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龍十八子

    在我們這裡的鄉俗是一年有兩個春(立春)是最吉利,最吉祥如意的,不管做什麼紅,白喜事都是大吉大利,百無禁忌的。

    一年一春屬正常事情。而在一年之中無春(立春)俗稱啞年,則不太吉利,如婚喪嫁娶,上樑立柱,安床作灶等等重大事件則不宜。如一定要那需三思而行慎重擇日。

  • 2 # 夢幻貓咪

    立春,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重要日子是二十四節之首。以前,在這一天,要打掃好屋子,採點青樹葉子,放鞭炮接春。春是女兒身,代表希望,根據時節,一年裡就出現了正月和臘月兩個春,一年有一春,一年沒有春,俗稱“寡婦年”,這一年最好不結婚。

  • 3 # 言者青青

    “一年兩春,一年一春,一年無春!”是民間諺語,也就是俗話。這與氣候、陰陽日曆節氣,民間習俗等有關。

    一年之計在於春(網路圖片)

    “一年兩春”是說一年節氣中有兩個“立春”。例如在2017年的時候一年裡就有兩個立春,人們常常叫做這樣的年為“雙春”年。“一年兩春”在民間諺語很多,例如“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油”;“ 兩春夾一冬,薄被也過冬”;“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等等,還有地方認為“雙春”年意味著“多子多福,婚姻幸福”。

    “一年一春”是說在氣候和陰陽日曆節氣上沒變化,正常執行。春天走了又來了,如是也,春暖草綠花開,萬物生機盎然。宋代僧人云蓋智本禪師作過一首七言絕句《一年春盡又一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用在人生上,在新的一年春季,要安排好計劃,做好打算,把這一年要完成的事考慮好。在春季初就要抓緊,積極行動,為全年奮鬥目標夯實基礎。

    “一年無春”是說農曆全年都沒有立春的日節。為了適應寒暑的變化,古人在農曆中每19個年頭加入7個閏月,導致19個年頭裡有7年裡沒有立春。比如:2005年雞年是無春年、2008年鼠年是無春年、2010年虎年是無春年、2013年蛇年是無春年。根據中國的農曆,牛年的臘月廿一,也就是2010年2月4日,還有一個立春。這就是說,農曆的虎年沒有立春,民間稱為“無春年”。民間盛傳“無春年”是“寡年無春,不宜結婚”,但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一年兩春,一年一春,一年無春!”不是迷信。它反映了氣候一直在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陰陽日曆,二十四節氣,民間習俗諺語之中。這是勞動人民長期勞動創造出來很有趣的諺語。是很珍貴的文化財富。因此,我們才會有專家專門研究這些諺語,以還原古代的氣候和社會風俗。

  • 4 # 五子龍女

    一年二春,一年一春,一年無春,有什麼民間俗語呢?

    歸屬於有:“一年兩個春,老牛朗斷筋”,這是在農村很流行的一句老農諺,是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經典老話。這句農諺的意思是:如果一年之內有兩個立春節氣的話,那麼在過年的時候就會非常冷,連老牛都會被冷的斷筋。當然,這種說法是有誇張的手法的。但是這句話能夠在農村一直流傳下來。畢竟是有它的科學道理的。還有俗語:“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意思是一年有兩個立春節氣,這一年的冬天會很暖和。還有俗語:“寡婦年,倒春寒”,意思是一年如果沒有立春這個節氣,兒女是不能結婚的。意思是如果結婚,容易成為寡婦。在過去一年沒有立春又有什麼關係?而農村被稱為“寡婦年”。生活在古代的人,沒有科學道理,所以就特別偏向

    迷信,就像是這種節氣的迷信。

  • 5 # 瑞瑞務農

    立春才是一年的開始,不存在沒有春天,或兩個春天。

    這種誤會是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沒被好好的往下傳承。

    就像福字倒貼,其實是個笑話。

  • 6 # 達人陳可可

    2020年就是罕見的雙春年,在這裡很多不理解的人就會有個疑問,那就是什麼是雙春年,單春年,無春年呢?其實不管是單春還是雙春還是無春年,都是由於地球公轉形成的,春指的是立春,比如2020年有兩個立春,所以是雙春年。雙春年在我們農村是一個非常好的年份,古人們遵循著好事成雙的道理,所以在每年的雙春年,必然有很多人會擺喜宴和結婚,這是我們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而且雙春年對農業也有非常大的影響,雙春年的天氣狀況是非常好的,所以對農民來說,雙春年註定是一個豐收年。關於雙春年的俗語有很多,比如“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每年的的雙春年,不僅天氣狀況很好,同時也會出現暖冬的情況,但是暖冬對於農業還是有一點影響的,暖冬的出現容易在來年春季出現倒春寒。而單春年則屬於正常的年份,一般十年就會出現8年的單春年,所以不管是對於農作物還是農民而言,這些都是見怪不怪的,畢竟單春年太普遍了。而無春年,在我們農村老家,也被稱為寡婦年,一般來說這一年很多農村人要辦酒席或者婚宴,都會刻意的避開,因為寓意不好,認為在這一年結婚的人,會成為寡婦,而且寡婦年有很大機率都會出現倒春寒現象,這對於農作物來說是一個壞訊息。

  • 7 # 樹德漢碩

    一年兩春,一年一春,一年無春,有關民間俗語多著呢,難於一一說清。先說為何會有一年兩春,一年一春,一年無春這現象吧。

    春指立春。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且是節氣之首,也是陰曆年排節氣之首。陰曆年排節氣首先是從立春起到大寒止。這裡講的一年兩春,一年一春,一年無春,都是以陰曆年而論而說的。

    陰曆是太陰曆,即以月相變化週期而制定的歷法,反映的是月相變化。月亮朔望圓缺盈虧一次用時為29天12時44分3秒,日要計整,所以取月大3O天,月小29天,一年十二個月是354天或355天。而二十四節氣不是以陰曆排的,而是以太陽曆來排的。太陽的執行產生四季春夏秋冬的變化,寒暑冷熱不同,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二十四節氣來表示。一個太陽迴歸年用時365天5小時48分46秒,日計整後,取一年十二個月,365天,或366天,這樣太陽曆年與太陰曆年日差就有十到十二天,我們使用的農曆是陰陽合曆,為使陰曆與陽曆年的日誤差不拉大離譜,陰曆便採用設定閏月法來補足,並形成了19年7閏法則,閏月年就有13個月,384天了。從這個立春起到下一個立春,即是一個太陽迴歸年的時長,365天5小時48分46秒。在陰曆閏月年有384裡,則會頭尾各見有一次立春,叫一年立兩春,如2020庚子年,正月十一酉時交立春,到臘月廿二亥時又交立春,這立春是該辛丑年的。一般是閏月年上一年就是無春年,即一年無春。其規律是:閏月年立雙春,次年一年一春,再到無春,這是陰曆立春之現象規律,而從陽曆看是沒有這現象的,都是一年一春,且較為固定,只有前後一天之差。即立春多在2月5日左右。

    由於從陰曆看立春,會有兩春,一春,無春的不同,所以民間依此就有許多說法,形成俗語,但都不一定是對的,不可全信,如無春年就說成“寡婦年,不宜婚”,這說法就有迷信之意,無科學之理。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兩春夾一冬,薄被也過冬。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一年兩個春,老牛朗斷筋。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春孩兒面,一日兩三變。誤了一年春,三年理不清。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頭,家家買黃牛。春打六九頭,耕牛滿地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啃老,是一般普通人的正常事,不啃老,是一般普通人的人生成功”,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