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景種田
-
2 # 餘一鬥
為什麼有些地方水稻收割後不把穀粒打起來,而是直接倒掛在木杆上?這裡面主要有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如果是山區梯田的話,機械不好操作,沒辦法及時將其稻穀全部都打下來。所以需要有存放堆放的地方。如果直接鋪在田裡的話,可能會有雨水侵蝕受潮發黴。倒掛在木杆上,可以防止發黴變爛的情況。
第二,鋪在田裡,如果厚度過厚,稻穀曬不幹。掛在木杆上相對比較均勻,曬起來更容易,稻穀脫粒下來也方便許多。因為剛割下來的稻子,還沒有完全的脫幹水分,不容易脫粒,而曬過一兩天以後,稻穀更幹,脫離起來更容易也更徹底。
以前在老家農村的時候,因為山區沒有機械,全靠人工收割。如果趕上天氣好的話,將割下來的稻子放在地裡曬1到2天再脫粒就非常容易。如果趕上連綿陰雨,就非常麻煩,有時候甚至會將稻穀爛在田裡。
我們家最初的脫粒方式是將稻穀全部收割挑回來,放到自家稻場上。有兩種方式脫粒,第一是架在一個特製的木架上,然後一人拿一根木棍分別擊打稻穗,使稻穀掉落下來。另外一種方式是將稻穀鋪在地上,然後套上老牛,後面拉石磙,在稻穀上不停轉圈,將稻穀脫下來。
如果當年糧食太多不能在一兩天內脫下來的話,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將稻穀捆成一捆一捆的樣子,然後堆起草垛,等到深秋不忙的時候,再進行脫粒。
堆起來的草垛一般不容易進水,裡面的稻穀也不容易發黴。當然時間不可能太長,只要天氣晴好,到秋冬天的時候就正常脫粒曬乾,然後收入穀倉。
-
3 # 鄂東三農
問題:為何有些地方水稻收割後不把穀粒打下來,而是直接倒掛在木杆上?
答案:現在,有些偏僻山區,農民耕種稻田還是沿襲傳統耕種方法,機械化程度非常低下的山區農田。這些地方的農民種植的稻田大多是山上的梯田,人走都十分艱難,農機非常難上去,即使上去了,田小面積不大,農機根本很難操作,無法使用。因此,農民只能靠人工勞作,把成熟的水稻收割回家,捆紮成小把,玄掛在樹杆上晾曬乾後,既便於人工脫粒,和收穫了新鮮乾燥的優質牧草,是越冬耕牛的好草料,又便於稻穀的保管收藏。山區晾曬糧食的場地十分緊缺,只有透過這種方法,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好方法。
這種收割水稻的方法,不是某一個山區某一個地方個別性的勞作方法,而是帶有很大的普通性。在中國雲南、貴州那些山區經常看到這種勞作習慣,在廣西、湖南、湖北等水稻種植區的高山地區,也有非常多的這種勞動方法。
總之,這種將收割的水稻倒掛晾曬的勞動方法,是山區耕種條件落後,機械化程度不高的地區最好的收割方法。隨著山區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田的整合,耕種條件的改善,將會逐漸消失。
-
4 # 農野阿興
在一些偏遠的山區,農民種植稻田仍然採用傳統的耕作方式,機械化林業面積很小。這些地方的農民種植的稻田大多是山區的梯田。人們很難去。農業機械很難上升。即使它上升,天霄的面積也不大,農業機械難以操作,不能使用。因此,農民只能依靠人工來收穫成熟的大米家,將其捆成小塊,掛在樹竿上晾乾,方便人工脫粒,收穫新鮮乾燥的優質牧場,這是越冬牛。良好的草料,易於保持大米的收集。食物在山上乾燥的地方非常稀少。只有透過這種方法才是最方便,最方便的方法。
這種收割水稻的方法不是某個山區的單獨工作方法,而是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在中國,雲南,、,貴州的山區經常看到這種勞動習慣。在廣西,湖南、和湖北等大米種植區,也有很多這樣的勞動方式。
簡而言之,在農業條件落後且機械化程度不高的地區,採用懸掛和乾燥收穫的稻米的勞動方法是最好的收穫方法。隨著山區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耕地一體化和耕作條件的改善將逐漸消失。
-
5 # 老艾葉
為何有些地方水稻收割後不把穀粒打下來,而是直接倒掛在木杆上?
我將提問者所供圖片放大看了,很熟悉的水稻品種,這就是我們山區原來種植的,我們叫野豬哭稻種,產量還好畝產也可達800一1000斤,稻米也很好吃的中長粒,稻杆較粗長,老熟後易散開,但不會倒伏,這種稻現在平原上是幾乎難見。有一重要特徵是每粒稻穀上有一寸長的芒,如北方之麥芒一樣,這種水稻很適應丘陵梯田靠山有野豬破壞的梯田,或山沿田。
為什麼叫野豬哭呢?
這種稻穀每粒尖上有根硬芒,野豬就是到田裡也就是吃一到兩口,那硬芒將刺得野豬嘴內痛麻木,無法再吃,就有板栗外層那麼厲害,只要田中稻穀成熟後放幹水,野豬隻得尋找水源去解決嘴的痛麻,才能另找食物。這個山區種植防野豬破壞幾乎是安全的,野豬吃過一次也只能望洋興嘆了,無法下口。
為什麼就田搭架子連稻杆架曬呢?
幾個原因,這種稻穀無任用谷桶,還是用打穀機,邊收割邊新鮮的脫粒,粒是能脫下來,但那穀粒上芒基本上還在上面,谷桶打的80%還在上面,打穀機脫粒的50%芒還在上面,許多是被打斷了一節,這樣穀子運回來也是特麻煩,況凡有這種田的山區,家中曬穀坪不會大,曬後芒仍是個大問題,農村小碾米機口常會被堵著不下去,常常要用小棍子一人捅著機米。這個我以前種過,所知道非常清楚。
凡種這種稻穀之地多靠山,都有山上可就近取材之物搭架子或原遺留下來,架上曬一是將穀子曬乾,二是連稻杆的稻穀還會再成熟些,而這些穀粒在老熟之後那芒在沒有吸取水分供應,靠的是環境吸取早晚露水,而白天又被太陽曬乾,經過多次風化,這谷芒會軟化,有些會脫斷一些,經幾日之風化後,無任用谷桶丟打,還是用打穀機再脫粒,這谷芒幾乎都從谷尖處斷去與常穀粒無二樣。這樣就是你們所看到這樣操作,並不是可能家中沒有曬穀場所,而這種稻穀品種所至,沒見過的多為發揮想象猜想了,因為我種過所見圖擴開一下就知道原由。
-
6 # 騎著犛牛上拉薩
因為稻田面積分散,尤其是山區都是一小塊一小塊的,不利於機械化操作,加上田裡水排不幹,山裡溼氣重,沒有大塊場地晾曬,只好一排排倒掛起來,一則容易晾乾,二來稻穀不易黴變!
-
7 # 響水大米
傳統的水稻晾曬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風乾,另外一種就是利用烘乾塔對糧食進行烘乾。而這種倒掛在木杆上的晾曬方式在北方農村產區很少見,畢竟需要大範圍的搭建木杆,更加費工費力。北方常見的晾曬方式是在地裡收割後,直接碼放成小堆,讓稻穀自然風乾。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收割機直接進地理收割成粒。
直接收割的稻穀水分較大,如果這個時候不透過自然晾曬直接就賣糧的話,一是糧食水分高不好賣,二是及時有人收購的話,因為水分大,也少買很多錢。在我們老家農村,超過18個水的稻穀和低於15個水的安全水分稻穀,收購價格大約差了1毛錢左右。
而如果農民直接收割後,自然晾曬的話,又涉及到場地的選擇,人工的翻曬,同時地面的雜草、泥塊、石沙等會增加稻穀的雜質。所以這樣對比下來,還不如直接倒掛在木杆上或直接在農田大地裡晾曬來的輕鬆。
回覆列表
掛起來主要是收割時遇到雨水天,水稻水份大,為防止打下來溼穀子容易捂壞,水稻收割下來先晾一下,等幹到一定程度再打穀子。
在龍勝梯田這邊水稻收割後遇雨水霧天也會擺放在田梗上一兩天曬曬再打。最怕連續陰雨,晾不幹的穀子就會發芽損失慘重。
所以,種水稻也是看天吃飯的傳統農業。
希望答案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