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研究社
-
2 # Anna5730
一方面這是科學進步全民提高醫療意識的表現。以前其實這種病一點也不少,人民生活困難,也會遇到各類生活壓力,職場競爭,家庭矛盾,只是醫學知識普及綠低,總覺得生活提不起興趣,是自己的問題,是心病。另一方面,有句古話“心病還需心藥醫”其實說的就是“抑鬱”但是人們不知道醫學的進步可以用藥物去控制和解決“心病”的問題。當然,第三點是由於大家更加科學地看待“心病”而不是當作醜事掩藏起來。正確面對,積極治療。最後一點也是非常關鍵的就是媒體的發達也導致我們現如今知道抑鬱症也不算什麼罕見病,很多名人都會有被報道得抑鬱症並且被治療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抑鬱症,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和心情,遇到了不迴避,並且幫助更多的人瞭解並走出抑鬱。
-
3 # 健康傳播小魚哥
你好。
原因很簡單,是因為之前華人並不重視心理疾病所導致的,認為心理疾病就是思想問題,不像軀體疾病一樣看得見摸得著。並且,大家對心理疾病有一種病恥感,覺得這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表示你太脆弱,太沒用。所以,寧願默默忍受,也不願意去看醫生。然而在西方國家,則完全是不同的景象,人們進行心理諮詢就像去診所看感冒一樣普遍,比如在歐美影視劇中,豬腳經常一言不合就去看心理醫生。
加之生活壓力的增大,大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多,自然會有抑鬱情緒,這很普遍,但是,抑鬱情緒不等於抑鬱症。抑鬱情緒有誘發的客觀因素,而抑鬱症往往是沒有的,突然反覆出現。有人生活壓力大,情緒抑鬱,但中了500萬,肯定會笑得起飛。但是大多數抑鬱症患者不是這樣,依然不開心,問為什麼,答不上來,不重視會越來越嚴重,感覺生活無望,甚至自殺。
所以,別把正常的抑鬱情緒當成是抑鬱症。
-
4 # 簡一心理
確實,我們發現這些人,越來越多的人抑鬱了,但以前卻沒有聽說過,這個原因我簡單歸結為以下四點:
一、從小生活比較坎坷的人心理素質都比較好,即心理強大老一輩的人從小就吃過許多苦,受過很多累,經歷過的挫折和磨難比較多。在那個兵荒馬亂、衣食無著的年代,人們整體上比較樸實,對物質條件的要求並不高,想得最多是怎麼吃飽穿暖,根本沒有閒心胡思亂想,也就不會有抑鬱的機會。沒有經歷過抑鬱,也就不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給孩子提前做好防範教育。
即便有個別的產生抑鬱傾向,在那個什麼都不發達的年代,也不會有醫生可以診斷出來,因為那個年代應該還沒有這個名詞。
二、父母扼殺了孩子身處逆境的鍛鍊機會導致孩子成年後逆商不足大多數的父母因為小時候吃過一定的苦,所以在自己有了孩子後,就不希望孩子的生活像自己小時候一樣。很多中國的父母又喜歡對孩子的一切都大包大攬,從頭管到腳。在物質條件允許的今天,過度滿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從小到大的人生經歷太過順利反而讓孩子失去了身處逆境的鍛鍊。就像從小圈養在籠子裡的鳥已經失去了飛翔的能力。
孩子沒有體驗過挫折和痛苦的經歷,在長大後遇到一點不順的事情就不知道如何去面對。因為教科書上沒有教過,父母又沒有給體驗的機會,所以他們失去了面對挫折和失敗勇氣,也找不出合理解決的方案。日積月累,也很容易抑鬱。
三、在童年時受到過不為人知的心理傷害沒有得到及時醫治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遭受過來自外界的侵害,包括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因為不懂事或者受到威脅不敢告訴家長,也不能得到及時的醫治,就會在心理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創傷。這樣的人很難在以後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更容易引發抑鬱症。
四、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人們不懂得如何正確面對和清理心中的負面情緒物質生活日益豐盛的今天,人們對物質的追求變得幾乎病態,各種壓力也隨之而來。生活中、工作中、人際交往中可能產生的負面情緒不斷積聚,但是人們卻不知道如何正確面對這些情緒,更不知道如何去清理這些負面情緒。負面能量的不斷積累只能導致兩個結果:要麼徹底爆發,要麼心理和精神出現問題,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抑鬱症。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回覆列表
這是因為人們的注意力和關注點的轉移,越來越多的關注抑鬱症的問題,所以抑鬱症好像變得很普遍。
你的注意力就是事實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想買個汽車,那麼我會去關注當地哪裡有4S店,有些什麼汽車品牌,什麼發動機,用的什麼技術,甚至路上的汽車你都會多看兩眼,為什麼呢,因為汽車開始變得與你相關,簡單來說,你在乎了,所以關注,因為關注,你就會從身邊的生活去搜尋你關注的東西,從感官上來說,你關注的東西會變多,而實際上世界還是那個世界。
時代的變遷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上小學二年級的那年,家裡交不起學費,家裡人跟老師商量能不能先上課,然後補交學費,過了一個月才交上了學費。家裡幾乎沒有什麼零食,因為商店裡面能買的零食也不過是糖果和辣椒片,那時候的生活想法很簡單,吃飽穿暖。
現在則不同,上個幼兒園都是大幾千,小學雖然不要錢,但是各種培訓班,文藝課,相互之間都是問,你家小孩報了什麼培訓班,我並不反對培養孩子興趣愛好,只是認為這樣的情形,有點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人們也是一樣,還沒有畢業,要尋找兼職,生財之道,畢業之後,相互比較,誰了買了新房子,買了豪車,娶了漂亮的媳婦。以前的生活,也會比較,我記憶很深刻,在90年代的時候,固定電話才剛剛興起,也會對比,誰家裝了電話,睡覺買了新電視。區別在於,看過了別人的電話和電視之後,然後會默默的拼搏努力,然後自己家也裝一個,根本沒有時間鬱悶消沉,而是更加積極的生活,把好的生活當成一個自己的小目標。
現在的人們根本不給你沉默努力的機會,甚至連家人都等不了你的沉默努力,房子,車子,物件,孩子,教育,簡單核算下,需要100萬。很多都是揹負貸款,這樣的生活狀態下,心理壓力自然會增加。
想法超前行動力太多之前看到過一個小段子,有一個車主和別人的車撞了一下,然後打電話給保險公司,說:我跟別人撞車了,我買的全險,你們保險公司來處理一下。保險公司問:你撞的是什麼車,有沒有什麼標識。那人就說了:中間有一個8,兩邊還帶著兩個小翅膀。隨後,保險公司電話就斷線了。
我只是想說,你知道的太多了,內心的抗壓能力又不行,就很容易心態崩潰,抑鬱消沉就不難理解。
例如,一個人現在工資5000/月,他想買個車,十幾萬的他又看不上,幾十萬的進口又買不起,於是在網上發個問題:我月薪5000,存款7萬,想買個保時捷911,請問有什麼辦法。
自己又不想努力,有想要好的東西,這就相當於白天做夢差不多,但是人們沒有這麼嚴重,不過道理是一樣的,如果你足夠努力,根本沒有時間抑鬱,那麼我相信焦慮和抑鬱的會很很大程度的降低。
我想起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有想法要靠行動去實現,行動的過程中要去思考,如何做得更好。想到和得到之間,還需要做到,如果你正在做,腳踏實地往前走,那麼總會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