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都說閉關鎖國導致了清朝的落後,但是閉關鎖國到底是何時開始的?最開始要閉關鎖國到底用意何為?
11
回覆列表
  • 1 # 儒姐在北京

    1723年(雍正元年),因與羅馬教廷間有關中國禮儀之爭的白熱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許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國內傳教,並限制貿易,被視為鎖國的開始。

    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聖旨從京城傳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西洋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

    清代實行了“閉關自守”或“閉關鎖國”政策的觀點源於當時試圖向中國推銷其商品(特別是鴉片)的英國商人,馬克思曾在他的文章中接受了這一觀點,後來這一觀點於20世紀50年代納入了當時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寫入了教科書,並且形成了一個觀點認為“清代閉關鎖國”。

    清朝的閉關鎖國目的:1.為了抵禦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擴張

    2.為了維持東南沿海的秩序,鞏固東南防線

    3.為了防止東南沿海居民與帝國主義國家聯合起來,威脅自己的統治。

  • 2 # 老劉侃三國

    順治十二年之前,並沒有海禁。

    順治十二年海禁,順治十八年頒佈遷界令,直至康熙二十三年才開海。

    這段時間的海禁,主要是為了對抗鄭氏的海軍。康熙二十三年開海後,指定廣州、漳州、寧波、雲臺山(今江蘇連雲港)四地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稱為“四口通商”。

    康熙五十六年部分海禁(禁止與南洋貿易),雍正五年開禁放洋。這段時間的海禁,主要是由於康熙擔心米穀的大量出境會造成不良後果。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是出於目的。

    1、防止沿海的倭寇入侵徵收高額稅收,維護清政府的集權統治。

    2、清朝前期,封建的自然經濟比較穩定,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擔心沿海人民同外華人交往,會危及到自己的統治。  

  • 3 # 被埋藏的歷史

    從經濟的角度看,清代的閉關鎖國其實是必然的。在閉關鎖國之前,清代的外貿業是極其發達的,當時的中國還都是以白銀為基本貨幣,瓷器、絲綢等等英華人是十分喜歡的,於是就賣給英國換來他們的白銀。十幾年之後,清朝和英國拉開了差距,但這個差距英國根本沒辦法填補,因為英國屬於是一直花錢不賺錢或者是賺點小錢,花出去的錢根本收不回來,英華人覺得自己虧的不行,得想個辦法把錢賺回來,於是就賣起了鴉片。鴉片流入清朝之後,就像瘟疫,當時的老百姓一有錢就買鴉片抽,短短几年,英國的經濟就超過了當時的清朝,乾隆也嚐到了鴉片的厲害。皇帝一看這銀子流失得太多,也開始害怕了,萬一沒有了錢那不就慘了,於是趕緊閉關,不與外界進行貿易往來,他以為這樣就可以阻止銀兩的流失,其實只是為英國和其他國家的入侵找了一個很好的藉口。“閉關鎖國”這個詞,只是後來誕生的,而且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至於清朝的軍隊為什麼打不過侵略者,那都是後話了,但我認為這個問題,閉關鎖國多多少少要付點責任,但並不負主要責任。

  • 4 # 朽平升

    閉關鎖國。肯定因為工業革命產能提速。賣的東西有好有便宜。影響到“統治”。鴉片戰爭那只是一部分。人性上有慢性上癮和快速上癮的東西。 然後....那時候的皇帝選擇了“堵塞”。畢竟權利這種東西,到誰手裡都不願意分散以求和平。何況是那時候的天子。然後整個國家都在扛一個“盛世”的夢。

  • 5 # 海洋情感小屋

    有這麼幾段時期:

    1、順治十二年之前,並沒有海禁。

    2、順治十二年海禁,順治十八年頒佈遷界令,直至康熙二十三年才開海。這段時間的海禁,主要是為了對抗鄭氏的海軍。康熙二十三年開海後,指定廣州、漳州、寧波、雲臺山(今江蘇連雲港)四地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稱為“四口通商”。

    3、康熙五十六年部分海禁(禁止與南洋貿易),雍正五年開禁放洋。這段時間的海禁,主要是由於康熙擔心米穀的大量出境會造成不良後果。

    4、乾隆二十二年,關閉漳州、寧波、雲臺山(今江蘇連雲港)三口,只允許廣州一地為通商口岸,稱為“一口通商”。

    5、1842年,《南京條約》,“廣廈福寧上”,五口通商。在這之後,清朝的門戶就逐漸打開了。

    由此可見,清朝全面的閉關的時間並不是很長。

      第一,妨礙了華人學習世界先進的思想文化科學技術。清政府對西方國家的科學、文化、技術等,閉目塞聽,不願意學習瞭解,甚至舍其所長而取其所短。知識分子依然死守舊例舊制,埋頭八股,脫離現實,與世隔絕。可悲的不是我們的落後,可悲的是我們把自己鎖在一個自己編織的美好世界裡不能自拔。

      第二,阻礙了生產和技術的發展,失去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清朝閉關政策還嚴重地阻礙及其他主產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在出口貨物中茶葉佔有很大的比重,主要產於福建、安徽等地,清政府禁止了就近從海上出口,必須運往廣州再出口,經過長途運輸,不僅時間長,茶葉容易變質,而且被沿途的關卡層層敲詐勒索,增加了成本,顯然對茶葉生產的發展是個障礙。

      第三,嚴重阻礙了國內資本主義萌芽的生成。中國自明朝中葉後就閉關了,至清朝更為嚴重,死死地限制了對外貿易,限制造船出海,資本的原始積累,國內工商業的發展。在閉關政策下是何等艱難,這樣的環境之下資本主義萌芽更加茁壯成長。

      此外,清統治閉關國門是防止外華人“滋擾生事”,卻阻斷了中國與外國之間的商品貿易往來,使原本的稀疏的資本生產不復存在,這種辦法是狹隘的、落後的。閉關國門只能使自己在經濟上不斷萎縮。沒有起到抵擋外國“滋擾生事”的作用。

      第四,對西方殖民活動起過一定的防衛作用。閉關鎖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海上走私和海盜侵略沿海地區的行為,對外華人的侵略者的活動,具有一定防衛作用。但這不是防止侵略的辦法。

      資本主義的本性就是要侵略其他國家,中國能不能抵禦外來侵略,而決不能依靠這種政策來改變侵略者的本性,更無法阻礙侵略國家力量的增長。閉關鎖國只會作繭自縛,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扼殺中國的生機和進取精神。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目的是什麼?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閉關政策是封建專制和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的必然產物,其目的就是要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阻止封建經濟解體。它使中國丟掉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使中國與世隔絕,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交流,使中國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同時也使清朝逐漸走向滅亡。

  • 6 # 歷史小師妹

    閉關鎖國政策開始於1757年,具有民族自衛性質。

    是清政府為維護其專制統治而推行的對內對外政策,旨在防範外華人與華人接觸、串通而反抗其統治。其內容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關閉大多數海口,只許廣州一口對外貿易;實行公行制度,壟斷對外貿易,對來華外人實行嚴格的限制。另一方面,嚴格限制華人出海貿易或僑居海外,限制出口貨物的種類和數量。

    閉關鎖國是封建自然經濟、國內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尖銳的產物。其實是一種消極防禦手段,無法阻擋西方列強的殖民主義侵略,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 7 # 正宗好狗頭

    清朝閉關鎖國的時間是1757年開始的。閉關鎖國原因:1.減少白銀外流。2.重農抑商政策的延續。3.減少鴉片的流入。4.天朝上國的思想。5.擔心洋人與漢人內外勾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乃伊是化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