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圳萌娃張

    對孩子發脾氣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尤其骨子裡叛逆,喜歡對著幹的娃更是讓人抓破頭皮。我家張西西不講衛生的毛病,咬嘴,揉鼻流血的壞習慣,不睡午覺,她已經自動遮蔽我的嘮叨,我的批評,我的脾氣也就慢慢形成,升級………育兒不是件輕鬆的工作,全職媽媽門每天都在付出心血,為了孩子生活得健康、快樂。

  • 2 # 美甲的王小丫

    回答很絕對,有,並且不是一次!

    相信您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非常自責,很後悔對自己的孩子發火,也恨自己為什麼不能當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我看過很多關於跟孩子溝通,不能對孩子發脾氣的各種書籍。希望自己能像書裡說的一樣,能對孩子寬容大度一點,傾聽一下他的心聲,能夠在適時的時候控制好自己的脾氣,給孩子的心目中留下一個慈愛寬容的印象。可一切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我也提問過這樣子的問題,很多的回答都是讓我在適當的時候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可是現在的這個社會哪有那麼多的好脾氣。我自己還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所有的耐心被磨的所剩無幾。我也在孩子做一些出格事情的時候非常容易發火。比如吃飯的時候好好的餐桌。種的比吃的還要多,撒了一餐桌一地。或是我剛拖好的地板,他又弄得滿地垃圾。或是我剛鋪好的床鋪,他又給扔到亂七八糟。剛給他穿換洗好的衣服,他出去公園兒玩一圈兒回來全身泥土。這時候你才氣不打一處來。我也問過很多我身邊的朋友,有沒有對自己的孩子發火,打罵的情況,基本上十個有九個半都打過孩子,罵過孩子。不管是多麼淑女的媽媽,也有這種現象。我們也知道要剋制自己的脾氣,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可是我們不是聖人。也有情緒化的時候。有的時候想想,我們確實太心浮氣躁了,孩子有的時候也會受一些莫名其妙的冤枉罵。我們想一下,其實孩子有時候都不知道為什麼你對他發火。也許我們心情不好,也許是因為跟老公鬧的矛盾牽扯到孩子,或是外界的一些因素,把氣撒到孩子身上。

    現在我總結了一點,在我想發火的時候,我會提前告訴孩子,我這會兒心情不好,不要在我身邊煩,自己去玩一會兒。給自己的壞脾氣找一個出口,冷靜了再出去跟孩子溝通,會好很多。我兒子最近學會了察言觀色,他看到我心情不好的時候,他會說我給你講個笑話吧。開始的時候我只說不要講,我心很煩,不要在我耳邊吵。後來我兒子怯怯的告訴我說,媽媽我是看你心情不好,想講個笑話讓你開心一下。當時我的心瞬間就化了,好想抱著我的兒子說:媽媽錯了。但有的時候真的不是孩子的錯,是我們大人的錯。其實孩子也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應該跟孩子學習一下。所以你也不要自責,也不要悔恨,這是每個家長都會出現的問題。

    說這些並不是讓你心裡邊兒有一種寬慰。 而是,我們應該努力的去改變自己,讓我們的孩子不再討厭我們,疏遠我們,讓我們去做那個最溫柔的媽媽,希望你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到。

    我是誠一媽,祝您和孩子開心快樂每一天!

  • 3 # 小太陽兒童健康

    相信只要是有孩子的家長几乎多多少少都會的,不過寶媽要知道自己調節哦。

    不過有些熊孩子愛發脾氣,打小朋友,咬手指這些都可能讓媽媽發火。

    要找原因為什麼會這樣?孩子做這些的時候是什麼心理?

    1、發脾氣

    受挫後哭叫吵鬧的現象。

    任何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

    尋求關注

    逃避任務

    尋求某種刺激:常見於自閉症兒童

    逃避某種刺激:常見於自閉症兒童

    生理原因:常見於多動症

    想要得到食物等

    2、攻擊性行為

    不安或挫折時。

    很少用言語攻擊(如罵人),攻擊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奪到某個東西或破壞某個東西,而不是要傷害誰。

    3、咬手指:3—6歲開始,8—13歲達高峰,極少數延至成人。最常見的緩解焦慮的行為方式。

    4.多動、注意力不集中

    上了發條的火車,破壞性行為、插嘴,騷擾他人

    當孩子犯錯誤,只要掌握以下的原則,就能與孩子輕鬆面對,不讓親子關係秒變重災區。

    第一步:客觀敘述看到的錯誤

    例如: 不說「你怎麼這麼壞,竟然把杯子打爛了」。正確說法:「你把杯子摔在地上碎了!」

    第二個步:告知錯的原因

    不重複問「為什麼」,可以告訴孩子:因為你可以把杯子放在桌上,而不是沙發上,這樣杯子就不會掉在地上。「我不喜歡你的方式」

    第三步:示範正確的行為方式

    起身示範給孩子正確的方式或是取代的方式。如將杯子放在桌子上或是將杯子帶著孩子拿到廚房碗槽放好。

    第四步:給予正確行為的強化(獎勵):擁抱、親吻、豎拇指

    最後發脾氣只能起反作用,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都不好,要掌握正確方法才是關鍵。

    下面這個方法適用於:攻擊、違拗、、破壞、無禮貌、不服從、危險行為、大哭大叫、威脅,不聽勸告

    隔離法:孩子好動,做錯了,先警告他,如果再這樣就隔離,不聽得話立即隔離。

    找個房間沒有孩子愛玩的東西,準備一個小鬧鐘,1歲1分鐘,2歲兩分鐘,以此類推,時間一到立即解除隔離,並且事後不提。

    注意點:

    1、在應用前向兒童解釋、演示暫時隔離;

    2、隔離時不關注、不對話;

    3、隔離區沒有喜歡的玩具和活動;

    4、懲罰鍾放在孩子可看見、可聽見、但拿不到的地方,鈴聲一響準時結束;

    5、結束後容許孩子生氣、但家長不給予關注,切忌在隔離期間嘮叨、斥責、講道理、威脅,大叫、提醒;

    7、對於遺忘、恐懼、孤僻、害羞、沒做作業或家務、心情不佳等內化性問題不適用。

    暫時隔離的其他形式:

    地點可以牆角,剝奪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權利,只能做旁觀者(發脾氣仍筷子、摔碗),拿走喜歡的玩具.....

    成功要素:

    1、父母要經常參與兒童活動

    2、兒童必須要有喜歡的物品

    只有這樣兒童才能體會到失去後的遺憾。

    最後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保持冷靜,

    最後不迴應,或者打岔。

  • 4 # 孩子放學後

    這個跟孩子發脾氣,跟全不全職沒關係。我是一個職場媽媽,和孩子發脾氣一定還有某些事情做導火索,比如有時侯我兒子會很愛動,總是坐不住,有一次也是巧了,他感冒了然後在做作業,就是練習寫一頁字,總共四十個字,基本上寫一筆擤鼻涕然後去扔垃圾,寫一筆去喝口水.然後擤鼻涕......就這樣一直寫了四十分鐘都不止,然後我終於忍不住發火了,讓他直到寫完字再起來.....

    其實發脾氣這件事情沒什麼,只要是公平的對待孩子,就好了。等到他終於寫完字以後,我把他叫過來問他剛才怎麼了?哪裡不對?他說了不應該寫作業的時候那麼多動作,說完以後我也和他說了,媽媽用發脾氣的方式也不對,下次媽媽會提前提醒他,不會等到生氣了再發火,這時候我兒子說出來了一句我倆開玩笑的話說:沒事媽媽,我倆是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寫完作業母慈子孝!我聽完這個話,忍不住笑了,世界哪裡有十全十美父母,不要太有壓力,多看看孩子的優點,他會越來越好的。

    我家的小“姑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時總是想念故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