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幾葦渡

    古墓的防盜措施,並沒有小說中描寫的那些高科技,什麼機關暗器之類的。

    簡單說,主要措施就是兩條:

    一是讓你找不到,二是讓你挖不動。

    先說找不到。

    一是布疑冢,即設定多個墳墓,讓後來人不知道哪個是真的。如傳說曹操有七十二疑冢,但考古證明那些是北朝的墓葬。雖然疑冢沒有準確的考古樣本,但應該是有存在的理由和條件的。

    二是秘葬,從最開始就消滅痕跡。如蒙古大汗和元代皇帝,史書記載都埋葬在一個叫起攆谷的地方,墓葬很深,且不修任何地面建築,之後萬馬踏平,並封鎖起來,直到長出青草,再無痕跡。當然這是草原大漠所具備的客觀條件,廣闊的土地都沒有參考座標。

    再說挖不動。

    一是規模龐大。代表就是秦始皇陵和唐高宗武則天的乾陵,但也是孤例。西漢和唐是厚葬兩個高峰期,西安周邊十一西漢帝陵,雖然儲存了高大的封土堆,但歷史上都被盜了。再遠一圈的三百里曲線上,矗立大唐十八陵,除了乾陵也都被盜了,很多還是鑿山而葬。在五十年代,乾陵的入口也被發現,但國家文物局下令回填保護,禁止發掘。

    二是針對打盜洞的一些措施。如用石塊加鐵條做防護。如用細沙回填墓坑,而法打盜洞。 其實這些防盜措施只能針對一些個體盜墓賊,對於官方盜墓是沒有反抗力的。而且所有防盜措施都需要經濟做支撐,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除了上面這些措施,還有一種精神防盜。類似於古埃及的法老詛咒。如在隋代李靜訓的石棺上刻著“開者即死”,但…… 也被開了棺。

  • 2 # 公子想

    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厚葬,特別是一些貴族,恨不得將搜刮的“民脂民膏”都帶到自己的墓葬中(看看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幾百公斤的金子和幾噸重的銅錢,會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概念)。這些財富自然也就成為一些盜墓賊覬覦的物件了,王子今老師在《中國盜墓史》中就說到:中國的喪葬發展史,就是一部盜墓史。盜墓的猖獗,也逼迫著一些個貴族,設計更為複雜的墓葬,以防被盜。古人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盜,可謂是下了大工夫,大家在影視劇還有一些盜墓小說中,經常能看到墓葬中設定了機關,其實這些手段就存在。正所謂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些文學創作只是誇張一些罷了。那麼古人在防盜墓方面做了那些努力?

    為墓葬設立機關

    這個應該是小夥伴們最關心的一種方式吧,根據文獻記載,古人為了防止盜墓,會給自己的墓葬,設定各種的機關。其中比較常見的機關有:放毒氣、設定弩箭、暗板、積石積沙等。

    首先說一下毒氣墓,這是所有手段中,最見效的。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墓葬中放置一些特殊的物質,形成有毒的氣體,這樣在盜墓賊開啟墓葬的時候,就會被毒氣毒死;還有一種是在死者的屍體上或者棺材上塗抹劇毒的物質,當盜墓賊想要偷取隨葬品時,觸控到劇毒的物種,也會殞命。

    第二種機關是設定弩箭,我們在影視劇看到的也比較多了,其實文獻中還真有相關的記載,據文獻《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到:太子胡亥襲位……葬始皇驪山……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轉化成大白話,就是說,在墓葬中設定了由機關操作的弓箭,一旦有盜墓賊進賊,等待他的就是弓箭。

    第三種是積石積沙墓。這種墓葬是一種很有效的防盜手段。在建造墓葬的時候,先將棺槨安置好後,以炒乾的細沙填充墓室,這種填充並不是全部填充細沙,而是細沙填充一層後,再放置十幾塊或幾十塊打磨鋒利的石塊,然後再填充一層細沙,再放置石塊。以此類推將墓室填充到一定的位置後,再以泥土覆蓋,將四周夯實築牢。這樣一旦盜墓者打洞進入墓室後,便會陷進流沙裡,如果一旦掙扎,埋藏在流沙中的石塊便會砸在身上,頭上,從而死在墓室之中。

    第四種,就是“暗板”或在水中安置利器。這種墓葬,其實和積石積沙的效果差不多,在墓葬的底部挖一個深坑,然後在坑底擺放一層尖利的武器,然後在這之上,擺放數塊木板,這些木板之間有軸,下面墜上重物,看似平坦,但是一踩上去,就會陷下去,然後就一命嗚呼了。與連續翻版相似的還有,在墓葬中的積水中放置一些利器的,盜墓賊以為這只是普通的積水,進入水中,也會被利器刺中,而一命嗚呼。

    採用秘葬的形式

    所謂密藏,就是秘密的下葬,不讓任何人知道下葬的時間和下葬的地點,這樣一些盜墓賊就無法獲取到墓葬的資訊,就沒有辦法進行盜墓了。秘葬的形式是所有防盜墓中最為有效的一種,歷史上也有很多采取秘葬形式的貴族,其中最有名氣就是南越武王趙佗和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墓葬。

    南越王趙佗去世後,南越國舉辦了盛大的葬禮,但是在出殯的時候,卻派出了十餘輛裝有“趙佗屍身”的靈車出城,開往城外不同的方向。趙佗生前這一安排,成功的避免了自己墓葬被盜的厄運,至今趙佗的墓葬未被發現。後來的幾位南越王也紛紛效仿趙佗,南越文王趙眜的陵墓,也逃避了被盜的厄運。直到1983年才被考古學家無意中發現,這就是鼎鼎有名的南越王墓,廣東地區發現的唯一一個王侯級別的墓葬。

    建立虛冢,掩人耳目

    為了防盜,一些貴族們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們在生前,就開始著手為自己建造數個或者數十個墓葬,易混淆視聽,讓盜墓賊不知道哪一個才是真正埋葬有隨葬品的真墓葬。歷史上這方面做的做好的,非曹操莫屬。曹操生前設立了摸金校尉,幹了很多挖墳掘墓的勾當。正因為如此,他才非常擔心自己死後,墓葬會遭遇不測,自己死後也不安寧(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啊,您老盜墓的時候怎麼沒想這麼多呢)。歷史記載曹操為自己在河北臨漳和磁縣漳河一帶建立了72疑冢。好傢伙,這也是下了大本錢了。至於曹操七十二疑冢,是否真有其事,這就無法考證了。後來考古學家在漳河一帶發現了北朝時期的墓葬有134座,並不是72座,也不是曹操那一時期的。

    下詛咒恐嚇盜墓賊,哭窮求盜墓賊放過自己

    盜墓的猖獗,讓一些貴族是無計可施,就出現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防盜墓方式——恐嚇和哭窮。恐嚇的代表有陝西的李靜訓墓,這位九歲小女孩的墓葬,帶給考古學家太多的驚喜,但是也讓考古學家著實驚出了一身冷汗,因為她的棺材上赫然寫著:開棺者死。不知道是這幾個起了作用,還是怎麼,李靜訓的墓沒有被盜。

    哭窮的代表是西漢第六代楚王劉漢,這位西漢時期的大貴族,為了擔心自己的墓葬被盜,竟然在墓葬的塞石上刻上了這樣的字:

    第百上石。楚古屍王通於天述:葬棺槨,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後世賢丈夫幸視此書,目此也,仁者悲之。

    簡言之:我很窮,別來盜我的墓。但是哭窮,並未換來盜墓賊的同情,這座墓葬前後被盜了十餘次,最早的一次盜墓,大約發生在東漢王莽時期,距離劉注下葬不過百餘年。

    這些防盜墓的方法中,我覺得最好的就是秘葬了,這是歷史得出的結論。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些個秘葬的墓葬,至今都沒有發現(是不是被偷偷的盜了,就不知道了)。機關墓,雖然說可以擋住第一波盜墓賊,但是架不住盜墓賊接二連三的光顧啊。恐嚇自然不用說了,都敢盜墓了,還怕一個恐嚇麼,這不過是墓主人的自我安慰罷了。

    參考文獻:《中國盜墓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輕人該學習哪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