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蜀中快客
-
2 # 一貳一橙
劉備當然有親戚跟隨了,不過不像曹操、孫權那麼多。曹操的嫡系是譙縣的夏侯、曹家兩大家族,而孫權的嫡系則是他那幾個兄弟和親戚,加上孫堅、孫策給他留下的班底。
相比之下,追隨劉備的人就少得可憐了。
劉備出身低微,家族勢力不強劉備雖然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不過當時也是家道中落,只靠著販履織蓆為生。好在涿縣還有幾個家族中比較有錢的長輩,資助著劉備讀書遊學,能在當時混亂不堪的局勢中打下了基礎。
但劉備的家族勢力不強,劉家也不是當地的大戶,人數也不能和曹操家族相比,只不過是家裡有點餘財而已。所以劉備一起事的時候,就以情義拉攏了關張二人,三人是“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再加上後面來投靠的趙雲、諸葛亮等人,劉備以恩德情義建立起了集團的第一批班底。當然劉備也知道情義雖無價,親情更感人的道理,於是他每到一地就和當地的豪強聯姻。在徐州時娶了糜夫人,和徐州第一富的糜家結成了親家;到荊州的時候娶了孫夫人,和孫權做了親家;入益州之後又娶了吳夫人,和東州派系的老大吳家做了親戚。
而至於其他的涿縣劉姓親戚,也是有一些跟著劉備的,但在劉備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涯中,能堅持下來的絕對是寥寥無幾了。史書上找來找去也只有一個不喜政事、只喜歡嘴上討便宜的槓精劉琰吧!
由此可見,劉備的親戚確實比不上曹操、孫權的親戚,不提也罷!
-
3 # 漫踄雲鍴1
關於劉備為什麼沒有親戚跟隨其實得從劉邦殺白馬盟誓說起!
當年劉邦建立漢朝時曾殺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所以,漢朝的王侯也基本是劉邦的後代,劉備的先祖就是中山靖王,到了劉備這代就沒落了!而三國時期,搶奪的就是劉氏的天下,那麼這個時候沒親戚跟隨劉備的關鍵問題就來了:
1、劉備的一部分親戚已經家族沒落,壓根就找不到了。
2、另一部分親戚在戰亂中已經滅亡,不存在了。
3、剩餘的親戚都位置高官要職,如荊州的劉景升、巴蜀的劉璋,人家早已經是一方王侯,你覺得他們回去追隨沒兵、沒勢、沒地盤的劉備嗎?有一個人倒是沒兵、沒勢、沒地盤,但是又名氣,那就是漢獻帝!難道讓他去追隨劉備?
對比下來,劉備沒有親戚追隨就一目瞭然啦!
-
4 # 四川達州人
劉備出身低下,原本有同宗叔叔幫助才得以讀書,拜到大儒盧植門下,否則劉備如果沒有這個招牌,只能當個鄉村土豪而已,絕不會得到晉升機會。
後面戰亂頻繁,劉備嫡妻子女早喪,本就稀少的同宗自然無法跟隨劉備起家,所以只關張簡雍這些是最早的。入益州後才有劉琰、劉璋的兒子等極少漢室宗親出仕劉備。
-
5 # 讀史—正衣冠
宗親是指以下4種。
(1)同源於一個祖先的男系血親。
(2)旁系(男性)宗親。
(3)本宗男系血親的配偶,即嫁入本家的女性。
(4)本宗未出嫁的女性。
咱們可以分析一下曹操、孫權、劉備到底有哪些宗親,在他們創業的道路上到底給予了哪些支援。
曹操出身宦官之家,出身雖然不是名門,但確實是有權勢的家庭。曹操之父曹嵩為宦官曹騰(因策劃迎立東漢桓帝有功,被封為費亭侯,升為大長秋)的養子,位列三公之一,富甲一方,實力雄厚。曹操叔父曹鼎為尚書令,曹熾為長水校尉。
曹仁、曹純是曹熾的兒子,曹操的堂弟。曹仁戰群雄、定河北、傷周瑜、平叛亂、守樊城,是當之無愧的曹魏名將,為曹魏政權立下不世之功。曹純精銳部隊“虎豹騎”的統領者之一,擅戰、好學、廣施仁義,受封高陵亭侯。
還有同族兄弟夏侯惇、夏侯淵、曹洪這都是曹魏響噹噹的名將。夏侯惇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在與呂布交戰中,被射瞎左眼,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夏侯淵跟隨曹操南征北討,立下汗馬功勞,官至徵西將軍,封博昌亭侯,在定軍山戰死。曹洪平兗州、徵劉表、討祝臂、抵劉備,戰果卓著。還有曹操子侄曹彰、曹昂、曹真、曹休,都為曹魏政權拋頭顱灑熱血奮鬥一生。關於宗親中的女性成員,出身未有詳細記載,但也應該是門當戶對的家族,也或多或少出過力。
由上可知,曹氏宗親不僅是曹操的追隨者,更多的是創業者,提供了人力、財力,共同奠定了曹魏政權。
孫權有父親孫堅、哥哥孫策打下了江東基業,稱雄一方。孫權的母親吳國太出身江東士族,其父吳輝曾為漢奉車校尉,丹陽太守。孫權有個伯父孫羌、叔父孫靜,孫羌早亡。《三國志 卷五十一 吳書六》記載:孫靜字幼臺,堅季弟也。堅始舉事,靜糾合鄉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為保障,眾鹹附焉。孫堅起事時,孫靜也帶宗族之人響應,曾獻計孫策平定會稽。孫權比較出名的堂兄弟有孫賁、孫輔、孫暠、孫瑜、孫皎、孫奐等。孫賁隨軍四處征戰,拜為徵虜將軍,領豫章太守。孫輔隨孫策襲擊廬江太守劉勳,因功被任命為廬陵太守。後升任平南將軍,假節兼任交州刺史。因不服孫權領江東,曾遣使與曹操暗中來往,遭孫權軟禁。孫暠在孫策去世後,計劃奪權,最後被虞翻勸退。孫瑜曾跟隨周瑜、孫權等人征戰,擅於安撫部下、招降納順。孫皎官至都護徵虜將軍,都統夏口,曾隨呂蒙平定荊州。孫奐官至揚威將軍,封沙羨侯。
還有孫權的子侄孫登、孫慮、孫紹、孫松、孫鄰等,也為吳政權增磚添瓦。
上述曹、孫兩家只羅列了其中的一部分,實際宗親比這多很多,孫氏家族與曹氏家族人丁都比較興旺。
而劉備空有漢室之後的頭銜,幾乎沒有同族兄弟來相助。《三國志》提到寥寥數筆:(劉備)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此處提到劉遠起、劉德然父子,但史書未有後續記載。
但劉備命中有貴人相助,有名師盧植、同門公孫瓚、諸侯陶謙、劉表等;更有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的關羽、張飛;忠誠如一的諸葛亮、趙雲等,實乃天命。劉備的大舅哥麋竺也是腰纏萬貫、富商巨賈,給了劉備大量財力支援。《三國志》記載:麋竺字子仲,東海朐人也。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鉅億。由這你就可以知道麋家是有多麼豪。
綜上所述,一個帝王的誕生,註定是有無數追隨者的,不管是不是宗親,只要自己運用得當,和宗親是一樣的。宗族有權有勢確實比別人容易成功,但像劉備一樣,沒有什麼是自己創造不了的,是我輩創業者學習的楷模。
-
6 # 逍遙1906
早期劉備,潦倒時多人誓死跟從,到處都可以招降納叛,基本上沒有叛逃的。而晚期劉備,雄據二州,稱漢中王后卻叛降不斷,連小舅子都投降東吳,義子劉封尚有悔不聽孟達之言。成了三國時叛降級別最高,人數最多的一方。說明劉備早期以仁義和復興漢室為號矇騙了許多人,後期稱王后暴露了偽君子,真反賊的本性,大好的局面讓稱王給毀了。真搞不懂算無遺策的諸葛亮怎會有勸劉備稱王的昏招。
回覆列表
一部三國志,半代士族史。
士族萌芽於東漢,成長於三國兩晉,消亡於隋唐科舉。
可以說士族為家族利益,透過聯姻,人才投靠等手段,幾方買馬,各佔一角,追求利益最大化。
諸葛亮三兄弟分別在三國佔據要職,劉備團隊裡,荊州派,蜀國派都有士族身影,他們背後,都是占親帶故。而劉備困為出身,家族消亡,所謂宗親,人丁凋零。所以才有桃園結義的千古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