡也很鬱悶就拼命的看,結果學問大漲。學成之後回首往事,發自肺腑的寫下所遭所遇,所感所觸,由於有了文化底蘊又加上情真意切,所以寫出來的詩詞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可以去看,大多數的詩人,多多少少都會寫自己的想法和所感所悟。

  • 7 # 易經大師7a3e

    古代的唐詩,宋詞,那是古人書經屬一種旺盛階段,因為古代只有知識才有出路,也屬於封建階段,一個階段的變化,像現代的人就不一樣了,那懂得古詩,所以一階段的轉變是有距離的!

  • 8 # 洞察眼

    第一,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文環境。詩詞興於唐宋,當時的人文環境詩詞流行,就好比現在流行歌曲興盛一樣。詩詞做的好,人們自然多有崇拜之意,也就不難理解詩詞的興盛。

    第二,政治環境,詩詞做得好,也能被發現賞識,也是一種獲取政治地位的有效途徑,人們必然也會鑽研於此。

    第三,社會環境,當時社會環境不像現在,人們娛樂方式不多,很多時候自己思考的時間比較多,思考一多必然有所感悟,也能寫出好作品。

  • 9 # 九品書匠

    古人的啟蒙教育很重要,大多是從四書五經開始學起,對於文字的基本作用,以及整體的文化氛圍,耳濡目染。

    更重要的是,古人寄情山水,留意生活,所寫即隨心,考取功名最主要的也是文章,所以古人就會在,詩詞上花費大量的時間。不像我們現在,古文化基本到初高中才開始正式接觸,數理化等其他學科佔據了大量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年蘋果手機價格高昂,為什麼今年卻跌入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