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棍道
-
2 # 毒奶醬油
孫權是老死的,活了71歲。可惜孫權晚年十分昏庸,各種打壓權臣,逼死了以陸遜為代表的一大批功臣。孫權死後,東吳陷入內亂,君殺臣,臣廢君,大臣之間互相殘殺爭權,直至滅亡,可以說,孫權晚年的墮落才是東吳最後被滅亡的根本原因!
-
3 # 踏歌走馬
孫權自然是壽終正寢的,最後病逝了。
吳國的滅亡,說的不客氣一點,孫權的責任佔了一半。
為什麼說孫權的責任佔了一半呢,有幾個方面可以講道第一,孫權太能生了,女人也太多了,光兒子他就生了七個,而且他心裡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喜歡這個孩子,卻對另外的孩子好的不行。
第二,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死的早,沒辦法只能立三兒子,但是他又偏愛四兒子,結果,兩個兒子明爭暗鬥,孫權就廢了三兒子,賜死了四兒子。
第三,孫權不知道咋想的,居然立他最小的兒子做了太子,也就是皇帝,這個小兒子年齡小,結果被廢了。
第四,沒有把陸遜培養成一個一言九鼎的大臣,就像諸葛亮那樣,如果陸遜說話像諸葛亮那樣有用,東吳不至於滅亡那麼早。
東吳一共經歷了四個皇帝,分別是孫權,孫權的小兒子孫亮,孫權的六兒子孫休,以及孫權的孫子孫皓,東吳就是在孫皓手裡滅亡的。
孫權死後,朝廷上下明爭暗鬥,損耗了極大的國力,陸遜說話又不管用,孫皓後期簡直就是個昏君,滅亡是必然的事情。
東吳的滅亡,還有兩個人出了一份不小的力氣,這兩人就是孫峻和孫綝兩兄弟。孫峻發動政變,殺了諸葛恪,導致多人不滿,然後不滿孫峻的人想殺了孫峻,結果都沒成功,反而被孫峻都殺了。
孫綝更是過分,直接把皇帝孫亮給廢了,立了孫權的六兒子孫休為帝,這一次幾乎讓東吳國力削減了三成。
這兩兄弟等於是把東吳給禍禍的差不多了,所以孫休繼位後,想辦法殺了孫綝,然後把這兄弟兩人從族譜中出了名。
至於孫皓這個皇帝,開始的時候表現的還算可以,但是當他發現天下大勢都在北魏那邊,而且自己的國家已經千瘡百孔的時候,他放棄了,開始自暴自棄,變成了一個昏君,最終東吳滅亡。
-
4 # 大河哥
229年,孫權於武昌登基為皇帝,建國號大吳(今湖北鄂城),東吳王朝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稱帝后孫權曾大規模派人航海,加強對夷州(今臺灣)的聯絡。又設定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但同時,稱帝后的的孫權日益驕奢,寵信呂壹,丞相顧雍無故被殺,丞相陸遜憂憤而卒。且賦役繁重,刑罰殘酷,人民經常起義反抗。在立太子方面,孫權也犯了很大的錯誤。太子孫登夭折後,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孫亮為太子,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在位24年。
至於說吳國毀在誰的手裡,仁者見仁吧,每一個朝代都有不確定性,統治者的強弱基本就決定了興衰,有些問題是累計的,在一個集中點爆發,所以不好說!
回覆列表
三國,分別是:魏國 、蜀國、 吳國。其中魏國以曹操為首,蜀國,以劉備為首;吳國,以孫權為首。由此可見,孫權是一方霸主,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雄主,我們熟知的典故“赤壁之戰”就是他聯合劉備在赤壁之戰打敗曹操的,梁朝偉和志玲姐姐主演的電影《赤壁》裡面就講述了這個故事。
孫權和曹操有過大小規模的各種交戰,其中著名的是石亭之戰。孫權取得了勝利。打的魏國二十年都不敢侵犯吳國,可見孫權打仗夠狠,把對手打怕為止! 難得修生養息了一二十年。然而吳國的大好環境,卻因孫權在選繼承人上的不明智,而使得吳國衰敗。
約公元241年,準皇帝之太子孫登病逝。這讓孫權經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孫權一共有七個兒子,分別是:孫登、孫和、 孫慮、孫霸, 孫奮、孫休、孫亮,還有三個女兒。孫登是孫權的長子,從小聰穎伶俐深得孫權的喜愛。孫權為了培養這位接班人花了很多心血啊,到頭來人算不如天算,白髮人送黑髮人。孫登的離世,使得孫權性情大變,曾經的英明已經被現實扼殺了,導致他晚年變得多疑、昏庸、處事缺乏明智。
那麼,孫登一死,太子之位很快就引來其他兒子的爭奪。除了孫登,孫權最寵愛的兒子還有兩個,一個叫孫和一個叫孫霸。人選只有一個,在選誰的問題上孫權左右不下,難以定奪。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42年,孫權立年長子孫和為太子。儘管孫權內心是偏寵愛孫霸,但出於長幼排序的規矩,也只能按規矩來。而孫霸內心非常不服哥哥做了太子。一個是得寵,一個是正位太子,孫霸在親寮的慫恿下,對太子發起了奪位鬥爭,一場腥風血雨的宮廷鬥爭大戲上演了。
在太子之爭中,朝中的大臣們都紛紛的權衡站隊伍,站對了功勳名就,站錯了萬劫不復!在這場政治鬥爭中,其中主帥陸遜是忠心之人,多次上書孫權分析取誰舍誰的問題,批判了孫霸,並明確表示太子之位不可受外人干擾,否則國將不保。這引起孫權的極大不滿併產生誤解。因此孫權不斷的找各種緣由為難陸遜,最終陸遜憂憤而死。國家棟梁主帥都倒下了,國家滅亡還遠嗎!
陸遜被除,孫霸野心更膨脹了,因為血緣關係,得公主的支援,她就是孫霸的親姐姐,全公主孫魯班。孫權對這個女兒尤為寵愛。這個全公主可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啊!在孫和上位太子的時候,多次向孫權進讒言構陷孫和母子,逼死孫和的母親王夫人。隨後全公主開始全力幫助孫霸爭奪太子一位。然而,這只是全公主野心的第一步。
內部鬥爭持續了近十年,全公主這場爭中,處心積慮,殺良收奸!直到公元250年,孫權在全公主的唆使下,廢掉太子孫和又殺死了孫霸。昏庸的孫權半推半就的,把大權交給了女兒全公主手中。全公主終於得償所望!
因為是女子,不能做皇帝,於是把目光放在了孫權最小的兒子孫亮身上,因為孫亮年紀小,可控性強,並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孫亮,從而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太后,權掌宮廷!
公元252年,一代梟雄孫權因疾駕崩,死時子孫手足相殘,也算是死的悲涼了。
孫亮即位後,因為年齡太小,諸葛恪、孫俊、孫弘、三人成了輔政大臣。結果還沒停又來了!三位輔政大臣開始了內鬥互掐,先是諸葛恪殺死孫弘,獨霸朝政。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孫峻後發制人,殺死了諸葛恪。三年後,孫峻突然暴斃,他的堂弟孫綝立馬接班,孫綝更加昏庸殘暴,使得吳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國勢衰退如山倒。
隨後,因為孫綝仗著權力目中無人,全公主與孫亮決定密謀殺孫綝,結果沒殺成,孫綝聯合黨羽怒廢了孫亮,改立孫休(孫權的第六個兒子)。因為自己被暗殺的事,憤怒的孫綝誅殺了全公主及其家族!全公主這個權力燻心、不擇手段的女人,終於得到了報應式的下場!
就這樣殺來殺去,殺了二十來年,吳國在這樣的內部鬥爭中早已千瘡百孔,最終被晉國滅於公元280年。
縱然一看,可謂成在國,敗在家啊!不得不說吳國的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內部鬥爭,嚴重點說,吳國滅亡的這個禍根,就是全公主!然而,在那個權力鬥爭的年代,是沒有親情可言的,這就是殘酷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