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業餘研究者

    別讓複雜吃掉我們的利潤

    近年來,公司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慢慢開始為顧客“量身定做”了,典型的表現就是我們的非標件越來越多,給帶來公司的產品、價格體系、組織、流程也由此越來越複雜,公司該如何降低這些複雜性呢?如何在既滿足客戶需求又避免複雜之間取得平衡呢?

    為了滿足每一位顧客的獨特需要,其實公司生產及服務成本越來越高,毛利率越來越低,生產週期越來越長,運輸流程也越來越不靈活。更可怕的是,我們的部分銷售人員片面追求銷售業績而忽略了利潤,由此帶來責任界線也經常變得模糊,但大量的非標產品湧現,使得公司有時難以脫困。

    其實非標件增多是把雙刃劍,一方面:非標件可為公司及顧客帶來附加價值,是必需的。那些有助於增加利潤及顧客忠誠度所需要的非標產品和服務,就是好的複雜性。舉例來說,銀行承攬抵押貸款的擔保品種類越來越多,的確因而增加了複雜性,但它同時卻可幫助銀行承接更多生意,賺到更多利潤,因此非常值得。

    另一方面,如果公司拋開標準件專生產非標產品,因為非標產品的複雜性,給交貨期、生產、技術等方面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再仔細分析滿足客戶需求的成本、創造的價值,及應收取的價格,就有可能讓公司增加不必要的複雜性,價值不增反減。因此,非標件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不知道如何管理及控制非標件。

    客製化VS複雜性

    一方面,非標產品增加了成本及工作負擔。為這些非標準產品,技術部必須針對客戶做不同的方案;所有與銷售有關的部門,都要配合非標產品作出生產調整;一線的銷售代表忙於回答顧客提出的各種問題,不再有時間向顧客訴求新的功能;為了管理五花八門的非標產品,生產管理人員每天疲於奔命,生產及運輸成本持續上升,公司獲利率也不斷被侵蝕。

    另一方面,公司內部流程也受到戕害。每一個非標產品,都需要公司進行多次成本昂貴的開發和試驗。公司還需針對不同產品開展不同的服務,它們的成本都顯而易見。為了讓顧客有更多選擇,成本因而增加,利潤也就自然降低了。這樣做值得嗎?想要做出正確的取捨,公司就必須深入探究產品組合的競爭定位、營收來源及相關成本。

    此外,公司還很容易掉入服務陷阱,受到複雜性帶來的負面影響。原因是,我們總想要滿足每一名顧客,很少仔細去分析這個別顧客所帶來的獲利率,或深入瞭解從顧客那裡能得到哪些價值。這些資訊是發展成長機會的重要依據。儘管大多數銷售人員因擔心顧客流失,不敢縮減服務水準,但事實上我們的銷售人員在銷售過程中陳述了標準產品的優勢了嗎?標準件技術成熟、交貨期也容易保證,我們的成本也相對較低等等…就比如說我們的點支產品,本來產品種類就很豐富,技術也成熟,隨著原材料的漲價,利潤也很少了,再讓我們大量的開發新產品確實有點得不償失,我們必須瞭解,非標產品對整個價值鏈及獲利率的衝擊,所衍生的成本、利益,均應事先計算。

    簡化產品,塑造顧客需求

    以客為尊是很多公司強調的文化。對於有能力自行提出解決方案、滿足客戶需要,許多公司引以為傲。然而,近年來經營環境越來越惡劣,公司必須降低作業成本,因此,儘量避免非標產品及服務,勢在必行。

    我們以20世紀70年代的汽車製造商為例:

    在那個時代,每一款汽車都可以量身定做,但允許顧客擁有無限制選擇的做法,成本非常高。後來,汽車變得越來越複雜,製造商必須簡化選擇,每一款汽車有不同的型號,每一型號包含某些標準配置。製造商的生產流程與新政策配合,每批次專門生產同一型號的汽車。當時,成功的訣竅即在於找出最受市場歡迎的汽車型號。今天的傳統制造業同樣在面臨這類似的挑戰。

    我們公司應把產品看作一連串的元件,這些元件可組合成多樣化的產品,或個別“產品線”。我們應該知道,哪些是顧客直接接觸的基本產品或服務,並決定哪些是附加於基本產品的“附加專案”。產品管理不是在管理一些彼此沒有關係的產品,而是在管理一個基本產品,及附加於該產品的獨特化元素。這是大量非標件的精髓。

    這種做法有幾個優點:首先,我們很容易得知成本為何增加,以及哪些成本該轉嫁給顧客;這方面的資訊可幫助我們的管理者,找到權衡獨特性與複雜性的取捨點;此外,顧客意見反饋流程將獲得改進,產品組合也會變得更吸引人;企業將越來越瞭解顧客重視什麼,並據以發揮創意,不斷推出創新產品;時間久了,附加專案可被整合,與基本產品合二為一。

    平衡獨特性與複雜性

    複雜性起因於公司擁有過多的產品、市場、消費者及流程。如能將它們和每一事業部的每一流程從事的活動、間接成本結構與資訊流結合在一起,複雜性即無所遁形,每一細節都將清楚呈現。若無法有效管理其複雜性,企業將擁有一個超級複雜的事業系統,成本將越來越高,顧客越來越少,市場佔有率也越來越低。降低複雜性的常見解決方案,是建立標準化的作業及自動化的事業流程。一旦剔除過多不必要的活動,自動化即可提升效率,透明化及控制程度雙雙增加,人工干涉產品生產作業的次數也將大大降低。

    從顧客面來看,越來越多的銀行已透過去除非必要的流程,及推廣自助式服務等,降低後臺複雜性。鼓勵顧客上網付帳或投資理財,可讓銀行節省不少金錢及資源,同時減少工作量及複雜性。透過網路平臺運用開放式的標準服務,也可降低與購置專利技術、平臺及語言有關的複雜性,減輕對它們的依賴。

    同樣,讓我們透過去除“壞的”複雜性,公司不但加強改善推陳出新的能力,提升獲利率。

  • 2 # 生活跑男玉哥

    市場經濟發動價格戰,廣告戰、促銷戰是司空見慣的商業行為,但是不少企業把戰術的行為演變成日常的行為,長期的進行廣告轟炸、價格跳水,一旦廣告播出頻次稍微減少-些,終端的貨就出現滯銷,一旦促銷期結束,馬上售點幾個月門可羅雀。於是繼續上述行為,帶動銷量的提升,企業陷入到了這樣一種惡性迴圈的圈子裡無法自拔,每次看到財務報表那些居高不下的廣告費和銷售費用,以及那越來越少的利潤,甚至虧損無所適從,中國整個彩電的利潤總額還不及索尼彩電的利潤額。

    浙江某生產服裝著稱的小鎮,幾乎把所有港澳臺的明星都請了一遍,作為品牌的代言人,可是這些服裝品牌,卻沒有多少消費者知道,企業陷入到了盲目的攀比和模仿跟隨中,迷失了方向,投入巨大,卻收效甚微,天天疲於奔命,陷入到同質化的紅海競爭中,這樣還能堅持多久呢?

    庫存積壓,吞噬利潤許多企業銷售和利潤狀況都不錯,但因為產品有明顯的淡旺季,帶來大量的庫存,如空調、羽絨服、毛毯、家紡、冷飲,消化不掉的庫存佔用了大量的資金,無法投入到再生產中,這樣盈利實際上只是帳面上,為了消化庫存,不惜代價折扣甩賣,既便如此還是有很多積:壓商品無法消化,如某羽絨服企業雖然銷售額高達二十多億,常年庫存也有四五個億,搞反季節促銷,效果有限,成為侵吞利潤的黑洞。產需之間、產品本身是否適銷對路,都影響到企業盈利水平。面對庫存,盤活資金,什麼促銷活動都出現了,送飛機,送別墅,甚至送美女結婚,企業將庫存壓力轉移給經銷商,經銷商又低價甩貨轉移給消費者,由此品牌的價值和美譽度受到影響,消費者也持幣觀望,等著打折再買,企業不斷推出更高階、更新的產品刺激消費。很快就被淘汰變成積壓品,這樣的情況天天在持續上演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玩騰訊新版本的《歡樂鬥地主》總輸是怎麼回事?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