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兜大姐TU

    這個問題正好是我一直在對孩子做的事!

    因為高齡生的女兒,全家上下都獨寵。漸漸的孩子唯我獨尊的現象出來了,加上她總是生活在被保護於美好的環境中,於是玻璃心有了!

    此後,我獨自一人帶著她到成都上學,週末回郊區和家人過兩天。這樣的生活節奏,我順利的讓她的玻璃心加固!不再那麼易碎!

    四歲這一年裡,我教給她幾個詞語,叫她牢牢記住,並隨時提醒她拿出來用用。我教了她:樂觀、豁達 幽默、內心強大。同學惹她生氣了,別人的東西很令人羨慕、心愛玩具壞了……她正在用這幾個詞語對付。雖然一開始,她並不能領會其中的含義,經過反覆運用,她不單懂得了其意,還知道了什麼情況下運用!她會說:“媽媽你看我的大嘴巴,啊嗚,吃掉你.....”說完問我“媽媽,我幽默不?”看見別人受表揚而她沒有,她告訴我:“沒關係,我會努力,媽媽我很豁達....”我想她成長的路上不受傷害,我得先讓她性格變得豁達起來,內心變得強大起來!將來才有足夠力量離開媽媽的懷抱,面對多變的社會環境!

    今年她五歲了,我繼續向她傳授我的詞語法,自律 責任 積極 善良 .....當她被玩具誘惑時,她都會說:“媽媽,我要自律....”“媽媽,做飯是你的責任”...

    她牢牢的記住這些詞語,並模仿照做,慢慢的,玻璃心沒有了,哭泣少了,開心多了……

  • 2 # 米小寶

    為啥玻璃心,都怪家長,開始保護過度了,就如天天消毒天天無菌,孩子一出門準進醫院,玻璃心也是一樣,從小說幾句,批評批評,想要的東西等等再給,磨磨脾氣,壓壓性子,慢慢皮糙肉厚,這樣的孩子不光跟人好相處脾氣好,還思想豁達,不會因為雞毛蒜皮就往心裡去,從小到大這種事都要記住他多累啊,所以,不要怪孩子玻璃心,怪你自己教育的不好,不是不疼孩子而是你要給他一個健康的心態,而不是恃寵而驕,覺得天下唯我獨尊,每年都那麼多孩子跳樓,自殺,誰也不怪,就是父母的責任,且不說養不教父之過,就是心理健康家庭幸福的孩子根本不可能那樣,除非抑鬱症,精神累疾病,因為病痛折磨,不然根本不可能如此,所以,關愛孩子是每個做父母的責任!

  • 3 # 萱媽a育兒

    說到孩子玻璃心,我想肯定有個通病,那就是家長平時經常誇孩子:我們寶寶好棒呀!我寶寶真聰明!可能你會說,誇孩子是鼓勵怎麼可能玻璃心呢?我詳細說明下,你們大概就心中有數了!

    學齡前孩子是透過和這個世界互動,特別是和父母家人互動來形成自我印象的,一味打壓式的挫折教育的確不利於孩子成長,合適的誇獎有利於孩子自尊自信的發展。

    那我為什麼還會說是誇獎的原因呢?

    你想我們誇孩子聰明、好棒後,孩子心裡在想什麼呢?他肯定覺得,我做成功這件事,他們就會誇我!孩子的想法很簡單的,他會記得:“做成功”和“這件事”。這兩個關鍵詞!那麼,他們在下一次遇到另外一件事時,就會有疑惑:“這件事”我做成功了,可以得到認可嗎?我失敗了,是不是就得不到認可了?

    如果孩子從小就是得到這樣的誇獎,就會進入一個怪圈,孩子每做一件事,即使是非常小的一件事,都會想得到我們的表揚。嚴重點的情況可能是有的孩子會變得輸不起!他們心裡肯定想:成功了”才有表揚,失敗了就沒有。他們就會開始害怕失敗,甚至會為了獲得表揚而故意迴避困難,不敢挑戰自我。遇到不會做或沒做過的事就根本不會嘗試了!

    那還有的小朋友可能連我們誇下別的小孩都不允許!這就是所謂的玻璃心了!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誇過程!孩子需要誇獎是毋庸置疑的!誇獎能幫助他們更好的建立自信心!但是我們這樣的誇獎成了習慣,停止誇獎他就會玻璃心了,不自信了!我們還是要誇孩子,但是不是單一的好棒聰明,而是過程!

    比方孩子不敢坐滑梯,最後還是滑了下來,我們不能誇他好棒!我們可以說:滑滑梯這麼高,寶貝剛剛不敢滑,最後還是鼓起勇氣,從上面滑下來了,好勇敢呀!

    學校跑步比賽沒得獎,可以說,雖然沒有得獎,但是你沒有放棄,堅持跑到了終點!真的很棒!

    你看,這樣我們也是誇獎,但誇的是他的勇敢!著重誇她的某一個品質,而不是單一的誇棒,聰明!

    生活中很多這樣例子的,大家只要改變下自己誇獎的方式,孩子的某一個品質能更好的發展,更加不會玻璃心了

  • 4 # 小太陽兒童健康

    網路上有個詞叫”玻璃心“,指那些容易受到打擊,心理承受力不強,過分脆弱的人。如今似乎越來越多的孩子也有著一顆易碎的”玻璃心“。

    比如“16歲學生因被老師批評後,受不了打擊,從14樓一躍而下,當場死亡”,“家長不給孩子玩手機,孩子一氣之下破窗而出”。“初二女生因一碗涼皮,攜妹妹跳河自殺,只因媽媽偏心弟弟有好東西都是先讓弟弟吃”……類似這樣的訊息並不少。

    很多孩子所遇到的問題並不大,但因為一時沒有想通或是帶有一些報復心理就做出了傻事,不僅讓自己的人生在還未開始的時候就直接結束,同時也毀了家人的幸福。

    醫治孩子的“心病”,父母觀念的改變,或許才是治本的“良藥”。

    01

    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玻璃心的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家長一般很溺愛。這樣的孩子在家被寵壞了,處處都讓著他,導致到了外面,也想別人處處都順從、聽從他的指揮,一旦別人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就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賭氣,哭鬧。

    因此,家長一定不要溺愛孩子,取而代之的應該是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給孩子安全感,一是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二是多帶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開闊視野,多引導孩子參與集體活動,讓孩子發現自己的潛能,並學會接受挫折。

    當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了,他的那些一定要拿第一,什麼都要聽我的小脾氣就會收斂很多,相對,玻璃心就會離孩子遠遠的。

    02

    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多是被家長過分包容,有求必應。這種畸形的保護無形之中等於害了孩子,導致很多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弱。

    為了幫助孩子遠離玻璃心,家長應該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

    例如,在孩子摔倒的時候,家長不要立馬去扶,而是鼓勵孩子學著自己站起來,或者帶孩子專注的去玩一款遊戲,鼓勵孩子在遭遇挫折之後再次努力。

    擁有堅強毅力的孩子,自然以後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更強,自然不會遭受玻璃心的困擾。

    03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孩子是最不會掩飾自己情緒的人,開心時就笑,難過時就哭,生氣時就鬧,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做成功的父母,只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心理感受,幫助他們處理負面的情緒,譬如憤怒、悲哀及恐懼。

    例如,當孩子跟同伴玩耍時鬧彆扭了,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是怒吼,孩子肯定會哭鬧不止,而且下次說不定還會這樣,久而久之玻璃心的性格會越來越明顯。這個時候比較明智的做法是,等孩子情緒過了,跟他好好說話。並耐心的告訴他怎麼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只要他好好改正錯的地方,媽媽依舊很愛他。這樣,孩子的負面情緒找到了出口,脆弱的小心臟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孩子像小樹,但不是隻需要澆水施肥,只有經歷風雨的洗禮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因此,爸媽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也要不慌不忙,用愛與耐心陪伴孩子成長,那麼,孩子的玻璃心是可以改掉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後來的我們》火爆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