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從企業經營角度來理解,是指以工作為載體的各種工作人員;從法律角度看,員工具有合作關係的人。中國勞工法並未對員工做出明確定義。作為職場解讀,我們還是以企業的角度來看一下員工的屬性。
主動維度:
1.員工承擔工作,對工作的進度、質量負責。
企業所有的工作,所有經營管理中的事項,全部都是透過員工來實現的。沒有員工的勞動付出,企業就還只是一紙證書或者一個空殼。
2.是公司發展的動力源泉,具有可塑性和自我增值的能力。
真正推動公司不斷髮展和進步的內因,是公司的員工。即使資本也是需要員工的工作了執行才能夠發揮作用,員工的勞動使得資金不斷迴流,價值不斷增值,同時在企業的發展中不斷以工作的行使推動企業實力與規模的壯大。
在這一過程中,員工透過重複勞動、工作鍛鍊和自我學習,會實現自我成長和增值。
3.是公司文化和發展方向的決定因素。
企業的文化雖然體現了老闆的價值觀,但老闆的價值觀必須在員工認同並貫徹的前提下才能有有效落地;員工行為習慣是企業文化的呈現和落地基石,也是文化塑造和變革的核心力量;
員工的整體素質、整體結果輸出也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選擇,對企業戰略有著決定性的驅動作用。
被動維度:
1.員工是企業管理的物件。
企業的組織工作、協調工作、計劃工作以及監督工作等全部都是以員工為物件的。是管理的承載物件和執行主體。從古至今,從國外到國內,所有管理理論、所有管理模式、所有管理方法無不是以員工為物件建立的,沒有員工,這些理論和模式也就沒有了靈魂和意義。
2.員工是企業投資的物件。
企業的發展,直接驅動是企業的投資行為,企業為了能夠實現自己利益的目標和社會的責任,會持續進行投資行為,以保證資源的有效性、合理性和效益輸出。但是資源是掌握在員工手中的,投資的直接物件可能是設施、技術或者產權等有價主體,但是這些物件的支配和使用者全部是員工;另外,作為企業的第一資源,為了實現企業執行的正常和有效,企業必定在員工的身上進行投資,包括但不限於員工工資、福利獎金、有償激勵以及學習成長的投入。
3.員工也是企業責任的主題和承載物件。
企業發展是有目標的,也是有目的的。企業的目標和目的如果不落實到它的執行主體--員工的身上,就會成為空中樓閣。為了保證這一目的的實現,企業會有目標分解、任務分解、職能分解、計劃分解、激勵考核等一系列行為,一方面是保證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直接把企業的所有目標和責任全部落實到員工的身上。
我們強點員工的屬性,強調員工的獨特性,卻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企業這個殼子,員工也只不過是一群人而已。所以,員工與所在企業也是相互依存的,企業沒有了員工不可以,員工離開了企業也就不能稱之為員工了。
1.初始的時候,員工是企業的完全支配物件。
員工的另一個時代代名詞是勞工。勞工形勢下,員工是純粹的被支配物件,在個人權利、工作條件和收入報酬方面能夠自主主張的很少。個人權力與地位與企業是不對等的,利益也很難得到保障。
2.後來發展到僱員。
所謂僱員,就是受僱於人,以契約形式約定雙方權責和利益的工作模式。僱員形勢下,員工的被動型依然是比較大,但在形式上已經有契約約束了。員工拿錢幹活,守約做事,但積極性和創造性還是得不到發揮的。
3.員工時代。
在今天,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企業的理念與用工形式也有了很大進步,國家也不斷出臺均衡雙方權利的政策與法規。員工無論在企業的地位還是在法律的地位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在合理管理機制和管理措施的影響下,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
而企業,除了按照約定支配員工工作以外,還進行適當的人力投資,開發人力資源,透過人力資源的最佳化和增值來推動企業的不斷增值。
1.強調獨立性和個性發揮。
企業要想有活力,首先要激發員工的活力,激發員工的活力就要擺脫僵化的體制與規則的束縛,要創造更寬鬆的工作環境和更適於員工積極性、創造性發揮的平臺和空間。這是趨勢,也是必然。這種情況下,員工就變成了驅動企業變革和破舊立新的主要力量。
2.成就和成長欲增強。
員工的追求不再侷限於做工作拿工資。因為常態化的技術進步和環境變化使得市場與社會對於人才和技能的需求不斷進步,為了適應這種進步,更好的生存與發展自我,便提上了員工的日程。他不但要工作,還要成長。所以員工對於個人成就感和個人提升的訴求越來越明顯。
3.隨著社會分工的更加精細化和職能化,溝通協作的慾望也越來越強。
作為職場的一份子,他們迫切希望擺脫格子式的工作空間,希望在溝通和協作中產生效率,希望打破那些條條框框的限制與身邊的同事進行更充分的溝通和合作,更希望自己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職業目標有更大的角色選擇空間。
就像法律對員工的定義一樣,本質上員工與企業是合作關係。這種合作關係成功與否、效果如何取決於雙方,一方面是雙方的契約精神,另一方面是尊重與配合。我想,這一理念應該會顛覆現有的很多管理理念,是對傳統金字塔的一種挑戰。
有些人說,站在塔尖的董事長、總經理怎麼會願意放棄自己的優越感和權力?這話問的好,優越感和權力慾望是很多經理人追求的,而且一旦擁有就不捨得放棄。
企業的存在不是為了某些群體的優越感而產生的,也不是為了某些群體的權力慾而產生的,是為了企業利益。在這個不進則退的時代,服務和客戶體驗越來越重要,即使企業不斷變革,想要緊跟時代步伐都不容易,作為金字塔尖的人,只是為了自己所謂的權力和優越感有什麼意義呢?大勢當前,企業魚死網破,優越感和權力也會蕩然無存,生存重要還是權力重要?記住,這只是一個企業,不是一個王國,本性是為了贏利而不是為了爭權,不是嗎?
回答不足之處請諒解。
員工,從企業經營角度來理解,是指以工作為載體的各種工作人員;從法律角度看,員工具有合作關係的人。中國勞工法並未對員工做出明確定義。作為職場解讀,我們還是以企業的角度來看一下員工的屬性。
對於員工的理解有兩個維度,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動。主動維度:
1.員工承擔工作,對工作的進度、質量負責。
企業所有的工作,所有經營管理中的事項,全部都是透過員工來實現的。沒有員工的勞動付出,企業就還只是一紙證書或者一個空殼。
2.是公司發展的動力源泉,具有可塑性和自我增值的能力。
真正推動公司不斷髮展和進步的內因,是公司的員工。即使資本也是需要員工的工作了執行才能夠發揮作用,員工的勞動使得資金不斷迴流,價值不斷增值,同時在企業的發展中不斷以工作的行使推動企業實力與規模的壯大。
在這一過程中,員工透過重複勞動、工作鍛鍊和自我學習,會實現自我成長和增值。
3.是公司文化和發展方向的決定因素。
企業的文化雖然體現了老闆的價值觀,但老闆的價值觀必須在員工認同並貫徹的前提下才能有有效落地;員工行為習慣是企業文化的呈現和落地基石,也是文化塑造和變革的核心力量;
員工的整體素質、整體結果輸出也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選擇,對企業戰略有著決定性的驅動作用。
被動維度:
1.員工是企業管理的物件。
企業的組織工作、協調工作、計劃工作以及監督工作等全部都是以員工為物件的。是管理的承載物件和執行主體。從古至今,從國外到國內,所有管理理論、所有管理模式、所有管理方法無不是以員工為物件建立的,沒有員工,這些理論和模式也就沒有了靈魂和意義。
2.員工是企業投資的物件。
企業的發展,直接驅動是企業的投資行為,企業為了能夠實現自己利益的目標和社會的責任,會持續進行投資行為,以保證資源的有效性、合理性和效益輸出。但是資源是掌握在員工手中的,投資的直接物件可能是設施、技術或者產權等有價主體,但是這些物件的支配和使用者全部是員工;另外,作為企業的第一資源,為了實現企業執行的正常和有效,企業必定在員工的身上進行投資,包括但不限於員工工資、福利獎金、有償激勵以及學習成長的投入。
3.員工也是企業責任的主題和承載物件。
企業發展是有目標的,也是有目的的。企業的目標和目的如果不落實到它的執行主體--員工的身上,就會成為空中樓閣。為了保證這一目的的實現,企業會有目標分解、任務分解、職能分解、計劃分解、激勵考核等一系列行為,一方面是保證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直接把企業的所有目標和責任全部落實到員工的身上。
我們強點員工的屬性,強調員工的獨特性,卻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企業這個殼子,員工也只不過是一群人而已。所以,員工與所在企業也是相互依存的,企業沒有了員工不可以,員工離開了企業也就不能稱之為員工了。
另外,員工的名字雖然不變,但內涵卻是隨著時代在不斷變化的。1.初始的時候,員工是企業的完全支配物件。
員工的另一個時代代名詞是勞工。勞工形勢下,員工是純粹的被支配物件,在個人權利、工作條件和收入報酬方面能夠自主主張的很少。個人權力與地位與企業是不對等的,利益也很難得到保障。
2.後來發展到僱員。
所謂僱員,就是受僱於人,以契約形式約定雙方權責和利益的工作模式。僱員形勢下,員工的被動型依然是比較大,但在形式上已經有契約約束了。員工拿錢幹活,守約做事,但積極性和創造性還是得不到發揮的。
3.員工時代。
在今天,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企業的理念與用工形式也有了很大進步,國家也不斷出臺均衡雙方權利的政策與法規。員工無論在企業的地位還是在法律的地位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在合理管理機制和管理措施的影響下,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
而企業,除了按照約定支配員工工作以外,還進行適當的人力投資,開發人力資源,透過人力資源的最佳化和增值來推動企業的不斷增值。
隨著時代發展,技術進步,尤其在網際網路和智慧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員工與企業的關係以及員工的屬性又會有大的變化。1.強調獨立性和個性發揮。
企業要想有活力,首先要激發員工的活力,激發員工的活力就要擺脫僵化的體制與規則的束縛,要創造更寬鬆的工作環境和更適於員工積極性、創造性發揮的平臺和空間。這是趨勢,也是必然。這種情況下,員工就變成了驅動企業變革和破舊立新的主要力量。
2.成就和成長欲增強。
員工的追求不再侷限於做工作拿工資。因為常態化的技術進步和環境變化使得市場與社會對於人才和技能的需求不斷進步,為了適應這種進步,更好的生存與發展自我,便提上了員工的日程。他不但要工作,還要成長。所以員工對於個人成就感和個人提升的訴求越來越明顯。
3.隨著社會分工的更加精細化和職能化,溝通協作的慾望也越來越強。
作為職場的一份子,他們迫切希望擺脫格子式的工作空間,希望在溝通和協作中產生效率,希望打破那些條條框框的限制與身邊的同事進行更充分的溝通和合作,更希望自己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職業目標有更大的角色選擇空間。
就像法律對員工的定義一樣,本質上員工與企業是合作關係。這種合作關係成功與否、效果如何取決於雙方,一方面是雙方的契約精神,另一方面是尊重與配合。我想,這一理念應該會顛覆現有的很多管理理念,是對傳統金字塔的一種挑戰。
有些人說,站在塔尖的董事長、總經理怎麼會願意放棄自己的優越感和權力?這話問的好,優越感和權力慾望是很多經理人追求的,而且一旦擁有就不捨得放棄。
企業的存在不是為了某些群體的優越感而產生的,也不是為了某些群體的權力慾而產生的,是為了企業利益。在這個不進則退的時代,服務和客戶體驗越來越重要,即使企業不斷變革,想要緊跟時代步伐都不容易,作為金字塔尖的人,只是為了自己所謂的權力和優越感有什麼意義呢?大勢當前,企業魚死網破,優越感和權力也會蕩然無存,生存重要還是權力重要?記住,這只是一個企業,不是一個王國,本性是為了贏利而不是為了爭權,不是嗎?
回答不足之處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