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上悠閒
-
2 # PM宋先生
在市場營銷的課程裡面有一個經典的“4P”理論,一般將一家企業的市場拆分為:產品、價格、渠道、促銷 四個維度來分析。
華為過去一直都是從事B端生意的廠商,步步高目前已經是在書本上的廠商,小米成立是三者裡面最短的廠商。目前華為主要是通訊運營業務和個人消費業務兩部分構成;步步高被拆分成為了OPPO、vivo、小天才手錶三家企業;小米也有小米手機和米家生態鏈。
我們這裡就將三者的手機業務拆分出來,結合“4P”理論來講一講。相信你看完本文,大致會對三家企業的市場現狀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華為:產品為王從產品來說,華為手機自從2012年開始全面戰略轉型之後,品牌從過去“充話費送的手機”,到現在站穩了高階機型,與三星、蘋果合稱為“御三家”。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華為在產品上面作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
這其中主要有三點非常重要:
第一點是麒麟系列處理器。持續20多年不斷努力,形成了現在自己的麒麟手機處理器系列,擺脫了高通的束縛,迎來了自己的晶片紅利期。這樣導致華為手機不僅僅可以有自己的產品差異,最重要的是華為可以在市場空窗期推出自己的機型來提前佔領市場,比如說2019年末就開始大量出貨Mate 30 Pro,而高通驍龍865的機器一直到2020年3月份才開始大規模出貨。
第二點是華為本身在通訊領域的技術沉澱。導致華為在移動通訊行業的破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5G市場,華為是唯一一家既在企業端擁有5G基站建設能力,在個人終端擁有5G基帶晶片的手機制造廠商。這樣一來華為手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5G商用期,手機的訊號、網速、穩定性肯定會優於其它廠商,包括三星。
第三點是華為在拍照功能上的深入研究。華為從P9開始,就一直在探索手機拍照功能方面的創新,只能說華為成功壓中了市場方向。從過去手機拍照一直被看作是雞肋功能,到現在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後對手機鏡頭的大面積需求。拿3月26日釋出的P40 Pro+來說,基本上是目前手機拍照模組的最高水準,如果你看看那枚10倍光學變焦的潛望式鏡頭模組,就明白我在說什麼。
因此華為手機之所以可以衝擊高階,從營銷角度來看,核心是產品本身,不是所謂的“愛國綁架”。華為掌控了手機最核心的處理器和基帶晶片,對比起其它中國產廠商就擺脫了高通的約束;在拍照技術方面的不斷積累,壓中了使用者購買痛點,拉開產品的差異化,於是乎可以坐穩高階手機市場的位置;同時技術的積累又可以下放到中端機器中去,比如說華為Nova系列和榮耀品牌的產品上去。
光靠所謂的炒作,水軍這些東西,賣得了一時,賣不了一世。消費者不是傻子,東西好不好買了用完就知道。華為銷售量可以衝到現在全球第二,本身肯定是產品本身過硬,這是華為營銷的根本,其實和蘋果有著非常相似的打法。
步步高:渠道為王如果你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商業史,那就不難發現一個問題:在90年代起家的那批企業,在沒有網際網路,通訊不發達,交通不便捷的情況下,如何把市場做到全國?核心依靠的就是銷售渠道的縱向聯和、垂直整合能力。
比如說曾經的首富宗慶後的娃哈哈,從登著三輪車送貨,到全中國最大的飲料生產企業,本質上是在渠道上的深入,在當時的中國,大到沿海城市的商場,小到鄉鎮的小賣鋪,都可以買到娃哈哈飲料,成為一代90後的童年回憶。
OPPO和vivo其實也是一樣的,基於過去從小霸王再到步步高持續的渠道鋪墊,導致藍綠兩廠線上下市場有著其它廠商難以比擬的渠道資源積累。僅僅OPPO一家,在全國線下就有超過20萬家實體店鋪,不說中國的鄉鎮,我在東南亞的緬甸和斯里蘭卡,都能夠看見OPPO綠色的廣告牌和銷售門店。這樣的渠道能力,也就保證了OV手機的出貨量可以穩居世界前五。
並且這種渠道是其他廠商難以挖走的,因為很多線下銷售合作商,是從小霸王和步步高時代開始就已經在合作的企業,並且不少商家因為這樣的長時間的合作,早就實現了財富自由,並沒有那麼容易更換陣營。這也導致過去OV手機被人嘲諷“低價高配”的核心原因,為了確保線下商家的利潤空間,只能夠在一個較高的價位壓縮硬體成本。
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OV這樣的企業,營銷上依靠線下渠道,可以確保銷量上的穩定,就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功能機開始,諾基亞手機倒了、摩托羅拉手機倒了、聯想和中興手機半死不活,唯獨步步高活了下來。坦率的講,哪家廠商不希望自己擁有OV那樣的線下渠道?
小米:價格為王聊起小米,我們就不得不說到“1999”這個數字,確實,在當年三星、HTC、蘋果動輒4000+的售價,包括魅族也在2500元左右的售價來看,小米能夠將相同配置的機器壓低到1999元的價格,而且還不是靠樂視那樣拆東牆補西牆的手段來實現,本身就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事情。
可以說小米能夠做到現在,依靠的就是“價效比”,就是價格為先的戰略。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如果說消費者可以只用50%的價格,買到接近80%的體驗。那麼在決策門檻上來說,一定比100%的價格,買到100%的體驗更低。這一點錘子手機就是典型例子,工業設計出色,軟體最佳化較好,但是又如何?價格抬到一個高價位,產品就不可能比小米更有優勢,畢竟手機不是奢侈品,而是大眾消費品。
米家的產品也是一樣的,這一次Redmi品牌釋出K30 Pro的時候,順帶釋出了一款98寸超大的液晶電視,售價在19999元,看起來單價很貴,但是對比起相同尺寸下,其它品牌動輒三四萬的售價,小米用一半價格,讓消費者買到相似的體驗,即便可能面板差一點,可能做工粗糙一點,但是又如何呢?這樣的價格配上這樣的產品,本身放在那裡就非常撐門面了。
再比如說小米10系列,雷軍表面上說小米這一次要衝擊高階市場,然後把價格從之前的2999提到了3999,結果呢?三星S20系列來到了9999的價位,OPPO Find X2系列來到了7000+的價位,vivo NEX 3s來到了6000+的價位,華為P40系列來到了7000+的價位。相比起來,小米10系列依舊是最有價效比的,配置最綜合的旗艦手機......
雖然說雷軍當年號稱“小米硬體淨利率永遠不會超過5%”是騙鬼的,畢竟整個行業除了蘋果、三星、華為,其它廠商本來就沒有一個超過了5%的。但是小米本身保持的這種價格上面的優勢,依舊會是之後長時間競爭的最關鍵因素。
因此從營銷的“4P”理論來說,華為靠的是產品,步步高靠的是渠道,小米靠的是價格。
回覆列表
就正兒八經的商務人士來說,中國產手機目前只有華為可以選擇,華為品牌應該說用沒什麼營銷卻得到了精英人士的認可,主要還是各種自研的技術加持和一騎絕塵的通訊穩定性。
其他兩家自身沒太多技術,全靠買買買,然後組裝在一起,所以今年所有品牌的手機不管從外觀還是配置基本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再怎麼營銷也沒辦法和華為相提並論,購買群體都不一樣,你覺得很好的東西在別人眼裡缺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