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國記憶
-
2 # 一笑棄江山
道此處應譯為萬物的起源,一者始也,萬物從無到有皆是。二者孤陰不生,固陽不長。三者陰陽合理,孕著天地物。此為三生萬物。
-
3 # 閒看秋風999
解讀老子《道德經》一書有一把鑰匙;這把鑰匙在哪兒呢?就在《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開篇幾句話: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寥寥數語,道出了了老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老子的“三觀”是什麼呢?一言以蔽之:生、衝、和。
生,即“創生”、創新也。世間萬物,無時不在創生、創新;一旦止步不前,當然就會被自然淘汰掉;所以說,生命力就是不斷髮展,不斷創新;
衝,即競爭也。世間萬物都是由互相矛盾,互為陽陽的兩部分組成;隨時都在競爭,都在隨行著量變到質變的轉換。
競爭,是絕對的;轉換也是絕對的。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不以任何人的主觀願望而轉移;盛極而衰,物壯則老。
和,即平衡也。生、衝、和的“和”則是平衡點,是相對的。衝,即競爭是絕對的;而“和”,即那個“平衡點”則是相對的。
事物矛盾的雙方在競爭中達到平衡後,又繼續著週而復始的競爭,即“衝”;衝的下一步又是“和”,即平衡。
比如人們常說的經濟發展:首先要“生”,要發展,要創新;然後是“衝”,是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
競爭是為什麼呢?達到新的平衡;衝(競爭)不是要“滅”了對手,不是要“崩盤”;
再比如美俄之間,雙方不斷地“生事”(創新),即武器換代升級;不斷地“衝”(競爭);但目的都不是、也不可能是消滅對手;
目的就是為了“和”(平衡或者緩和)。新的平衡點企及後,又不斷的重複著以往的迴圈;冷戰後幾十年不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嗎?
-
4 # 易痴道人
謝邀,首先要弄清楚"生"的含義,私下以為,第一個”生"字,有"產生,創造"之意,第二、三個"生"字有"衍生,演化"之意,第四個"字"有"展現,成為"之意,完整一句話可理解為:左右宇宙執行的大道使宇宙從無到有而產生,產生後從一到二裂變衍化,然後再從二裂變成"三",這裡的"三"不是具體實數"三",而是展現天地萬物永珍。該情景描述了宇宙大爆炸以及爆炸後的幾何級膨脹過程。個人淺見,難登大雅之堂。
-
5 # 心願103337456
哈哈,這一問題的最佳答案在古老的《黃帝內經》:道始於一;始於一,終於九焉,通於無窮,究於無極也。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
6 # 明德書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依《淮南子·天文》所說:“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依《老子·河上公注》所說:“道始所生者一也,一生陰與陽也。陰陽生和、清、濁三氣,分為天地人也。天地人共生萬物也,天施地化,人長養之。”
依《老子·王弼注》所說:“萬物萬形,其歸一也。何由致一,由於無也。由無乃一,一可謂無,已渭之一豈得無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從無之有,數盡乎斯,過此以往,非道之流。故萬物之生,吾知其主,雖有萬形,衝氣一焉!”
高亨論之:“一、二、三者,舉虛數以代實物也。一者天地未分之元素……二者,天地也。三者,陰氣、陽氣、和氣也。”
以上諸說確有高低、當否之不同,事實上卻都是不必要的。很明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說法並不是對宇宙萬物產生的實際過程的現象的描述,而是對宇宙生髮過程的一個模式化表述。
也就是說,這裡的一、二、三都不必有確切的指代物件,一,是氣還是道,二,是陰陽還是天地,都不影響這一模式所要演示的實質內容。對一、二、三的任何具體的解釋都可能是畫蛇添足。老子完全不解釋什麼是一、二、三,這是因為他根本不想解釋,不需要解釋,他所提出的是一個理論化的模式,而不是具體地在描述。
-
7 # 會當—茶農
類似這樣的問題,我曾經回答過。
《道德經》是道家的傑出代表老子所作,而他裡面的內容也繼承了前人的道家理論和思想,尤其是八卦和周易。
道就是無極和太極,他是“無生有,有歸於無”的變化規律。在延延相續的過程中,產生了陰陽,(或者說伏羲帶著人類定義了陰陽。)既:連著的一爻代表:“陽”,斷開的一爻代表:“陰”,都是一層。)至此,便是“道生一”。也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的概念。
那“一生二”呢就是陰陽兩爻變成兩層的四種組合:少陰、太陰、少陽、太陽。
“二生三”就變成三層三爻的八種組合:就是先天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三生萬物”就是:三爻與三爻組合成的六十四卦,也叫易,他就代表著萬事萬物。
怎麼樣來理解道是無極和太極呢?這就是道的存在狀態。道就是無與有之間的轉化。
比如深山中有一朵美麗的鮮花,並沒有任何人發現他,他就近乎不曾存在過,當我們看見了,他就在我們心中顯示出來了。無有是同時存在的。
再比如我們晚上做了個夢,那麼的真實,一覺醒來,卻又感覺空空如也。無有也是同時存在的。
以上兩種形態是心識辯證法,道就是自然的存在,由觀照心與分別心而起生滅。道的自身也是生滅同時存在的。
當然,“道”是解釋不清楚的,說得清楚的就不是道了,何況就我這點水平。我只是從某個狹隘的應用上去理解“道”,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是什麼並不重要,對錯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給你帶來什麼作用。
我是外行,不便多聊了。
-
8 # 乇三千
我不由想起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產生科學,怕就是因為中國古人惜字如金,喜歡故弄玄虛吧!當然,這和古人紙張等文字記錄工具的缺少也是有關係的,如果老子時代就發明紙張的話,說不定中國會最早誕生科學。
通俗點講,老子的道指的是自然。自然孕育了一切,為道生一。這一切中有陰陽,大到白天黑夜,小到正負離子,這就是一生二。而陰陽相濟,就會幻化萬物,晝夜交替有了往而復始,正負離子相融合有了萬物雛形,這就是二生三。三生萬物,指的就是自然界的演化,或者叫進化,這就有了我們現在的世界。
老子的書籍是一門哲學,最淺層的意思是指導做人的方法,進而能順應自然的發展,瞭解萬物演化的道理。藉由老子的思想,如果後人能多想一些,再加以更細化,更系統的分類,說不定就會衍生出各門學科,從而漸漸產生科學。那麼除了缺紙少墨,還有什麼導致老子沒把他的思想具體化呢?我們不妨猜一下:可能是老子怕自己的思想同時代的人一時接受不了,懶得大費紙張吧,畢竟,一個老人同孩子講三國,也是夠辛苦的!
-
9 # 君一易經大義
一為太極,二為兩儀,三為八卦(三畫卦),老子把‘‘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換了個說法,也更簡化了。
-
10 # 大國記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1、道是什麼?道是世界初源,是萬物源頭,至大至小,是無極。
2、一代表從無到有。無極生太極,世界處於混沌狀態。
3、二代表陰陽。混沌初開,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天地初現。
4、三代表天地世界,世界催生萬物生長。
-
11 # 一笑棄江山
道此處應譯為萬物的起源,一者始也,萬物從無到有皆是。二者孤陰不生,固陽不長。三者陰陽合理,孕著天地物。此為三生萬物。
-
12 # 閒看秋風999
解讀老子《道德經》一書有一把鑰匙;這把鑰匙在哪兒呢?就在《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開篇幾句話: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寥寥數語,道出了了老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老子的“三觀”是什麼呢?一言以蔽之:生、衝、和。
生,即“創生”、創新也。世間萬物,無時不在創生、創新;一旦止步不前,當然就會被自然淘汰掉;所以說,生命力就是不斷髮展,不斷創新;
衝,即競爭也。世間萬物都是由互相矛盾,互為陽陽的兩部分組成;隨時都在競爭,都在隨行著量變到質變的轉換。
競爭,是絕對的;轉換也是絕對的。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不以任何人的主觀願望而轉移;盛極而衰,物壯則老。
和,即平衡也。生、衝、和的“和”則是平衡點,是相對的。衝,即競爭是絕對的;而“和”,即那個“平衡點”則是相對的。
事物矛盾的雙方在競爭中達到平衡後,又繼續著週而復始的競爭,即“衝”;衝的下一步又是“和”,即平衡。
比如人們常說的經濟發展:首先要“生”,要發展,要創新;然後是“衝”,是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
競爭是為什麼呢?達到新的平衡;衝(競爭)不是要“滅”了對手,不是要“崩盤”;
再比如美俄之間,雙方不斷地“生事”(創新),即武器換代升級;不斷地“衝”(競爭);但目的都不是、也不可能是消滅對手;
目的就是為了“和”(平衡或者緩和)。新的平衡點企及後,又不斷的重複著以往的迴圈;冷戰後幾十年不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嗎?
-
13 # 易痴道人
謝邀,首先要弄清楚"生"的含義,私下以為,第一個”生"字,有"產生,創造"之意,第二、三個"生"字有"衍生,演化"之意,第四個"字"有"展現,成為"之意,完整一句話可理解為:左右宇宙執行的大道使宇宙從無到有而產生,產生後從一到二裂變衍化,然後再從二裂變成"三",這裡的"三"不是具體實數"三",而是展現天地萬物永珍。該情景描述了宇宙大爆炸以及爆炸後的幾何級膨脹過程。個人淺見,難登大雅之堂。
-
14 # 心願103337456
哈哈,這一問題的最佳答案在古老的《黃帝內經》:道始於一;始於一,終於九焉,通於無窮,究於無極也。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
15 # 明德書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依《淮南子·天文》所說:“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依《老子·河上公注》所說:“道始所生者一也,一生陰與陽也。陰陽生和、清、濁三氣,分為天地人也。天地人共生萬物也,天施地化,人長養之。”
依《老子·王弼注》所說:“萬物萬形,其歸一也。何由致一,由於無也。由無乃一,一可謂無,已渭之一豈得無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從無之有,數盡乎斯,過此以往,非道之流。故萬物之生,吾知其主,雖有萬形,衝氣一焉!”
高亨論之:“一、二、三者,舉虛數以代實物也。一者天地未分之元素……二者,天地也。三者,陰氣、陽氣、和氣也。”
以上諸說確有高低、當否之不同,事實上卻都是不必要的。很明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說法並不是對宇宙萬物產生的實際過程的現象的描述,而是對宇宙生髮過程的一個模式化表述。
也就是說,這裡的一、二、三都不必有確切的指代物件,一,是氣還是道,二,是陰陽還是天地,都不影響這一模式所要演示的實質內容。對一、二、三的任何具體的解釋都可能是畫蛇添足。老子完全不解釋什麼是一、二、三,這是因為他根本不想解釋,不需要解釋,他所提出的是一個理論化的模式,而不是具體地在描述。
-
16 # 會當—茶農
類似這樣的問題,我曾經回答過。
《道德經》是道家的傑出代表老子所作,而他裡面的內容也繼承了前人的道家理論和思想,尤其是八卦和周易。
道就是無極和太極,他是“無生有,有歸於無”的變化規律。在延延相續的過程中,產生了陰陽,(或者說伏羲帶著人類定義了陰陽。)既:連著的一爻代表:“陽”,斷開的一爻代表:“陰”,都是一層。)至此,便是“道生一”。也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的概念。
那“一生二”呢就是陰陽兩爻變成兩層的四種組合:少陰、太陰、少陽、太陽。
“二生三”就變成三層三爻的八種組合:就是先天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三生萬物”就是:三爻與三爻組合成的六十四卦,也叫易,他就代表著萬事萬物。
怎麼樣來理解道是無極和太極呢?這就是道的存在狀態。道就是無與有之間的轉化。
比如深山中有一朵美麗的鮮花,並沒有任何人發現他,他就近乎不曾存在過,當我們看見了,他就在我們心中顯示出來了。無有是同時存在的。
再比如我們晚上做了個夢,那麼的真實,一覺醒來,卻又感覺空空如也。無有也是同時存在的。
以上兩種形態是心識辯證法,道就是自然的存在,由觀照心與分別心而起生滅。道的自身也是生滅同時存在的。
當然,“道”是解釋不清楚的,說得清楚的就不是道了,何況就我這點水平。我只是從某個狹隘的應用上去理解“道”,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是什麼並不重要,對錯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給你帶來什麼作用。
我是外行,不便多聊了。
-
17 # 乇三千
我不由想起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產生科學,怕就是因為中國古人惜字如金,喜歡故弄玄虛吧!當然,這和古人紙張等文字記錄工具的缺少也是有關係的,如果老子時代就發明紙張的話,說不定中國會最早誕生科學。
通俗點講,老子的道指的是自然。自然孕育了一切,為道生一。這一切中有陰陽,大到白天黑夜,小到正負離子,這就是一生二。而陰陽相濟,就會幻化萬物,晝夜交替有了往而復始,正負離子相融合有了萬物雛形,這就是二生三。三生萬物,指的就是自然界的演化,或者叫進化,這就有了我們現在的世界。
老子的書籍是一門哲學,最淺層的意思是指導做人的方法,進而能順應自然的發展,瞭解萬物演化的道理。藉由老子的思想,如果後人能多想一些,再加以更細化,更系統的分類,說不定就會衍生出各門學科,從而漸漸產生科學。那麼除了缺紙少墨,還有什麼導致老子沒把他的思想具體化呢?我們不妨猜一下:可能是老子怕自己的思想同時代的人一時接受不了,懶得大費紙張吧,畢竟,一個老人同孩子講三國,也是夠辛苦的!
-
18 # 君一易經大義
一為太極,二為兩儀,三為八卦(三畫卦),老子把‘‘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換了個說法,也更簡化了。
回覆列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1、道是什麼?道是世界初源,是萬物源頭,至大至小,是無極。
2、一代表從無到有。無極生太極,世界處於混沌狀態。
3、二代表陰陽。混沌初開,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天地初現。
4、三代表天地世界,世界催生萬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