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閔mino
-
2 # 魔音V小閃電
第15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CCG EXPO)於昨日開幕。首日參展人數達4.8萬人次,超過去年的4.6萬人次。
一年一度的CCG EXPO是觀察國漫發展的重要視窗,今年又恰逢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處展現經典中國產動畫成就的特別展區,成為今年CCG EXPO的點睛之筆。
這條成年人30步便能走完的展區,是中國動漫發展的有趣縮影。展區最前端的展示屏上滾動放映著還未上映的中國產動畫大電影《江南》的宣傳資料,這是中國第一部將軍工機械搬上大銀幕的動畫;末端則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場的展位,孫悟空、阿凡提、葫蘆娃、黑貓警長等經典國漫形象組團而來分外引人矚目。
這“一老一新”間的相望,是中國動畫生生不息創新發展的鮮活註腳,也激發業內人士另一些思索——在歲月另一端熠熠生輝的國漫老經典,如何走出懷舊情結,以歷久彌新的姿態活躍於當下與未來?層出不窮躍上舞臺中央的動漫後輩們,又能從這些讓觀眾惦記的經典中繼承、學習什麼?
70年間的發展與傳承,正是本屆CCG EXPO主論壇現場被業內人士頻繁提及的話題。在他們看來,增加前期佈局意識,打通產業鏈各環節,是經典得以延續的關鍵;而中國動畫學派堅守個性表達,不斷創新的精神,值得繼承與發揚。
如何讓動漫形象價值最大化
提前佈局衍生品,中國動漫需要補上產業缺失環節
“中國電影的衍生業務低於國際水平三分之一左右”,一位影視工作者透露的資料聽著有點懸殊,卻並不讓業內人士意外。如何圍繞一個經典形象,鋪設出貫穿小說、動漫、遊戲、影視、衍生品各個領域的良性可持續生態,是全面釋放形象價值,拉長形象生命週期的有效方式,也是近年中國動漫領域的重要議題。
將衍生品產業佈局前置,是動畫大電影《江南》給出的答案。雖然離上映還有一段時日,《江南》的衍生品傳統工藝品等已經出現在展會現場。過去,“滯後性”是中國動漫電影衍生品開發的一大症結,大熱後沒有及時推出衍生品滿足市場熱情的動畫電影不在少數。在業內人士看來,衍生品的佈局應該提前到內容創作期,至少要保證上映半年到一年談妥合作協議,這樣才能與電影上映同步發售。
動漫形象的長久生命力,也需要常出常新的內容來維繫。以日本動畫《攻殼機動隊》為例,這部在動漫迷中知名度很高的科幻經典自1989年推出漫畫版之後,每隔幾年,都會根據市場審美偏好,借力視覺技術升級,推出最新劇集、電影版本,維繫熱度,同時根據形象變化,還推出了多代模型和收藏品。事實上,日本萬代、TAKARA等正是憑藉動漫衍生品而成為全球知名的玩具廠商。
對於動漫形象的全面開發,日本的製作委員會制度很有借鑑價值。在動漫品牌開發過程中,播出平臺、影像製品銷售公司、廣告商、衍生開發商、原作出版方集中起來,形成製作委員會,對每一環節的開發進行討論。各個環節的早期介入與深度交流,讓產品開發更為專業。
回望中國動畫學派傳統
“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的精神要傳承
中國動漫產業的良性發展也離不開對經典的回望與傳承。在CCG EXPO現場,《驕傲的將軍》《小蝌蚪找媽媽》《九色鹿》《牧笛》《三個和尚》《猴子撈月》《山水情》等經典作品,以及作品背後老一輩中國動畫人的匠心堅守,讓業內人士感動。
上世紀20年代起,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作的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作品,享譽國際,被稱為“中國動畫學派”。中國動畫學會副會長貢建英介紹,“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正是這些作品形成一股清流的關鍵。今天,原創動漫面對市場競爭,同樣需要創新,同樣需要堅持民族特色。
何為創新?中國動畫學派堅持從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豐富多樣的民俗民風中汲取養分。剪紙、摺紙、泥塑、水墨、壁畫、年畫、窗花、古典紋樣等極具特色的中國元素,都成為講述傳統故事的形式載體。即便是同一種繪畫形式,也能在不同的作品中拓展出新意。講述成語故事的動畫短片《鷸蚌相爭》便首次將剪紙片拍出了水墨藝術的效果。
這種創新成了不少動畫人畢生的追求。論壇現場,貢建英說到老藝術家特偉的一個晚年細節,讓在場的青年動畫人感動。特偉90多歲時,曾向去醫院看望他的貢建英提及,想要以“武松打虎”為題材,創作一部水墨動畫,可惜因為年事已高,最終未能如願。“特偉過往的《牧笛》《山水情》等水墨動畫非常靜謐,老人家正是想要透過‘武松打虎’這一題材,進行一番新的風格嘗試。”
深入傳統文化,去真正瞭解要創作的主題,是老一輩動畫人留下的寶貴財富,也成為當下動漫產業開拓進取的精神滋養。
-
3 # 管叔漫畫
中國國漫受歷史文化影響太深了,突破懷舊的形象,走向國際還是有段時間的。
1.國漫作者本身都是受本土文化的薰陶,在創作背景和人物形象上,肯定受到一定限制,就一個西遊記,到現在都影響著幾代人,小時候的金剛葫蘆娃。
2.畢竟不同型別素材的動漫,都有受眾人群,針對我們國內的觀眾,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國度,很多具有歷史文化背景的國漫,國內觀眾還是很喜歡的,單說對兒童一代人,也有很多教育意義。
3.身在這樣的環境,對國漫肯定看多了,也看膩歪了,對於國外的動漫就有新鮮感,同樣,其他國家,對於我們國內的動漫,他們也感覺很有意思。
-
4 # 夜驚晨
我覺得先不要談走向國際,中國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先做到讓華人喜歡再說吧。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國家想發展,卻成就了很多真正投機倒把的人,瞎胡弄一氣,國家補貼成了利潤,我覺得這也並不是這些投機倒把的人的問題,任何一個人碰見這樣的蛋糕都會心動,問題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得到蛋糕,我們的蛋糕太容易得到了。
以前的連環畫,動畫片做的雖然挺認真,效果著實不錯,但細數一下大多翻拍前人現成的故事,並沒有什麼創新。反觀現在,雖然很多爛片基於國家保護竟也經常出現在銀幕,但這些動漫如藍貓淘氣三千問,熊大熊二等畢竟是創新的東西,所以我們其實已經走出來第一步,至於過去的經典,就讓它們成為經典吧,我們要創造的是現在的經典。
回覆列表
“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的精神要傳承
中國動漫產業的良性發展也離不開對經典的回望與傳承。在CCG EXPO現場,《驕傲的將軍》《小蝌蚪找媽媽》《九色鹿》《牧笛》《三個和尚》《猴子撈月》《山水情》等經典作品,以及作品背後老一輩中國動畫人的匠心堅守,讓業內人士感動。
上世紀20年代起,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作的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作品,享譽國際,被稱為“中國動畫學派”。中國動畫學會副會長貢建英介紹,“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正是這些作品形成一股清流的關鍵。今天,原創動漫面對市場競爭,同樣需要創新,同樣需要堅持民族特色。
何為創新?中國動畫學派堅持從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豐富多樣的民俗民風中汲取養分。剪紙、摺紙、泥塑、水墨、壁畫、年畫、窗花、古典紋樣等極具特色的中國元素,都成為講述傳統故事的形式載體。即便是同一種繪畫形式,也能在不同的作品中拓展出新意。講述成語故事的動畫短片《鷸蚌相爭》便首次將剪紙片拍出了水墨藝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