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書不孬

    筆者的話

    對於筆者而言,《人類簡史》這部作品裡面提出的“農業革命是一個陷阱”這一觀點對自己的衝擊感還是蠻大的,甚至可以聯想到《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書中某些病人的思維邏輯。當然意思不是說《人類簡史》這部作品的邏輯有根本性的問題,只是很難讓我一時接受而已。

    總得來說,這部作品可讀性還是不錯的,無論你最終是否同意作者觀點。

    下面筆者開始正式答題了。

    書中對“農業革命是一個陷阱”這一論點的論證過程

    作者一開始就用很“暴力”的語言提出農業革命是史上最大的騙局和陷阱,姑且不說這樣的觀點是否武斷或者是為了吸引讀者,但作者特有的思維和語言還是很值得本人學習的。

    首先,作者認為“不是人類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人類”。

    作者用“很陰謀論的思維”去分析小麥與人類關係變化,他站在了小麥的角度去看農業革命對人的影響,他認為小麥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短短1000年就遍佈了全世界,小麥讓人類為了土地變得暴躁,甚至發生衝突。小麥的生長髮育的條件都在主導人類的勞動,改變了人類長久以來的生存方式,也讓人的身體付出很大的代價。

    小麥成為人類的主要而且穩定食物,導致人類人口爆炸,產生的精英階級更是開始奴役底層勞動者,這些底層的人生活非但沒有改善,反而還更遭了。

    人類也因為小麥開始聚集生活,帶來的後果是傳染病的更容易傳播,人類內部矛盾也不斷激化。

    作者應該還是一個動物保護主義者,他認為農業革命還有一個“躺槍”的角色——被馴化的動物們。

    他用“小麥成功學”的邏輯,去分析被馴化的動物,並不認為動物們是幸福的,反而是最慘的。它們被馴化的過程是野蠻的、殘忍的,壽命也因為人類對肉的需要被大大縮短。對於牛來說,人類為了提高產奶量,還要被不停的受孕。

    作者在論述最後還提出了一個更犀利的觀點——“種族的成功,個體的悲慘”

    簡單來說,作者認為農業革命就是讓更多人生活的更糟糕,它是史上最大的陰謀。

    他認為沒有人應該理所應當地成為“為全人類的演化大計”的犧牲品。

    筆者觀點

    第一次讀完的時候,作者的觀點對我還是很有衝擊力的。作為學習過馬克思主義原理的人,我感到有一絲“愧疚”,因為我從未想過農業革命的另一面。

    雖然在反覆讀的過程,還是發現了一些作者的邏輯漏洞,但並不影響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總的來說,這部分讀起來還是很輕鬆的,最後的結論也是充滿了“資本主義照耀下的利己主義色彩”。

    這部作品帶給我更多的是思想層面的東西,不可否認,事物都是存在“兩面性”,只是你站的角度,決定了你的思想高度。

  • 2 # 何處是家鄉

    說是“陷阱”,我覺得作者忘了一個問題。

    去過海灘的都有一個遊戲,就是在海灘上挖陷阱,別人不小心掉進去,我們就會很開心的大笑。可實際,我們挖的陷阱大多數不會有人踩,最後要麼我們自己踩一下,要麼等海水漲潮時淹沒。

    這說明,如果叫做“陷阱”,就會有沒有掉進陷阱的。可如果我們分析全球所有文明,要麼還處於原始階段,只要已經進入文明,無不是從農業文明開始的。也就是說,所有文化都是從農業文化生髮發展而來,所有人都曾經進入農業文明“陷阱”,再叫陷阱似乎就不合適,因為這是文明的必然途徑。

    赫拉利誤會了一個問題,他認為文明是應該帶給人類幸福與美好的,農業文明做不到這一點,所以人類是“誤入歧途”,只要走出誤區就好了。但顯然不是這樣的,因為人類只要有了文明形態,都必須從農耕開始,哪怕是遊牧民族,只要遇到農耕文化形態,也會不自覺的倒向農耕。這一點來說,中國最具有代表性。

    歷史上,漢族不斷被遊牧民族侵入,可是,除了蒙元堅決排斥漢化,也就是拒不向農業轉型,其它民族都選擇了接受同化,最終成為漢族。清人雖然還有旗人的叫法,但已經完全沒有任何自己的民族特點。

    把農業叫做陷阱,是因為一旦人類開始農耕,熱量獲取遠遠超過採摘與打獵,人口立刻暴漲,增長的人口需求得不到生存資源的滿足,內部爭鬥會隨之立刻而來,一旦人口壓力過大,生存空間的爭奪成為必然,戰爭也不可避免。

    近現代科學發達,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出現了所謂“把蛋糕做大”的說法。比如古代華人認為,天下財富是有一定之數的,你多了我就少了,於是煽動底層人群造反最有力的口號就是“均貧富”。後來有人提出,財富並不是有數的而是可以無限增長,至少可以做到人人生活富裕,比如幾十年前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理論,認為富人可以帶動窮人一起致富。大量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蛋糕終歸是有限的,大到地球總量已經是目前的極限,外星移民還遙不可及。富人為了保住自己已有的財富,必須想盡一切辦法。

    用國家機器有計劃平均的分配可以嗎?許多國家也已經證明了,不行。

    農耕帶來人口暴漲,進而帶來資源分配不均;技術革命帶來資源總量增加,於是人口繼續暴漲,資源又無法滿足人口所需;科學走向實用技術,資源呈現井噴式增長,人口不但繼續暴漲,個人所需生存資源呈現前所未有的巨大內容,每個人的生活成本比幾十年前超過無數倍,再次出現矛盾。

    比如我小時候有幾人想過去旅遊?更不要說國外遊、人人有汽車、家家住的寬敞、各種電器必備,甚至象候鳥一樣隨季節變換居住地,等等吧,太奢華的我也不知道,就這些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已經不可能達到了。

    有人說這是人類的貪婪造成的,甚至有人說貪婪才是進步與發展的源動力。可原始人並不貪婪,夠吃已經可以滿足了。只有進入文明後,貪婪的“本性”才不知從哪裡進入人的意識當中,並從此紮根不去,影響到所有人類的。

    所以我認為,貪婪不是人類的本性,是文明方式決定了人必須貪婪。

    原始人類生存方式是向自然攫取生存資源,人類與天鬥,與地鬥,與動植物鬥,無需要貪婪,也不可能貪婪。文明開始,人類逐漸轉變生存方式,不再向自然伸手,轉而一切變成自己製造,對手最終只剩下一個,那就是同類的人。

    我們拼盡全力,打敗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這叫種內競爭。

    每個人都有一個頭、一雙手,智力也相差無幾,憑什麼你能錦衣玉食,我只能吃糠咽菜?既然你能過得好,我也必須過得好!

    是文明把生存方式改變為人與人之間“其樂無窮”的拼死廝殺!

    說到此,我不得不提到人類中第一個思想偉人“老子”,他是第一個對人類文明形式提出質疑的偉大思想家!他告誡人類應該停止進步,應該扔掉一切文明發展,應該回到半原始的部落時代,他叫“小國寡民”,他形容是“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他甚至說要“稀智絕學”,也就是把所有學問都拋棄不要。

    兩千五百年來,華人讀不懂老子,翻譯到外國還是沒有人讀懂他。直到今天人類才開始意識到,原來老子是這個意思,原來老子竟然看得如此深遠,難怪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以”呢,孔子怎麼可能理解這麼複雜的思想意識呢?就是今天人類,也還只是大約猜到老子的本意。

    好了,不再囉囉嗦嗦的胡說八道了。

  • 3 # 姬如紫

    朋友請我吃飯,我一看,竟然只有饅頭。。。他說:“表面看這是饅頭。。。”“其實呢?”我問。“其實還是饅頭,說明它表裡如一,象徵著我們的友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痛風患者夏天如何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