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工程的主要疏水方式,是以“四六分水”與“二八分沙”為基礎的。長度達3000米的魚嘴口,在旱澇時節可以分割岷江內江與外江的水量,乾旱之時,內江外江水量比例為6:4,而洪澇之時,內江外江水量則變成4:6,這就是都江堰治水三字經中所談及到的“分四六,平潦旱”,所謂的“二八分沙”也是同理。正是魚嘴口獨特的設計理念,才顯現出沙下埋藏臥鐵的重要性,其本身以相對精細的方式,讓臥鐵成為天府之國河流獨特的“定水神針”。
到了今天,都江堰臥鐵仍然被埋在鳳棲窩河岸的沙下,它們順著河道方向並排而臥,總數共有4根之多。據史書記載,這4根臥鐵之中,最裡面的一根,被埋於明代萬曆三年,為當時郭莊所鑄造。第二根臥鐵的鑄造年代為清代同治三年,由當時官員何咸宜主持修鑄。第三根臥鐵為1927年民國時士紳管興文所鑄,第四根臥鐵則是在1994年,都江堰建堰2250週年時所鑄造,並於1998年正式安放水下。它們雖然都被埋在水下,但是前往都江堰遊玩的遊客,仍能一飽眼福看到它們的複製品,因為其複製品就擺在離堆古園內噴泉處。
不得不說,都江堰工程是華夏文明2000多年的智慧傳承,作為一名華夏子孫,我們有理由為此感到驕傲。與此同時,李冰父子這樣的偉人,非常值得我們尊重,他們的大名更是值得被後人千古傳誦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疏水方式,是以“四六分水”與“二八分沙”為基礎的。長度達3000米的魚嘴口,在旱澇時節可以分割岷江內江與外江的水量,乾旱之時,內江外江水量比例為6:4,而洪澇之時,內江外江水量則變成4:6,這就是都江堰治水三字經中所談及到的“分四六,平潦旱”,所謂的“二八分沙”也是同理。正是魚嘴口獨特的設計理念,才顯現出沙下埋藏臥鐵的重要性,其本身以相對精細的方式,讓臥鐵成為天府之國河流獨特的“定水神針”。
到了今天,都江堰臥鐵仍然被埋在鳳棲窩河岸的沙下,它們順著河道方向並排而臥,總數共有4根之多。據史書記載,這4根臥鐵之中,最裡面的一根,被埋於明代萬曆三年,為當時郭莊所鑄造。第二根臥鐵的鑄造年代為清代同治三年,由當時官員何咸宜主持修鑄。第三根臥鐵為1927年民國時士紳管興文所鑄,第四根臥鐵則是在1994年,都江堰建堰2250週年時所鑄造,並於1998年正式安放水下。它們雖然都被埋在水下,但是前往都江堰遊玩的遊客,仍能一飽眼福看到它們的複製品,因為其複製品就擺在離堆古園內噴泉處。
不得不說,都江堰工程是華夏文明2000多年的智慧傳承,作為一名華夏子孫,我們有理由為此感到驕傲。與此同時,李冰父子這樣的偉人,非常值得我們尊重,他們的大名更是值得被後人千古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