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無奈小曹同學

    禮治與正名

    禮治是儒家學派的主要政治主張之一。孔子首倡其說,其後荀子對禮治的論述最有特色。作為儒家政治思想所倡導的禮,本質上是強調尊卑上下有序的等級原則,禮治的核 儒家學派

    心就是用等級規範來調整社會政治關係,約束人的行為。

    仁、仁政

    儒家學派極為重視倫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他們在理論上闡述忠孝仁義的政治意義和政治功能,其中,仁得到了諸位儒學宗師的特別關注。 孔子把仁視為最高品德,並以此為據形成了“仁政”理想政治。關於仁的內涵,孔子認為主要有兩層,一是克己復禮;二是仁者愛人。對內克己,對外愛人,最終在思想和行為上符合禮的要求,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仁。仁是一種美德,可以把人培養成謙謙君子,但也容易使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孟子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又在性善說的基礎上進行了發揮,並將之應用於政治,提出了仁政思想。仁政的主要內容有四項。其一,制民以恆產。其二,賦稅徭役有定製。其三,輕刑罰。其四,保護工商業。

    德治教化

    儒家學派主張以德治國和教化百姓。德治的要求首先是針對統治者的,在孔子看來,統治者要在道德修養方面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實現有效的統治。孟子也認為,統治者自身的道德修習是實行理想政治的前提條件。 關於教化,孔子有一套方針,叫做“庶、富、教”。就是要求統治者輕徭薄賦,政治寬鬆,以招徠百姓。治下的人口多了,國力才能強盛。人多了以後,就要使百姓的生活富裕起來,人們生活富裕,國家的賦稅收入自然也就多了起來。然後,就要對民眾進行教化,這樣,就達到了孔子嚮往的有道社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容的耐壓值是否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