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文亦物
-
2 # 祗樹
觀世音菩薩來自印度,在剛剛傳入中國的時候,多用梵語Avalokiteśvara的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來表示觀世音這個人。然而,我們都看到這個音譯的弊端,不僅長而且還繞口,念十遍不一定能記住。
Avalokiteśvara這句話什麼意思呢?這串兒單詞大概可以分為兩部分,分別是:Avalokita和śvara。Avalokita的意思是“觀看”,śvara的意思是“聲音”。如此一來,這串兒單詞的意思,便是觀看聲音了。
我們都知道,聲音是無法觀看的,只能傾聽。鑑於原詞的本意,鳩摩羅什法師將其翻譯為“觀世音菩薩”。(當時也有人翻譯為光世音菩薩,沒有觀世音形象,故而觀世音菩薩流傳開來。)
到了唐朝,高僧玄奘跑到天竺取經回來之後,對梵文和佛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在玄奘看來,觀世音這個名字,雖然體現了菩薩普渡眾生疾苦,卻仍有一絲欠缺;於是,玄奘便將Avalokiteśvara翻譯為觀自在菩薩。
當然了,玄奘法師如此翻譯,也有一定的政治原因。他所取回的經書,明面上是為了服務世人,卻先得給皇上過目不是?當時的皇帝乃是李世民,觀世音便和李世民有了衝突,為了避諱,觀世音的“世”字被去掉,成了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念起來少了一個字,看似省了不少勁,卻無法體現菩薩的熱情好客。作為佛法的忠實信徒,玄奘是無法忍受這種狀況的。如此一來,菩薩就必須改一個名字,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觀自在菩薩。
想必大家都看過《心經》,裡面開篇第一句便是“觀自在菩薩”,並以菩薩之名,消除一切魔障。在西遊記裡,唐僧就因為魔障未消,不能安然行走西天路。於是,烏巢禪師特意贈《心經》給他,幫他消除心魔。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為什麼觀世音菩薩如此受人愛戴呢?明明她只是四大菩薩之一,其他三位菩薩,卻遠不如觀世音在世間受眾之廣。
原因只有一個,觀世音菩薩不僅隨叫隨到,而且十分靈驗。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普門品》裡為我們講述瞭如何召喚觀世音菩薩,很簡單,只需要心裡念一遍她的名字,觀世音便會出現在你的面前,並幫助你解脫苦厄。
對比當時的其他神仙,不但需要做法事,還得供養貢品。別看老百姓如此費心費力,也不見得神仙們會過來幫忙。說白了,那會兒老百姓想要供奉一個神仙,代價是在是太高了,都把神仙們慣壞了。
直到佛門的這一幫和尚過來之後,情況發生了極大的改善。
為了快速佔領市場,僧人們還宣揚:“入我佛門,可享極樂;不入我門,只要信奉我等,亦可享受極樂;做壞事的人,請你們去死好嗎?”
然後,當時的第一批人開始信仰佛門,可是佛門的神仙實在是太多啦!大家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去信誰!有的信如來,有的信燃燈,還有的信彌勒,更有亂七八糟的佛啊菩薩之類的,供老百姓去崇拜。
那麼多來百姓,大家信的都沒重樣的,你說有多少神仙?
信了之後,就要對比不是嗎?大家必然會攀比說,我這個靈,你拿個不靈。經過一輪攀比之風,大家一致認為觀世音菩薩這人實在,值得信奉。於是,觀世音立馬火遍中國。
觀世音菩薩傳開之後,關於她的種種傳說,也就霎時間流傳開來。諸如千手千眼、三十二身、二十一度母之類的,都在講述菩薩的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慈悲為懷。
-
3 # 務必要追求真相
按《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眾生從何身得度,菩薩就以何身而為救度說法,可見,觀音的形象是多樣化的,將他定製為一種形象已經是謗佛,而將他定製成人妖形象就更加汙辱觀音了吧(因為佛教本是很歧視女人的)…據古印度婆羅門教經典《梨俱吠陀》記載,在印度固有的婆羅門教之中已存在觀音崇拜了的,釋迦牟尼建立佛教後,將婆羅門教的觀世音納入佛教才有了觀音菩薩的。在武則天當權時,把觀音按她的容貌來改造才成了如今的樣子…在中國,許多人自稱信佛,卻是不讀佛經,也不瞭解佛教的,他們不知道去燒香拜佛來祈求升官發財其實是沒用的…
許多信眾不知道佛教是源於印度,而諸多佛菩薩只是印度出家人而已,他們把他們對宇宙人生的認識教導給後人,他們只是老師,並不是神,他們並無能力去改變別人的命運,也保佑不了人,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著書《佛教常識問答》,也說過佛菩薩只是教導者,並不主宰人的吉凶禍福。凡說佛菩薩能保佑人的都是騙人的…
-
4 # 李淵回
為了避諱“李世民”而簡稱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本來就有千百萬億的化身。不止一個名字,並不奇怪。包括準提佛母菩薩,綠度母等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但是,其中人們叫的比較多的就是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和觀音菩薩,這幾個名稱。
之前,沒有觀音菩薩的說法,是因為避諱唐太宗李世民,名字中的“世”字。才把觀世音菩薩,去了一個字,簡稱為觀音菩薩了。
修習觀音法門而成就菩提。自古以來觀世音菩薩的靈感非常靈驗,歷史典故也非常多。這裡篇幅有限,肯定說不完。淵回這裡就說一個,有關觀世音菩薩修行的典故。
觀音菩薩,恰如其名。他是修習觀音法門而證悟菩提的。
話說久遠劫前,觀世音菩薩在觀音如來前發菩提心。觀音如來傳授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觀世音菩薩,由最初步的觀想音聲。而初步進入定境。
後來,又刻苦修習。終於成就瞭如幻聞燻聞修三昧,證悟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佛果。
根據佛家經典《楞嚴經》記載,佛陀在楞嚴法會上,讓眾多弟子宣說圓通法門。最後,佛陀讚歎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最為第一。足見觀世音菩薩在佛家中的地位。
回覆列表
觀音菩薩,佛教當中一位非常知名的大菩薩。在佛教典籍中,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被稱譽為佛教四大菩薩,通常是一個女性形象,手中持楊柳樹枝和淨瓶,據說他手中的淨瓶有無量法力,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可普渡人世間一切的苦難。佛教塑像中,觀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助手,和大勢至菩薩分列阿彌陀佛兩脅侍,並稱“西方三聖”。
在真實的佛教歷史上,觀音菩薩是經高僧翻譯而來到中土的,就有幾種不同的版本解釋。鳩摩羅什將其譯為觀世音,唐僧玄奘將它譯為觀自在菩薩。因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而去掉中間的世,改為觀音菩薩,寓意為普度眾生,關注世人諸般疾苦。
明朝後,中華大地上也流傳許多關於觀音菩薩的民間故事,最常見的一個,說它是天界的一位仙子,名慈航道人,慈航道人在天界蓮池邊曾與眾人談論佛經,看到人間許多疾苦,人們愚昧不能解脫,因此自願來到世間渡人脫離苦海。在佛教中,觀音菩薩有33化身,可以用你所接受的方式來點化,這個知識你學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