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維新理說
-
2 # 需要幫助的物件
人的成長過程是自然而然的,具有內驅力,內在生髮力的。就如植物的一顆種子,把它種植在合適的土壤,就會自然而然的生長起來,外在條件主要是Sunny,雨露,化肥,氣候溫溼度等。
人也一樣有合適的環境,想做一些事是內在的生髮力,稱為內驅力,如果有人監督,就破壞了環境,人的自我保護,自我防禦機制調動起來,影響了內在動力,自然就不想做了,這個時候,他主要關注在防禦。
關心別人,一定要遵循規律,如他不希望你在,就理解他,而需要給於幫助,就伸手。
-
3 # 思力多兒童性格心理學
我不知道你孩子多大了,我判斷應該是處於接近青春期或已經開始了青春期的階段。
實際人要做事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就是我想去做這件事情,我發自內心地喜歡做這件事;而外因就如父母的干涉,譬如給孩子設定獎金去做這件事。孩子在其他情況下可能是一名充滿熱情的學生,但如果孩子現在學習是為了讓媽媽免於焦慮,這注定會影響孩子獨立和愉快學習的能力。最終,任何探索的動力都需要來自於內部。這時自我就會感覺到“真實”;當動力來自於外部時,自我就會感到“虛假”。
對孩子來說,童年和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務有三條,分別是:自我意識的發展、能力和人際關係,這三者都被認為是天生的人類需求。它們的發展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在充滿支援和尊重的家庭中,孩子們透過接觸、學習管理日益複雜的個人和人際關係挑戰,從而塑造“自我”的意識。如果父母堅持不懈地對孩子進行干預,而不是支援他們的孩子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這就干擾了孩子自我的發展。
如果孩子努力想要學習好的原因是“如果我考試考不好我的媽媽就會抓狂”,那這就是外因;如果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歡學習,感覺是不一樣的,而且外因很少會被孩子認同從而成為內因。
對於青少年來說,在沒有父母指示的情況下,學會對艱難的任務和選擇做出獨立、正確、符合道德的決定的本領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一路順利,但有時在童年和青春期,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跌倒然後自己學著爬起來。
現在孩子們發現自己生活的每一分鐘都是被安排好的。隨著有好勝心的父母繼續將他們的孩子推向更高水平的同時,批評甚至拒絕變得司空見慣。結果,孩子們找不到時間來在無論是文學上還是心理上來探索自己的內心,而這兩者是發展出良好的自我意識的先驅。幻想,白日夢,思考自己和自己未來,甚至只是“冷靜地待一會兒”,都是自我發展的關鍵過程,不能匆忙。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的時間表,而且多數孩子在多個領域中並不是齊頭並進的。我們耳熟能詳的愛因斯坦、斯坦貝克(美國作家)、富蘭克林、托爾金(《魔戒》和《霍位元人》的作者)都是大器晚成。有時候我們輕輕幫助孩子扶一把是幫助的,但推著孩子前進則很少能成功。
-
4 # Ada智愛家長學堂
1.安全感。如果別人的建議,說話方式或者表現方法具有攻擊性,會讓接收建議者自我防衛機制啟動。當你把另一個人當成敵人時,會第一時間批判性思維,他的一切都是不對不好的,所以他說了,我就不想做了。
2.尊重的需求。每個人都是有自尊需求的,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當對方說話特別傷人自尊,比如不對事而是對人,指責人的人品能力等,就很容易讓人傷自尊。這時候為了維護自己,也會和對方劃清界限,用不按照他說的做,來證明他說的是錯的。
3.歸屬感。如果是自己特別親密的人,特別希望和他的溝通能感受到互相關懷和支援的那種心心相惜的感覺,但是卻沒有找到這種感覺,甚至感覺對方是沒有站在和自己相似的立場上的,就容易出現不想和他說的做一樣的情況。
4.價值感。如果做這件事情,本來是很有價值的,但價值光環被他人奪走了,也會如此。比如明明這件事你已經打算做了,他卻說“你看吧,我告訴你要這麼做吧。”就會覺得,明明是我自己的,怎麼還沒怎樣功勞就成你的了。於是很想用反抗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個人見解,喜歡可以互相關注呦~♤
-
5 # 慣看993
想做的事情因為有人監督就不做了,這個問題好歪歪。就是說明人有歪歪的心理啊。是什麼事情因為有別人監督就不做了呢?隨地吐痰?公共場所吸菸?考試打個小抄?最輕的就是這些不符合共公道德的壞習慣吧。最重的歪歪呢?我想到打虎英雄王琪山說的三個不當中的兩個不,那就是不敢腐不能腐,因為還有想這一說,就不能說你做到了不想腐。只是因為現在有人真的監督了,所以儘管心靈深處還想腐,已經不敢也不能腐了,這就是反腐已收到壓倒的優勢!用心理學比如就是已經讓預歪歪的人怕字當頭,圖有空想了吧。可見有效的監督是多麼重要!就是因為有的時段監督無效,想幹的事儘管失德,也發生了。想腐敗的人儘管知道劉青山張子善的下場,卻也誤認為沒有人再去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了,而去前撲後繼。感謝必要的及時的監督吧,因為它的確會把大歪歪關在籠子裡,也讓小歪歪消失在一閃之念裡,讓我們擁有美好的未來。
-
6 # 黃瓜為什麼是綠的
有些事情,本來想去做,後來有人監督您之後你就不想做了,這個從心理學來講叫逆反心理,人都是這樣的,越是別人強求你去做一件事件,你就越發的不想去做,因為您不想受制於人,不想活在別人的控制範圍內。
人都需要自由自在的活著,不想一味的去聽從別人的安排和督促。這是心理上產生了抗拒,產生了對未來事物的認知,就向孩子一樣,你越是監督他做作業,他越是不能聚精會神。
還有就是人有時候就是脾氣使然,有的就是三膙子脾氣,你說一他說二。總是跟您對著幹,有些時候不妨從對方的角度出發,順著對方的意思去做,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覆列表
這是一種懷疑心理。
俗話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既然別人都不信任你了還怎麼幹呢?
作為一個有志氣的人來說可以拒絕這件事情。
不過話又說回來,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還是可以理解的。第一次和你打交道,沒有深交,又不知底細,不放心啊。
誰都想交一個知心朋友。這個需要一個過程。
常言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時間長了,日子久了,知道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不也是好事嗎?
真金不怕火煉,不管誰來監督,我照樣能把事情辦好。這也是一種品格。
做人還是大度一點的好,不要計較那麼多。
當自己還沒有能力獨自撐起一片天的時候,還需要臥薪嚐膽,忍辱負重。被別人瞧不起,被別人懷疑,甚至被別人挖苦諷刺,這都是正常的。誰讓自己不爭氣呢?
等到你羽翼豐滿,時來運轉的時候,被人也不敢這麼對待你了。社會就是這麼現實。
不要埋怨別人,要怪就怪自己不努力。
做人首先要適應環境,等有了能力的時候,再去改變環境。
如果內心存在著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自己又沒有任何能力去改變。最後的結果只能被現實淘汰。
懷疑別人者,是他被別人欺騙過。被別人懷疑者,是因為別人還不瞭解你。
用網路語來說是沒毛病!
還是那句話,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如果你是君子,就要經得起別人對你的考驗。
凡事都要看開一點,不要為這點小事心存芥蒂。
請你記住:瞭解別人是一種收穫,被別人瞭解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