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九子奪嫡是說參與的皇子有九個,那麼其他皇子呢?都在幹嘛,貌似當時有很多皇子才對啊,難道他們都沒有實力來爭奪嗎?
13
回覆列表
  • 1 # 史論縱橫

    講到康熙皇帝的九子奪嫡,不得不佩服康熙基因的強大,本身是難得的優秀帝王,生的兒子還個個出類拔萃,感覺隨便挑一個都能是和雍正比肩的賢明帝王。康熙的子孫福氣還很厚重,一生共育有35子。那麼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其他皇子都在幹什麼呢?他們真的沒有參與其中嗎?

    康熙的35個兒子中有11位幼殤,未序齒。古時候新生兒死亡率還是蠻高的,皇家也不例外,那些出生沒幾天的皇子們基本都沒封號,不列入兄弟排行,甚至沒有正式的名諱。就是說康熙之子中存活下來、列入皇子排行的有24人。

    不幸的是老六胤祚zuo、老十一胤禌zi、老十八胤衸jie、老十九胤禝ji,這四位皇子未成年就夭折了,真正順利活到成年的皇子只有20位。

    九子奪嫡發生在康熙四十八年前後,那時候老十五到老二十四的八位皇子都還沒封爵。那時許多幼子還未成年呢,整個康熙期間都沒有任何封號,根本無力問鼎帝位。就是說真正有能力參與爭奪皇位的只有餘下的12位。

    除去已知參與奪嫡的九位皇子:老大胤褆、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老十三胤祥、老十四胤禵。真正有能力參與奪嫡卻置身事外的皇子就只有老五、老七、老十二這三位了。

    五阿哥胤祺,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時候已經是和碩恆親王了,地位與胤禛的和碩雍親王是一個等級,遠高於大阿哥直郡王、八阿哥貝勒的爵位,又自幼在太后身邊長大,受祖母的喜愛,絕對具有競爭力。但他與殺伐決斷的雍正不同,是一位秉性純良,為人寬和,與世無爭的皇子,根本無意與兄弟相爭。正因如此,雍正繼位後,他還能繼續榮華富貴、安享晚年。

    老七胤祐,康熙四十八年為多羅郡王,雍正元年封和碩淳親王。雍正對他的評價是“敬謹小心、安分守己”,說是褒義怎麼聽都覺得話外有音。推測他沒有膽子自己爭皇帝當,但是在奪嫡過程中也在不斷觀望,沒站在雍正身後,可也沒與他針鋒相對,所以雍正沒有清算他。

    老十二胤裪,是由蘇麻喇姑帶大的,她的教誨胤裪受益終身,遠離權利漩渦保全自己。他並非像老五那樣真的無心爭位,而是清醒認識到自己奪嫡的希望渺茫,卻很可能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權衡利弊之後他選擇了遠離紛爭。

  • 2 # 宋安之

    康熙帝共有35個兒子,其中有11個兒子早夭沒有加入序齒,然後又有4個兒子沒有活到成年,經過一番大自然的優勝劣汰活到成年的兒子只有20個。

    即使如此這麼多的兒子只有九位兒子參與奪嫡,的確有點不合理有點少。為何如此呢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早夭或者活不到成年

    這個大家應該最清楚,因為文章開頭就交代了康熙帝早夭了11個兒子,後面還有4個兒子沒有活到成年。

    這種淘汰法一共帶走了康熙帝15個兒子,相當於康熙帝兒子中近一半都是早夭或者是苦命的活不到成年。

    二、年齡太小參與不進去

    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兒子太小了,奪嫡結束了都沒有成年,自然沒有資格參與進去九子奪嫡。

    康熙帝死於1722年,九子奪嫡在這一年分出勝負。

    康熙帝二十子胤禕生於1706年,1722年時沒有成年。

    康熙帝二十一子胤禧生於1711年,1722年時沒有成年。

    康熙帝二十二子胤祜生於1712年,1722年時沒有成年。

    康熙帝二十三子胤祁生於1714年,1722年時沒有成年。

    康熙帝二十四子胤秘生於1716年,1722年時沒有成年。

    還有三個兒子在奪嫡如火如荼時還是少年,當時格局已經初定,因為太年輕又沒有爵位在身,所以參與不進去,只能看著。

    這三個兒子分別是康熙帝的十五子胤禑、十六子胤祿、十七子胤禮。

    其中十六子胤祿與十七子胤禮因為沒能力參與奪嫡乾脆站隊在老四胤禛的陣營,但因為發揮的作用很小,並沒有算在九子奪嫡之中。

    三、無心參與奪嫡或者沒有能力奪嫡

    皇位雖然是個搶手貨,讓無數人前仆後繼的去爭奪,但任何時代總是有著因為自知之明而沒有野心的人。

    康熙帝第五子胤祺就是這樣的人,他是宜妃所生,皇太后孝惠章皇后撫養。老四胤禛是由妃子所生皇后撫養,他是由妃子所生皇太后所撫養,身份同樣高貴。並且與老四胤禛在康熙四十八年都被封為親王。

    康熙帝七子胤祐屬於是沒有能力也沒有野心參與奪嫡的型別,首先他身有殘疾,這可是一個要命的問題,畢竟一般人都講究一個面子問題,更何況競爭一國之主這種至尊位置呢。康熙對他也不大重視,康熙四十八年晉為淳郡王,而同時晉封的比如老四老五都是親王。

    本身七子胤祐就身有殘疾,所以肯定有自知之明的沒有多少野心,加上康熙帝對他不是多麼重視,所以他也沒實力參與進去。

    十二子胤祹屬於又無野心又無實力參與,他由宮中特殊人物蘇麻喇姑撫養,蘇麻喇姑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而胤祹也是一個仁厚孝道之人,在她培養下,胤祹也並沒有多少野心。而且康熙四十八年時才被封為貝子,像老四老五是親王,老七也是個郡王,他只是最次的貝子,肯定沒有實力參與奪嫡的。

    35個兒子經過這三種情況的排除之下,也就剩下九子奪嫡中的九位主角了: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廢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就算如此九個兒子參與奪嫡也是很嚴重的現象,至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是這屬於康熙帝晚年的敗筆之一,在立儲方面態度不明確,識人不明猶豫不決所至。

    二是清朝並沒有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度,而是採取的是立賢不立長的制度。也就是說只要你是皇帝的兒子,不論庶長都有機會成為新皇帝,而且培養皇子的時候不會資源傾向於一人,會合理分配資源的,所以才造成了九子奪嫡的慘烈現象。

  • 3 # 向敬之

    肯定有,但不明顯而已。即便有皇子不敢奪取皇位,但也想分一杯羹。

    從康熙第十六子胤祿、十七子胤禮,在雍正朝受封和重用程度來看,都是雍正奪嫡的支持者。胤祿在康熙五十七年接替十二子胤裪總管內務府,而在雍正元年三月被安排繼嗣博果鐸世系,成為了和碩莊親王,而此後雍正仍對他很重視,臨終前命他和果親王胤禮輔政,託以後事,足以看得出雍正對他們當年支援的豐厚回報。

    九子奪嫡的主要參與者,為康熙年長的諸子。康熙生育的兒子多,存活的也不少,至參與者最小的十四子胤禎,還有老五胤祺、老七胤祐、老十二胤裪似乎沒參與。

    胤祺與老四雍正、老三胤祉,同批在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在復立胤礽中支援了康熙,被晉升為親王,很受康熙喜愛,曾率正黃旗大營隨康熙征討噶爾丹。但,他為人敦厚,心性和善,無意爭權奪利。

    胤祐在康熙親征噶爾丹的戰爭中,統率鑲黃旗大營,後來奉命管理正藍旗滿洲、蒙古和漢軍三旗事務,足見康熙對他也很重視。而從他在雍正八年病逝時,雍正為之刻碑記功,評價“謹慎小心,安分守己”一事來看,他和胤祺都該是沒有對雍正構成實質性的奪嫡威脅。

    但是,雍正對胤裪的態度相反,多次譴責他辦事不謹慎,對這位多次被康熙讚賞謹慎做事的兄弟,一再打壓。此中原因,不外乎他讓雍正感到了焦慮和壓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鯉魚和鯰魚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