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委屈,對於現在面臨的問題,我認為也是普遍存在的,雖然你現在很辛苦、很累,但可能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領導都是沒有價值的。
很多時候,員工出於各種原因,需要同時接受兩個崗位的工作,員工出於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主動的負責起來,但對於老闆來說,最終可能會認為這兩份工作本就應一人進行。
對於企業老闆來講,規避風險是本能,也就是說你雖然每天累死累活,最終可能既不會受到肯定、也不會受到獎勵。
當面臨這種問題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越是大型的企業,本質上工作越為細分,因為透過崗位工作的細分,可以確保每個單獨崗位都發揮出應有的效力,以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而許多中小型企業,本身處於競爭市場的中下游,對崗位的細分不夠重視,就容易出現您現在所面臨的問題。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你需要同時肩負兩份工作?
01 崗位職責不夠細分
在許多中小型企業,對企業整體框架、崗位職責認知不足,部門內部僅有模糊的崗位分工,並沒有形成明確的崗位職責。
因此很多中小型企業的部門內部,經常出現工作中職責混亂,部門中由領導負責統一協調,全體部門員工集體參與的情況。
因此,部門之間因不存在職責細分,導致領導、老闆可以隨意安排不同員工進行不同工作。
這就是為什麼領導、老闆可以隨意的安排你進行雙人份的工作的主因。
02 低價值陷阱
通常來說,如果在一個崗位細分,每個人擁有獨特技能的企業,老闆即使希望你可以同時擔任兩項工作,也需要考慮工作的准入門檻,即使強迫性的要求你進行,你也會因技能限制無法進行。
但如果你所在的崗位、部門是一個低價值,勞動密集型崗位,無需技能方面的准入門檻,則可以隨意的進行工作穿插,不存在上手難度的問題。
因此,如果你所在的崗位,屬於低價值崗位,領導、老闆可以肆意的對這個崗位進行剝削,因為替代成本低、工作價值低。
因此我們需要警惕“低價值陷阱”,低端的無准入門檻工作,永遠是薪資、待遇洽談中最弱勢的群體。
在我們講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考慮一下您為什麼要選擇承受這些,在我的企業諮詢過程中,我經常發現一些員工陷入了思維怪圈,常常去承受自己不願意承受的。
長時間的壓抑、不得志情況,使自己陷入了職業怠倦,那麼有幾種可能性,我們會承受這一些?
01 時間帶來的收入增加
對於從事低價值工作的員工來說,希望實現薪資的增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增加工作的時間,因此許多員工認為,只要不斷的增加自己的工作時間,就可以實現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每個人的精力、時間有限,即使是不斷的增加工作時間,依然會陷入增長停滯,並且因多份低價值工作所帶來的精力消耗,最終沒有一項工作可以突破。
長時間處於高強度、低價值的工作,因無法獲得足夠的認同感與尊重感,最終進入下降渠道,對人、事開始淡漠,徹底進入重複工作之中。
02 資金困境
很多時候,我們即使有強烈的跳槽慾望,也有不同的因素在不斷的限制著我們,比如資金所帶來的問題。
當一個人資金池短缺時,往往意味著抵抗風險能力的下降,對未來的資金短缺產生的恐懼,使我們無法去面對未知的事物。
擔憂辭職後無法找到工作、擔憂辭職後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這都在不斷的束縛著我們,使我們無法踏出這關鍵性的一步。
03 舒適區
我們總認為舒適區,是我們可以在從中獲取快樂、薪酬、成就的工作、生活環境,但重新考慮一下,所謂的舒適區,實際上只是一個我們習慣了的環境,和快樂、薪酬、成就毫無關聯。
我更認為所謂的舒適區,更多的是一種行為慣性,即使所在的工作環境再為混亂、苛刻、壓抑,因為行為慣性的原因,我們也會不斷的催眠自己,使自己繼續下去。
大腦在本能的逃避變化,這就是習慣為什麼會養成,很多時候我們希望透過思想改變行為,我認為是很難的。
我遇到多很多員工,及時再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也咬牙不斷的堅持,直到自己被辭退。
現在我們知道了,企業為何會不斷的給你安排兩份工作、企業為什麼不去考慮你的休息,我們也明白了,為什麼即使面臨這些問題,我們還是不去辭職。
那麼如何平穩的擺脫這個困境?
01 離去前的嘗試
雖然我很希望你可以立刻、馬上的離開現有公司,但我相信您更希望平穩的過度,因此在徹底離職之前,我們需要進行一些嘗試。
首先,對每日的工作進行詳細的整理,對工作的過程、時間、成功描述儘量的精細,形成“豐富”的感覺,按周、月的形式,傳送給你的直系領導。
我們希望直系領導對你的工作有具體的瞭解,而不是猜測、感覺,當領導對你的工作有了具體的瞭解,可能會對你的工作量進行重新的分配。
當領導對你的工作量有了具體的瞭解,但沒有對你的工作進行重新分配或進行薪水上的提升,意味著領導對你的工作量選擇了避而不談。
那麼我們可以進行第二次深入性的洽談嘗試,與領導具體的談一下你的工作量問題,但在這個過程中,不要產生威脅性的語句,不要出現消極工作、離職等思想。
畢竟我們需要一個平穩的過渡期,而不是直接被掃地出門,我相信對於這種壓榨性的公司,並不會給予你應有的補償。
02 過渡期的準備
當我們在嘗試後,沒有消除我們的不滿情緒,那麼我們就需要做跳槽的前期準備。
如果我們在跳槽後還是繼續現有的“低價值工作”,那麼跳槽的意義不復存在,不過是從一個坑中,到了另一個坑中。
因此,我們透過過渡時間,慢慢的降低工作時間佔比,重新思考自己的崗位晉升路線,如後臺人力崗、後臺運營崗、前臺管理崗等,並透過這個時間,加入相應的圈子,學習相應的知識。
在知識儲備階段,需要不斷的和圈子裡的圈內人交流,才能獲得正確的價值觀與技能,學習總是枯燥的,但未來是美好的。願你可以堅持得住。
03 行動帶動思想
當你有了相應的知識儲備,可以應聘相應的崗位基層剛時,往往會面臨“畢業季效應”,在你即將辭職的那一刻,會發現突然之間同事都變得美好了,工作也不是那麼討厭了,領導也親切可人了。
但都是幻覺,我們的大腦希望待在舒適區之中,而不是暴露於未知,因此我們需要以行動帶動思想,在找到相應工作後,直接寄出辭職信。
改變總是痛苦的,這毋寧質疑,但我們往往因懼怕改變,而止步不前,現在所承受的苦難,不過是以前的逃避與輕鬆所導致的?
在一個無法體現自我價值的企業中工作,既不會獲得認可、加薪、晉升,反而會不斷的消磨自身意志,何苦來哉?
在企業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委屈,對於現在面臨的問題,我認為也是普遍存在的,雖然你現在很辛苦、很累,但可能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領導都是沒有價值的。
很多時候,員工出於各種原因,需要同時接受兩個崗位的工作,員工出於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主動的負責起來,但對於老闆來說,最終可能會認為這兩份工作本就應一人進行。
對於企業老闆來講,規避風險是本能,也就是說你雖然每天累死累活,最終可能既不會受到肯定、也不會受到獎勵。
當面臨這種問題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一、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越是大型的企業,本質上工作越為細分,因為透過崗位工作的細分,可以確保每個單獨崗位都發揮出應有的效力,以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而許多中小型企業,本身處於競爭市場的中下游,對崗位的細分不夠重視,就容易出現您現在所面臨的問題。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你需要同時肩負兩份工作?
01 崗位職責不夠細分
在許多中小型企業,對企業整體框架、崗位職責認知不足,部門內部僅有模糊的崗位分工,並沒有形成明確的崗位職責。
因此很多中小型企業的部門內部,經常出現工作中職責混亂,部門中由領導負責統一協調,全體部門員工集體參與的情況。
因此,部門之間因不存在職責細分,導致領導、老闆可以隨意安排不同員工進行不同工作。
這就是為什麼領導、老闆可以隨意的安排你進行雙人份的工作的主因。
02 低價值陷阱
通常來說,如果在一個崗位細分,每個人擁有獨特技能的企業,老闆即使希望你可以同時擔任兩項工作,也需要考慮工作的准入門檻,即使強迫性的要求你進行,你也會因技能限制無法進行。
但如果你所在的崗位、部門是一個低價值,勞動密集型崗位,無需技能方面的准入門檻,則可以隨意的進行工作穿插,不存在上手難度的問題。
因此,如果你所在的崗位,屬於低價值崗位,領導、老闆可以肆意的對這個崗位進行剝削,因為替代成本低、工作價值低。
因此我們需要警惕“低價值陷阱”,低端的無准入門檻工作,永遠是薪資、待遇洽談中最弱勢的群體。
二、為什麼你選擇承受這些在我們講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考慮一下您為什麼要選擇承受這些,在我的企業諮詢過程中,我經常發現一些員工陷入了思維怪圈,常常去承受自己不願意承受的。
長時間的壓抑、不得志情況,使自己陷入了職業怠倦,那麼有幾種可能性,我們會承受這一些?
01 時間帶來的收入增加
對於從事低價值工作的員工來說,希望實現薪資的增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增加工作的時間,因此許多員工認為,只要不斷的增加自己的工作時間,就可以實現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每個人的精力、時間有限,即使是不斷的增加工作時間,依然會陷入增長停滯,並且因多份低價值工作所帶來的精力消耗,最終沒有一項工作可以突破。
長時間處於高強度、低價值的工作,因無法獲得足夠的認同感與尊重感,最終進入下降渠道,對人、事開始淡漠,徹底進入重複工作之中。
02 資金困境
很多時候,我們即使有強烈的跳槽慾望,也有不同的因素在不斷的限制著我們,比如資金所帶來的問題。
當一個人資金池短缺時,往往意味著抵抗風險能力的下降,對未來的資金短缺產生的恐懼,使我們無法去面對未知的事物。
擔憂辭職後無法找到工作、擔憂辭職後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這都在不斷的束縛著我們,使我們無法踏出這關鍵性的一步。
03 舒適區
我們總認為舒適區,是我們可以在從中獲取快樂、薪酬、成就的工作、生活環境,但重新考慮一下,所謂的舒適區,實際上只是一個我們習慣了的環境,和快樂、薪酬、成就毫無關聯。
我更認為所謂的舒適區,更多的是一種行為慣性,即使所在的工作環境再為混亂、苛刻、壓抑,因為行為慣性的原因,我們也會不斷的催眠自己,使自己繼續下去。
大腦在本能的逃避變化,這就是習慣為什麼會養成,很多時候我們希望透過思想改變行為,我認為是很難的。
我遇到多很多員工,及時再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也咬牙不斷的堅持,直到自己被辭退。
三、我們應該怎麼辦現在我們知道了,企業為何會不斷的給你安排兩份工作、企業為什麼不去考慮你的休息,我們也明白了,為什麼即使面臨這些問題,我們還是不去辭職。
那麼如何平穩的擺脫這個困境?
01 離去前的嘗試
雖然我很希望你可以立刻、馬上的離開現有公司,但我相信您更希望平穩的過度,因此在徹底離職之前,我們需要進行一些嘗試。
首先,對每日的工作進行詳細的整理,對工作的過程、時間、成功描述儘量的精細,形成“豐富”的感覺,按周、月的形式,傳送給你的直系領導。
我們希望直系領導對你的工作有具體的瞭解,而不是猜測、感覺,當領導對你的工作有了具體的瞭解,可能會對你的工作量進行重新的分配。
當領導對你的工作量有了具體的瞭解,但沒有對你的工作進行重新分配或進行薪水上的提升,意味著領導對你的工作量選擇了避而不談。
那麼我們可以進行第二次深入性的洽談嘗試,與領導具體的談一下你的工作量問題,但在這個過程中,不要產生威脅性的語句,不要出現消極工作、離職等思想。
畢竟我們需要一個平穩的過渡期,而不是直接被掃地出門,我相信對於這種壓榨性的公司,並不會給予你應有的補償。
02 過渡期的準備
當我們在嘗試後,沒有消除我們的不滿情緒,那麼我們就需要做跳槽的前期準備。
如果我們在跳槽後還是繼續現有的“低價值工作”,那麼跳槽的意義不復存在,不過是從一個坑中,到了另一個坑中。
因此,我們透過過渡時間,慢慢的降低工作時間佔比,重新思考自己的崗位晉升路線,如後臺人力崗、後臺運營崗、前臺管理崗等,並透過這個時間,加入相應的圈子,學習相應的知識。
在知識儲備階段,需要不斷的和圈子裡的圈內人交流,才能獲得正確的價值觀與技能,學習總是枯燥的,但未來是美好的。願你可以堅持得住。
03 行動帶動思想
當你有了相應的知識儲備,可以應聘相應的崗位基層剛時,往往會面臨“畢業季效應”,在你即將辭職的那一刻,會發現突然之間同事都變得美好了,工作也不是那麼討厭了,領導也親切可人了。
但都是幻覺,我們的大腦希望待在舒適區之中,而不是暴露於未知,因此我們需要以行動帶動思想,在找到相應工作後,直接寄出辭職信。
四、 最後改變總是痛苦的,這毋寧質疑,但我們往往因懼怕改變,而止步不前,現在所承受的苦難,不過是以前的逃避與輕鬆所導致的?
在一個無法體現自我價值的企業中工作,既不會獲得認可、加薪、晉升,反而會不斷的消磨自身意志,何苦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