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小編如果有這個機會應該會選懷素的《自敘帖》或文徵明的《草堂十志》呢?那麼你呢?
7
回覆列表
  • 1 # 吹雪無痕1224

    世界上沒有如果!一般人即使是專業的繪畫愛好者,都希望自己能收藏到水平高、自己喜歡的名家藝術作品,但這只是奢望,因為,既然收藏當然要收藏無論是作品水平質量、市場潛力價值都高的作品。同樣它的價格也是天文數字,我等此生別想了!只能在夢中擁有收藏到: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倫勃朗、羅丹……,中國書法的王羲之、孫過庭、於任右……的字。

    哈哈可能嗎?所有的一切願望只能限制在夢幻裡!

  • 2 # 儒客非儒客

    如果有這樣的機會,對書法愛好者來說,絕對是被幸運之神砸到了。不過,要選擇的話,可能也得有所考量。

    1.從藝術價值角度,懷素的《自敘貼》是狂草的極品至尊,具有那種狂放不羈的美,絕大數草書的粉絲都臨過或讀過《自敘貼》。而文徵明的《草堂十志》是小楷中的精品,具有清新雅緻的美,楷書的票友們也很是推崇。比較而言,《自敘貼》還是高於《草堂十志》。

    2.從商業價值角度,無疑《自敘貼》要遠遠高於《草堂十志》,因為《自敘貼》絕對是書法史上殿堂級的作品,名氣超大,而《草堂十志》只能算是精品中的精品。

    3.從個人喜好角度,那隻能是蘿蔔青菜的問題,情人眼裡出西施的問題,很難有統一的答案。如果是偶,偶要選《自敘貼》,偶喜歡那種汪洋恣肆的感覺,也曾臨過此貼,感覺超爽。

  • 3 # 東望長安1

    去年以來,我經常參閱品味唐代以至清朝民國書法名人的作品,透過統覽中國書法源流的全貌,再加上自己年輕時臨習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基本上明白了書法傳統中的精髓是什麼,判斷書法作品優劣的標準是什麼。如果讓我拿這樣的認識來鑑賞當代人的書法墨跡,說句不好聽的話,國內絕大多數的書法名人實際上連書法的門都沒進,個別似乎入門的人,由於受學識閱歷等限制,他們的墨跡也還沒有達到上乘之作的水準。因此要讓掏自己腰包買今人的書法作品,我是絕不肯破費的。要說收藏就更不必了,因為現在正是五千年書法史的低潮時期,在這樣一個書壇荒蕪,幾近絕收的時候出手收藏,簡直就是等於拿錢打水漂,沒有收成的播種,你能指望什麼呢。請恕我說的直白,也請原諒我的孤傲,因為我得為自己辛苦掙來的人民幣負責。

  • 4 # 收藏家雜誌

    如果有這個機會,文徵明的《觀瀑圖》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煙臺市博物館收藏文徵明《觀瀑圖》,國家一級文物,紙本,縱346、橫104釐米。淺絳設色山水人物,畫面描寫深山幽壑之間,長松古柏之下,二高士對坐危石之上,觀瀑對吟的場景。款識為“嘉靖壬子五月既望徵明筆”。鈐印:文徵明印﹙白文印﹚、衡山﹙朱文印﹚,右下角鈐:停雲﹙朱文圓印﹚、玉蘭堂﹙朱文印﹚。嘉靖壬子為公元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文徵明時年82歲,此圖是他晚年的作品。

    文徵明 觀瀑圖

    文徵明﹙1470〜1559﹚,江蘇長洲人,原名壁,字徵明,42歲起以字行。因先世是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詔,後棄官歸吳中,齋名“停雲館”,以詩書畫自娛。詩文方面與祝允明、唐寅、徐貞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是繼沈周之後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

    文徵明藝術修養全面,多才藝,詩書畫具精。幼年求學於吳寬,後從李應楨學書,從沈周學畫。書法楷、行、草俱佳,初學宋元,後上溯晉唐,博取精華。小字取法二王,大字受黃庭堅影響,溫潤中含有蒼勁。繪畫方面山水、人物、蘭竹無一不工,以山水為主。追求文人隱逸、清雅的情懷,不取技法精妙的職業畫家法度,作品講究融意境、詩境、心境於一體,詩書畫相結合的文人畫體式。文氏曾做過三年京官,因難適應官場的生活,時時有退隱之心,這種心緒在他的詩作中有所表達:“鐘鼓殷殷曙色分,紫雲樓閣尚氛氳。常年待漏承明署,何日掛冠神武門。”57歲辭官出京,得償所願,歸吳地後,專注於詩書畫的創作,無世事之困擾。其畫作溫文儒雅,剛中帶柔,蒼勁而秀潤,整飭而不失老辣,愈到老年,爐火純青,越發彰顯出其純熟的功力和高雅的意趣。這幅觀瀑圖正是其晚年的優秀作品之一。

    文徵明 觀瀑圖 區域性

    觀瀑圖以巨石深壑為背景,一股泉水從岩石深處蜿蜒而出,長瀑掛於石壁之上,落於幽潭之中。水流從曲折舒緩,到飛流直下,從水霧迸濺,激流渦旋,又歸於寬闊平靜,於動靜之間,急緩迴旋,佔盡天機之妙處。岩石處理較粗獷,上方漸虛,圍繞水口向下漸實,巖壑幽深,順著水流將畫面情節引向下方,有洞天深邃之感。下方坡石之上,兩株古松拔地而起,蒼翠凌空,一藏一露,露者枝幹盤曲若蒼龍,勁拔挺秀;藏者於蒼翠枝葉間或隱或顯,意趣盎然。一古柏橫於兩松之間,枝幹崎嶇,穿插伸展,與松樹形成剛與柔,曲與直,橫與豎的反差。樹僅三株,卻森然古茂,蔥鬱蒼秀,後面的山石泉瀑在枝葉披拂掩映間,生動自然,富有意趣。潭邊石臺之上,二高士盤膝對坐,飄然若仙。一人昂首凝神若有所思,一人回首觀望似有所悟,清曠優雅之情盡顯眼底。山下巨石之間,一小童奉書沿山路緩緩而來,其恭謹之態與高士瀟灑之姿形成鮮明的對照。此圖尺幅超大,佈局嚴整,整體上虛下實,留白集中在瀑布潭水處,把畫面的主題直接引向山澗樹石間的人物,主體突出,疏密有致,格調高古,氣度不凡。此圖充分展現了文徵明的山水畫風格和高雅的文人情懷,畫面力求自然古樸,無巧飾矯作之態,畫家寧靜平和的心緒體現其間,溫雅沉靜,不染塵俗。

    文徵明的山水畫作品內容多取山林隱逸的題材,高山流水,古柏長松,高士文人,品茗吟詩,寄情山水,靜聞Teana,世俗氣極少,古雅高致。這種題材取向,源於作者的性情、學識修養和江南秀麗的山川環境陶染,是思想與環境相融合的產物。文徵明早年學畫於沈周,在趙孟頫復古思想的影響下,有選擇的繼承了唐宋元以來的名家畫法之長,發展了元四家以來的以筆墨情趣為主的文人畫,擷取古代傳統精華,將繪畫、書法熔於一爐,形成了詩書畫三位一體藝術格局。這也是吳門畫派的主要發展方向。吳中文人常聚在一起,談詩論古,書畫應酬,相互觀摩切磋,結伴遊山玩水,陶冶情懷,這對文徵明的藝術成就和藝術思想都有很大的影響。文徵明鍾情於吳地的閒適寧靜生活,與文人唱和,以水墨戲娛。他的作品在情韻上獨具秀美平和的意趣,充滿了詩一般的境界。

    此圖高瀑清泉,幽壑古松,逸士高隱,別有洞天,盡顯林泉清幽之妙境,世外高隱之逸情。可謂:“孤松挺秀,喬木臨溪。時有逸興,閒看天機。”從這幅作品我們可以看出,他以一種平淡寡慾的心態,悠遊於自己經營的世外桃源的意境當中,享受著創作過程中的輕鬆和散逸,釋放出恬靜悠然的心性,寄託著他對山林幽隱生活的嚮往。作品無意表現奇峰峻嶺的雄渾氣勢,景物不作結構上的深度刻畫,沒有激情澎湃的宣洩之感,更無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的刻意之筆,畫面中洋溢著一種陶醉其中的抒情性和高古的清寂感。

    文徵明 觀瀑圖 題跋

    文徵明的畫作多有題詩,詩與畫的內容及意境相吻合,詩融畫境,畫融詩意。描寫這類林泉高士作品的詩句很多,如萬壑松風圖題:“過雨青山翠欲迷,擬波黃葉水交流。閒移小艇斜陽放,半嶺松風萬壑秋。”綠蔭清話圖中題詩:“碧樹鳴風澗草香,綠蔭滿地話偏長。長安車馬塵吹面,誰識空山五月涼。”這幅觀瀑圖極富詩意,因構圖飽滿,無多餘的空間,所以不需多題,硬題詩和過多書寫,必然會破壞畫的美感和佈局,多此一舉。一行豎款,清雅靈秀,恰到好處。因此一幅文人畫有詩句唱和固然重要,但在少有文字的情況下能透過繪畫語言傳達出文人情懷和書卷氣,才是箇中高手,觀瀑圖就是文徵明高超的文人畫成就的具體展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混分巨獸墨菲特如何出裝才能在前期線上打出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