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西明月

    耿炳文是朱元璋的同鄉,耿炳文與父親耿君用也是朱元璋起家的最早班底。耿君用在渡江之後沒多長時間就戰死了,耿炳文則是有名的守禦之將,《明史·耿炳文傳》“守長興,功最高,太祖榜列功臣,以炳文附大將軍達為一等”,受封為“長興侯”。耿炳文先後參與了征伐張士誠、徐達北伐等重大軍事行動。1392年和1397年,耿炳文獨自領軍西征,平定內亂,圓滿地完成了任務。1398年,奉命鎮守遼東,保障大明王朝東北大門的安全。 耿炳文是朱元璋內定的保嫡大將,朱元璋非常看重耿炳文。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朱元璋特意將朱標的長女江都郡主嫁給了耿炳文的兒子耿璿,這一樁政治婚姻的用意,那就是將耿炳文牢牢地綁在在了這條船上,可以幫助朱允文守江山,以為日後繼位後的太孫保駕護航。也許在朱元璋看來,以耿炳文的軍事才能及威望,足以穩定大局。 耿炳文雖然政治上可靠,又有姻親的保障,能力一般。一場決定朝廷命運的戰役,由這位長於守、短於攻的65歲老認掛帥,也非最佳人選。可是,到朝廷要用人時,才發覺,朱元璋殺得太乾淨了,此時除了耿炳文,竟是無人可用,建文無大將,炳文做先鋒。耿炳文在決定建文王朝命運真定之戰中被朱棣所部偷襲而死,中層以上將領被團滅,其中內幕撲朔迷離,不過總得說來耿炳文在軍事上只是一個二流貨色。 耿家的結局是非常悽慘的,即便按照《明史》和《太宗實錄》記載,朱棣進入南京城,耿炳文的夫人便死了,三個兒子耿瓛、耿瑄、駙馬耿睿全部被殺,耿炳文還被打入“建文帝逆臣名單”不得翻身。

  • 2 # 笨熊說說

    我先來介紹一下耿炳文的基本資料:

    耿炳文(1334年-1403年),濠州(今安徽鳳陽)人,管軍總管耿君用之子,明朝開國功臣。耿炳文早年承襲父職,屢次打敗張士誠的軍隊,歷任總兵都元帥、大都督府僉事等職,後隨常遇春、徐達攻打大同、陝西等地,屢立戰功。之後以軍功封長興侯。

    縱觀中國歷史,歷朝歷代屠殺功臣的開國皇帝並不在少數。而朱元璋更是把這件事情做到了極致,其屠殺的範圍之大,人數之多比起其他朝代的開國皇帝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史載: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標病亡,其子朱允炆繼太子位。由於朱允炆太小了,他不像自己的父親,經歷過開國時期艱苦的考驗,朱元璋擔心他缺乏駕馭群臣的能力。像藍玉這一批開國功臣,文韜武略,能謀善斷,只有朱元璋能夠控制他們,朱標也還算有點威信,還勉強能壓得住群臣,但朱允炆就完全沒辦法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豈能拱手讓人,良弓走狗之類的要先清理乾淨,這樣才能保證朱允炆的皇位,讓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得以延續。於是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不久,洪武四大案中的藍玉案便拉開了序幕,在該案中朱元璋藉機把開國功臣們殺掉了十之八九,藍玉本人被滅族,被他牽連的人數不勝數,因此案被殺的共有一個公爵,十三個侯爵,兩個伯爵,各級官員更多。

    事實上,朱元璋心裡很清楚,他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掉,把所有的官員都殺掉一個不留,這樣就會造成無官可用無將可守的局面。可殺了那麼多開國功臣的朱元璋,為什麼沒有把屠刀伸向耿炳文呢?下面我們看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一、耿炳文為官之際就處處小心,深諳人臣之道,把所有的功勞都推到了朱元璋的身上,為人謹慎的他也沒出過什麼大的亂子,這也是朱元璋放過耿炳文的原因之一。

    二、耿炳文是朱元璋的老鄉,身經百戰,戰場經驗豐富,為朱元璋所信任,並在戰後被封為長興侯,一等功臣。洪武年間,名將如雲,耿炳文雖然是一個不錯的將領,但並不十分突出,在那個名將一抓一大把的年代,比他強的將領數不勝數,比他低調的也不在少數。朱元璋殺掉那麼多開國功臣,卻把他留下來的秘密就藏在他的封號中,耿炳文之所以被封為長興侯,是因為當年他駐守長興十年,抵禦張士誠的進攻,城池固若金湯,一直未被攻破,極大地牽制了張士誠的力量。 每個將領都有他自己的長處,也有他的短處,耿炳文的長處就是防守。聯絡起來看,你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精明,擅長進攻的藍玉、王弼都被他殺了,擅長防守的耿炳文卻被留了下來,即使將來耿炳文真有異心,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而如果有外敵入侵,耿炳文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在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朱元璋特意將朱標的長女江都郡主嫁給了耿炳文的兒子耿璿,這一樁政治婚姻的用意非常明顯,那就是將耿炳文牢牢地拴縛在了皇太孫這條船上,以為繼位後的太孫保駕護航。

    朱元璋去世之後,燕王朱棣起兵叛亂,建文帝朱允炆以耿炳文為大將軍率軍討伐朱棣。很明顯朱元璋當年殺掉無數功臣卻獨獨留下他,正是為了今日之變。可是精明的朱元璋沒有料到,不久耿炳文卻兵敗真定。建文帝遂以曹國公李景隆代耿炳文為主帥,結果連戰連敗。

  • 3 # 這些歷史要讀

    不是,主要是因為朱元璋知道耿炳文不是悍將,不會威脅到朱允炆。

    誠然,耿炳文也算是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將,但是他並非名將。與朱棣手下的將帥相比,耿炳文就勝在經驗而已。

    關鍵是,耿炳文作為一員穩重的老將,他只善於守城而不善野戰,甚至可以說野戰能力相當的差。

    在靖難之役中,耿炳文率軍與朱棣交戰,在雄縣和莫州遭到慘敗。之後,他又被朱棣突襲,潰敗退入真定,其部隊擁擠在城門相互踐踏,死傷不計其數。

    從這一戰可見,耿炳文根本不是朱棣的對手。

    所以,也有個說法是,當初朱元璋不殺他,是深知他老成持重,但沒進攻能力,對朱允文沒威脅,才留著他給自己的孫子看門口的。

  • 4 # 於左

    耿炳文的父親最早跟隨朱元璋,死於戰場,耿炳文繼承了父職,算是第二代的勳臣,朱元璋對這樣的人更為信任。

    元至正十七年,耿炳文率軍打下長興,以後一直鎮守在那裡,堅持了十年,這也是耿炳文的成名一戰。

    長興是兵家必爭之地。十年中間,張士誠的人馬多次圍攻長興,耿炳文根據雙方的形勢,靈活調整戰術,要麼固守,要麼主動出擊,大小几十戰,長興始終不曾失守。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賞功臣,耿炳文因為在長興的大功,被封為侯,爵名就是長興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長興之戰,耿炳文獨力支撐了十年,後來他曾經分別跟隨常遇春、徐達、傅友德、藍玉等人出兵征戰,但每次的時間都不長,任務完結之後,大家各忙各的。耿炳文自己也曾經單獨率兵出征。

    從他的經歷來看,他和其他大將之間,都沒有深厚的交往,所以當朱元璋後來誅殺各位公侯時,耿炳文才沒有受到株連。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耿炳文的兒子耿璇,也是一員軍將,娶了皇太子朱標的大女兒江都公主,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姐夫或者妹夫。他們一家與建文帝是利益共同體,自然會對建文帝忠心,這也是耿炳文能夠倖存的重要原因。

    所以,耿炳文不是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後手,而是明手。也因此,朱棣起兵之後,建文帝最先使用的就是耿炳文。

    此時的耿炳文已經六十多歲,享受了幾十年的太平富貴,沒有了當年的銳氣,所以連連失利,但起碼還能堅守城池。

    建文帝自己沉不住氣,錯誤地改用李景隆,結果還不如耿炳文。

    朱元璋留下耿炳文幫助朱允炆,雖然作用不大,耿炳文卻比其他公侯活得長遠一些。不過,朱棣推翻建文帝之後,耿炳文被逼自殺,兒子們也沒能倖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十三邀出的《偏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