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君彈天下
-
2 # 飛海
首先,海瑞和包拯都是古代政治集團樹立的清廉榜樣。
作為兩個不同時空,不同地域,不同朝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我們現代人應該無法做出比較客觀正確的判斷。
不可否認的是包拯的個人魅力或許更大一點。因為包拯的官職做得比較大。至少在我這裡,包拯的故事流傳量要比海瑞的故事流傳得更廣,更家喻戶曉。
-
3 # 傳說111781981
兩個都是子無須有的人,準確的說兩個都是真有其人,卻無事實的人,是小說家虛構灌輸儒家思想的小說,古代無青天,包拯,外交部長,沒機會審什麼案,海瑞,清流派官僚(清流誤國,絕不是好東西)。如果說二人剛直不阿,儒生集團絕不會讓其活過明天,顯然同流合汙吧,包拯活著是名不見經傳,死後因為小說狸貓換太子戲文走紅。作為現代人,狸貓換太子,根本不可能的事,當皇宮比普通百姓家還隨便。海瑞為官有永業田的,五十畝最低,還有俸祿供養,海瑞不是出自寒門,祖產不富裕,也不至於比普通百姓家差,何至於吃不起肉?一生納三妾,兩個上吊而死,女兒吃了鄰居糧食 海瑞活活餓死女兒,所謂兩袖清風,這是什麼樣的心理學,如此心狠手辣的人,怎麼可能是個愛國愛民,包拯,海瑞的政績有沒有,當然不可能算出色,都是不作為的昏官。和珅,有十戰犬馬之功,奸臣嚴嵩有支援抗倭,鎮壓少數民族起義的功勞,就算這樣的奸臣都有成績,兩位青天大老爺,嗚呼,在位沐猴而冠,其實是歷史上的庸官。中國一個官,天天研究天文,結果被革職,此人也兩袖清風,也不犯錯誤,問題是不作為,他也一種腐敗,清流大概都這樣,扮演清官到喪心病狂的地步,吃不起肉,餓死女兒,這要什麼樣的江洋大盜如此心狠手辣,哪怕強盜也不可能心如此狠,小妾上吊,女兒餓死。百姓不看史,拿小說當歷史,讓這些清流禍國殃民,這儒家價值觀的一種,他們如此剛直不阿,儒生集體能讓他們活著嗎?拜託,宋朝刑不上大夫,還龍頭鍘,虎頭鍘,大宋律也是菜市口斬首的,不可能有鍘刀行刑。
-
4 # 秋爽書齋
海瑞和包拯,分別處於兩個朝代,其中海瑞是明代中後期的官員,包拯是北宋四帝仁宗時期的官員,他二人分別處於兩種不同的政治環境之中。
首先說包拯,包拯是北宋仁宗時期的官員,是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人,包拯做官是從安徽天長知縣開始的,後於慶曆年間調任廣東省肇慶(端州)知府,因“端州三年任,不持一硯歸”而聞名,真正名垂青史的是在京城知諫院,任監察御史和權知開封府事時期,以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打擊貪官汙吏,在君前敢於直諫,所以就有了“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和“包青天”之稱。著名的俠義公案小說《三俠五義》《小五義》《續小五義》《七俠五義》《白眉大俠》等就是以包拯權知開封府事期間的故事,而《包公案》是將包拯斷案滲入神話後形成的故事。
其次是海瑞,海瑞是明朝中後期的官員,是海南省海口市人,海瑞在明朝歷經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汙吏,禁止徇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汙吏退田還民,所以有“海青天”之譽。海瑞名垂青史的一個大事件是抬著棺材向嘉靖帝上的《治安疏》,因批評嘉靖帝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而入獄。隆慶與萬曆時倍受排擠,海瑞在明朝後期的官場上並不順利,政治地位沒有包拯高,這一點不如包拯。
綜上所述,海瑞與包拯顯然是有相同之處的,而且都以直言敢諫,不畏權貴,鐵面無私,廉潔公正,敢於伸張正義而著稱,而且海瑞、包拯、況鍾並稱中國歷史上“三大青天”。但二人誰更具有人格魅力,這與他二人所處的政治環境和貢獻有關,我認為二人都有人格魅力,都有成績,都名垂青史,但如果論影響力和政治貢獻和功績的話則傾向於包拯,因為包拯是仁宗近臣,包拯的奏議和直諫對仁宗皇帝的政治決策都有很大的影響,對當時的官場肅正綱紀,懲處貪官贓吏的影響大於海瑞,對於北宋仁宗時的政治風氣有很大的影響,另外,在仁宗朝時范仲淹參知政事、歐陽修掌翰林學士,王安石知諫院,司馬光監察御史,包拯權知開封府事,這幾人在仁宗朝時都在政治上給予包拯支援,而且幾人在仁宗朝時還沒有政治衝突,而且都對國家做出過相應的貢獻,所以宋仁宗朝是北宋相對穩定的時期,《清明上河圖》中畫的就是北宋仁宗朝時都城開封的繁華景象。我們可以參閱包拯留有的《包孝肅公奏議》(《包拯集》)十卷,收入《四庫全書》“史部·詔令奏議類”第427冊。《包孝肅公奏議》幾乎囊括了包拯一生中所有的奏摺、陳表和各種各樣的建議、意見,全面呈現了包拯的政治主張和他的閱世態度,尤其他關於反對增加農民負擔和精兵簡政的建議等等。
最後我個人認為包拯更具有人格魅力,他的政治地位也高於海瑞,包拯的官職最高時是副宰相的職位,包拯對當時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外交、文化、民生、財政、執紀監察等領域對國家建設都有很大很深的影響。
-
5 # 西嶽頑石
一個包青天,一個海青天,這兩個身居神壇頂端的絕世清官,經常被後人作比較。 包拯和海瑞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清官,都是忠臣,這是二人共同的最閃亮的的標籤,也是他們能夠流芳百世的最大資本。
如果說哪個更有人格魅力,我更更傾向於包拯,因為包拯在原則內的彈性要比海瑞大得多。 明代大思想家李卓吾曾評價海瑞: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雪霜不可充棟樑。這個評價一陣見血,鞭辟入裡,準確的概括了海瑞的一生。
海瑞這個人認死理,一是一,二是二,做什麼只認原則,一刀切,粗暴武斷,不會做出哪怕絲毫的讓步。他的世界黑白分明,不是白就是黑,沒有第三種顏色,除非你的所作所為完全合乎律法道德並且無懈可擊,否則海青天定拿你開刀。
簡言之,海瑞的正直太冰冷了,令人不寒而慄。他這人似乎天生就有仇富心理,凡是他主政的地方,富人全搬走了,搞得當地經濟大蕭條,十分落後。他是一個無與倫比的道德標杆,可惜無法為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樣的人,只可頂禮膜拜,不可近交,張居正為什麼終生不願重用他?除了他無法駕馭之外,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不會變通,一根筋到海枯石爛。
包拯則不同,他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會盡量選擇讓步,照顧到各個階層的感受。他的心中有一個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如果你的所作所為在這個灰色地帶之內,那麼恭喜你,包青天不會為難你。
舉一個例子吧。海瑞見到下官,會要求下官給他下跪,哪怕這個下官曾經救過他的命,是他最好的朋友,哪怕這次見面完全是非官方式的,海瑞一定會要求這個下官給他下跪。沒辦法,下官跪見上官,這是朝廷律法,這是規矩,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必須遵守。包拯肯定不會這樣,私底下他會主動免去這些繁文縟節,不會拘泥於此,這或許就是二人最大的區別吧。
回覆列表
海瑞罵人,在明朝能排老一,他認為不對的,就會一根筋地抗爭。但他兩袖清風,不畏權貴。海瑞奄奄一息時,他的家人都已先他離世了,此時,正是北京的冬天,寒風凜凜,溫度零下好幾,那時明朝規定,凡是幾品以上官員,朝廷要發取暖的銀兩,海瑞臨終,讓手下退回取暖錢,其清廉令人慨嘆。
在耿直和清廉方面,海瑞可能更讓人動容。但公關方面,包拯顯然更勝一籌,書畫,影視,戲曲,說包拯事兒的更多,所以包拯更深入人心,吃瓜群眾猛捧,海瑞也沒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