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臨風影劇

    不能,一個都不能!

    先說《西廂記》,這是一部戲曲,而不是小說。其所取材的唐宋傳奇小說《鶯鶯傳》,不過幾千字而已,體量上根本無法與大部頭的四大名著相比呢!

    再說《白蛇傳》,這本是一個民間傳說故事,後來被寫入《警世通言》裡,也不過是個小短篇,後來同樣被改編成了戲曲。不要看如今的電視劇一拍就是幾十集,那都是當代編劇的功勞。作為小說,它跟《鶯鶯傳》一樣,體量太小,不足以比肩四大名著。

    說到《聊齋志異》,當然是一部優秀的小說集,由一個個長短不一風格也不一的短篇組成,其並非四大名著那樣的長篇小說,硬要排在一起,顯然也是不合適的。

    最後說《封神演義》,毫無疑問是一部大部頭長篇小說,有著恢弘的世界觀,豐富的想象力。然而與同是神魔題材的《西遊記》相比,其文采差了可不是一星半點兒,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過於扁平,不及《西遊記》中的人物生動活潑,更無法跟《紅樓夢》和《水滸》相比。

    由此可見,這四大名著都是經過了時間檢驗的,同類型小說中的翹楚, 在這僅有的四個名額裡是無法被替代的!

    以上愚見,望有識之士不吝賜教!

    我是白袷臨風

  • 2 # 復活紀

    我覺得不能相提並論,這不是扯嘛!

    1.缺乏厚重感。《西廂記》屬於話本,主要故事是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聊齋志異》大多是短篇,也講述了很多女性追求愛情和幸福,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故事。《白蛇傳》的核心也是一個為愛犧牲的女性的故事。它們都是透過愛情故事來反應封建時代對人及人性的禁錮,歌頌女性對自己愛情和人生的勇敢追求。但總體上缺乏四大名著尤其《紅樓夢》的歷史感和厚重感。

    2.故事情節的複雜性上不如四大名著。短篇中篇故事的情節複雜性,很大程度上不如長篇。

    3.人物形象刻畫比四大名著遜色,尤其是人物心理的描寫。上述四部作品人物形象比較扁平,遠不如四大名著中那樣立體,讓我們印象深刻。四大名著中的人物,除了外在形象,還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並增加了人物心理描寫,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如林沖,透過“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等章節,描述了林沖是怎樣被一步步逼上梁山的,他的無奈與糾結,他的“不得不”的處境及心理等,都刻畫的非常細緻入微。其他如魯智深、武松等,每一個人物都有其獨特之處。而且除了主角,很多配角的形象也都很經典,很立體如《紅樓夢》中丫鬟們的形象,襲人的體貼與隱忍,晴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結局令很多讀者唏噓不已。

    4.思想內容的哲理性、深刻性均不如四大名著。四大名著,無論哪一部,都更深刻,更富有哲理韻味。

    5.文體上,四大名著開創了中國長篇小說章回體的敘述形式,這一成就是任何其他作品都無法比擬的。

  • 3 # 後世紀雜貨鋪

    四大名著是透過民間大量流傳過程中提出來了,在歷朝歷代所推選出的所謂四大名著、六大名著,有所不同,我們國家上下五千年文明,唐詩宋詞元曲,到了明清時期才出現了小說,紅樓夢就是清朝乾隆時期作品,我們國家在建國初,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透過民間的推廣,確定了六大名著,只是先印了四本,紅樓夢,三國,西遊記,水滸傳,反響強烈,並翻拍影視作品,選入教材,一時間傳播甚廣,也把幾大名著的位置牢牢佔據,其實真的是實至名歸。至於西廂,聊齋,白蛇,封神演義能不能和四大名著相比,有以下幾個方面,咱們不妨一起看看:

    單純寫作上,這些名家名段不分伯仲,選書和選美一樣,每個時代人的審美不一樣,唐以胖為美,現如今人卻拼命減肥,建國初,之所以推選出這幾本書,有時代烙印的影響,四大名著這四本書全是正能量,至少在當時的政府看來,也就是主旋律,符合當時的社會風氣,說這些,就是想說明單純從寫作角度考慮,西廂,白蛇,封神,卿齋他們的作者及作品哪個也不差,差就差在他們的作品視角有侷限性,比如聊齋,寫的全是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又借鬼神將當時的統治者弄的鬼都不如,寫的是深刻,也深深的被侷限,同樣,封神演義,寫周武王伐紂,深得人心,推翻商紂王,即使武王再好,再得民心,也是起義之人,在中國建國初期的社會發展中,是聊齋還是水滸更能貼合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呢?顯而易見,所以水滸成了四大名著之一。至於白蛇傳和西廂記,兩者文學價值相當高,尤其在戲劇方面,歷朝歷代改編成劇,但其侷限在男女情愛上,沒法和同樣寫男女情感的紅樓夢比。

    同樣,西遊記裡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真經所反映的是大唐盛世文化,白蛇傳無法與之相比。

  • 4 # 邂逅一位有趣的靈魂

    我個人以為,從文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而言,除了《聊齋志異》外,另三部作品與四大名著無法相提並論。《聊齋志異》之所以絲毫不遜色於四大名著,主要如下:

    其一,作品中作者借狐鬼花妖折射著人情世故,關照社會人生,充滿象徵性的文學意象。

    其二,作品中刺貪刺謔,現實倫理與精神超越,雅俗共存。

    其三,作品的情節豐潤優美,富有詩意寫法,語言簡潔平實,人物言語多樣。

    其四,《聊齋志異》一經問世,就成為小說中暢銷書,歷久不衰,影響更大的是引起很多作者追隨仿作,蔚為壯觀。

    這部文言小說不僅在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最重要的是她得到了市場的追棒,熱讀。因此,這部文言小說我以為可以比肩四大名著。當然,這僅是我個人的粗陋之見,權當拋磚引玉。

  • 5 # 天天向上152149049

    《西廂記》、《白蛇傳》、《聊齋志異》、《封神演義》,能和四大名著相提並論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四大名著分別《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四大名著家喻戶曉,但四大名著的形成卻是曲折的過程。

    起初,明代著名的文學家王世貞最早提出“四大奇書”叫法,但他講的“四大奇書”則是巜史記》、巜莊子》、《水滸傳》、《西廂記》。在王世貞去逝後馮夢龍提出新的“四大奇書”,分別是巜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和《金瓶梅》。

    到了清代,《金瓶梅》由於內容中有許多關於性的描寫太過露骨,有礙眼瞻,一度被定為禁書。後來,到了乾隆年間,《紅樓夢》的問世。雖兩本書都屬言情小說,但是《紅樓夢》無論從文學性還是從文學造詣上遠遠超過《金瓶梅》,從而取而代之。形成了新的“四大奇書”。也就是現在我們口中的四大名著。

    再後來文學太鬥魯迅又對四大名著給予以可,1953,人民文學出版社又以四大名著的名義印刷出版了這套從書,而且銷售量頗豐。四大名著從而有了固定的名稱。

    巜西遊識》、《水滸傳》、巜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四本書不分伯仲。四大名著主題宏大,章回量多,思想深刻,情節精彩,人物朔造栩栩如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內容不僅包含古典詩、詞,歷史點顧和戲曲等形式。凝結了華人的人生智慧和精神。

    現在再來看《西廂記》、《白蛇傳》、《聊齋志異》和巜封神演義》。巜西廂記》是描寫以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是一部戲曲,是由《崔鶯鶯傳》演變而來。《聊齋志異》內容是由各個短篇神鬼故事組合而成。《白蛇傳》是描寫許仙和白素貞人蛇之戀的愛情故事,故事曲折委美。透過故事的敘述,表達了古代女性對自由愛性的嚮往。巜封神演義》是武王伐紂的神話故事,故事帶有封建迷信的色彩。

    綜上所述,《西廂記》、巜自蛇傳》、巜聊齋志異》和巜封神演義》,無論從文學性、藝術、歷史的厚重感、篇幅的長短等上面,比四大名著還是稍遜一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朱亞文哪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