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琪故事館
-
2 # 賤熊放映室
截至目前,雖然鬧得一波三折,但是透過貓眼的資料可以查到的票房資料,上映6天,總票房10.03億,同在五一檔上映的電影中,最高的是幕後玩家,2.18億,其他幾部基本都在千萬線徘徊。好製作有時候真的不如好檔期+好排片+好宣傳
相信國慶檔,暑期檔,賀歲檔這些詞語在這幾年對於很多觀眾來說都已經是耳熟能詳的詞語,這個檔期是指由發行方、院線以及放映方根據影片的上映日到下當日的時間間隔。這些檔期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是與電影的最終票房直接掛鉤的。
一個好的檔期加上足夠的宣傳,院線力捧給出一馬當先的拍片輛,這幾個重點元素集合在一起,可以輕鬆的幫助你在同期上映的影片中脫穎而出。
舉一個很久之前的例子,2006年國內有一部惡搞影片《大電影》上映,當時的姚晨,黃渤都還不是能夠單抗票房的存在,但是影片選擇的檔期相對來說同期競爭壓力小,再加上炒房為劇情點的熱點話題,這部影片在當時收穫了上千萬的票房,在2006年的時候上千萬票房已經是一個相當好的結果了。
(說實話單這個海報都是一股濃濃的山寨感)
後來製作方嚐到了甜頭之後,拍攝發行了《大電影2.0》,講實話從電影的角度來講,這部電影的劇情和製作都是優於第一部的,但是多方面來講,一方面宣傳不如第一部聲勢大,同樣的檔期沒有明顯競爭力,郭濤為主的演員陣容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最終這部影片只取得了500萬左右的票房成績。
另一個鮮明的例子,《失戀33天》號稱最有毒的電影,這部電影的票房成績3.2億,檔期選擇11月08日,如果沒記錯這部電影最先的檔期選擇是11月11日,在光棍節這個概念剛開始火爆的時候,借用光棍節的概念炒熱片名中的失戀二字。
11月這個檔期相對來說比較尷尬,一方面國慶檔剛剛過去,賀歲檔還沒有來襲,很少會有高熱度影片上映,所以基本同期《失戀33天》都是一枝獨秀的狀態。
這樣我們回頭看《後來的我們》,五一檔按理說也應該是一個熱門檔期,但是今年的五一檔相對來說十分薄弱,《後來的我們》,《幕後玩家》,《戰神紀》,《低壓槽:慾望之城》等,回想一下同期的宣傳來看,唯一有點印象的應該也就是《幕後玩家》和《戰勝紀》。
同理,其他幾部沒有能夠單抗票房的流量大咖,也沒有《後來的我們》這樣病毒式的營銷,輸給《後來的我們》也是必然的事情。
再來看《後來的我們》的排片佔比,45%,遙遙領先幾個影片,打比方很多觀眾在沒有預先想好看什麼的時候,走進電影院,最先遇到可以進去看的,有一半的機率都是《後來的我們》。
情懷的瘋狂渲染+當紅流量小生現在大家都喜歡講情懷,從《那些年》開始,國內很多發行方都喜歡打青春回憶這一張情懷牌,幾個當紅的流量小生,一個曾經被很多人熱捧的青春文學,或者一首傳唱度很高的歌,都能拿來當情懷IP。
而《後來的我們》正是如此,這樣的牌很容易吸引青年群體的目光,首先來說《後來》這首歌的傳唱度基本橫跨了我十五歲到二十七歲的整個年齡段,總是會有人覺得這首歌唱到了自己的心坎裡。
電影一度打出宣傳,等了這麼多年,《後來》終於被拍成了電影,其實歌詞套在很多年輕的愛情故事裡都是適用的,編劇卻依舊不放棄任何情懷化的熱點,如北漂,真愛,剛剛被《前任3》轟炸過一輪的多數影迷,在關於真愛探索的餘熱裡,更容易被影片的故事所吸引。
這樣一個合適的情懷渲染,再加上井柏然和周冬雨,一個演什麼火什麼的當紅流量小生,一個金馬獎影后,光這兩個人就能夠帶動不少當下的粉絲流量,再加上奶茶本身帶來的對於8090這一群體的情懷吸引,火爆也是正常。
火爆歸火爆,一向不認為電影的火爆跟電影的質量是成正比的,劉若英我曾經也很喜歡,也曾聽過那首《後來》,但是說時候,電影這個職業已經有無數的先驅用自己撲街的成績證明過一點,它是有門檻的。然而火熱的票房又總是告訴創作者們,大膽去做吧,有人會買單的,所以有時候真的很懷念那一年只有四五個人的億元俱樂部。 -
3 # 柳可為
檔期加宣傳!
華人是很念舊的群體,喜歡回想往事,這也是為什麼前任梗這麼受歡迎。可以看看,幾乎所有的青春片愛情片都是關於前任的。有的時候,我都搞不懂,既然那麼愛前任。為何分手?因為迫不得已,狗屁!在一起會死嗎?不會的話。為何分開。如果真愛,只有死亡才能將兩人分開,其他的,都是狗,屁!所以,既然分開了,就別說前任。
因為,你愛的不是前任,你愛的永遠只是你自己。如果你真的像你想的那麼愛他,他不是你的前任,是你的現任!
-
4 # 鳴人給路飛上課
拋開檔期和前期的宣傳,單說電影本身。
第一,情懷和劉若英。放眼整個娛樂圈能夠和劉若英比才華的,估計只有劉若英的師傅張艾嘉女士了,兩個人都是能唱歌,會表演,會寫劇本,會做導演。這不電影裡很多細節能夠看出劉若英的良苦用心和匠心所在,比如田壯壯的臺詞,很明顯帶有劉若英的影子,每個字都有淡淡的哀傷在裡面,裡面周冬雨的臺詞,能看出有劉若英當年唱《後來》的聲嘶力竭的力量。每個電影都在消費情懷,這無可厚非。沒有情懷的電影更加拙劣。《後拉的我們》以情如戲,以情齣戲,情懷貫穿在每一個鏡頭裡。
第二,井柏然和周冬雨。這兩個人近年來風頭正盛,很有人氣和影響力。井柏然的《捉妖記》已經證明了他的演技和票房和號召力,周冬雨可謂當紅的小花旦,多部電影的上映,反映了她的巨大的市場潛力。兩個人的演技沒得說。在電影裡,兩個人可以說是和角色渾然天成,沒有任何生硬和多餘的表演,一切都很自然。我看不出矯情和做作,我看到的就是在情感裡掙扎的男女。
第三。歌曲。一部電影的歌曲對電影至關重要,好的歌曲可以讓觀眾很快入戲,可以推動情節發展,比臺詞還有張力。看看為這部電影獻唱的歌手吧,陳奕迅,五月天,田馥甄。就衝這幾個人,就有很多人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了。每一首歌都和電影的主題那麼切合。光聽歌曲就讓人潸然淚下了。配合著電影的劇情,每一個觀眾都會身臨其境。
第四,李屏賓和張一白。先說張一白,張一白是這部電影的監製,這個人被稱為大陸青春電影教父。之前的《將愛情進行到底》《匆匆那年》,都有不俗的票房和口碑,可以說張一白對青春電影可以說是輕車熟路,這就保證了整部電影的品質。李屏賓,華語電影圈裡數一數二的攝影大牛,之前是侯孝賢的導演的御用攝影,鏡頭語言和好,長鏡頭和特寫切換自如,每一幀都有生命力。
希望電影大賣。
回覆列表
個人原因,五一假期沒有去看這部電影。
包括前任三,這種類似回憶前任,不管結局是美好還是悲催的電影,我都不喜歡看。
第一我討厭悲劇的結尾,因為是一個感性的人,我怕故事太好把自己代入進去,徒增難過,又怕故事太爛,結尾還悲催噁心到我。選擇電影時自動忽略此類電影。
第二,我討厭消費前任這個概念。不管最後是怎麼結尾的,曾經至少都是美好的。再說了,你的前任給你留下的記憶又不是我的記憶,不管記憶帶著美好的回憶還是憎恨的糾纏,都應該過去了。
尤為討厭看完前任三那些跟風的人,要是喜歡,就努力找回來,不要逼逼有的沒得,真是磨嘰。
僅個人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