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氫氪體育
-
2 # 鳴人一護體育影視迷
現在中超排名的規則都是勝一場得3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不得分,排名按照所得分球高低進行排列,相同積分的情況下看相互戰績,淨勝球決定,如果還分不出,則由預備隊的成績來決定。因此預備隊的成績在兩隊積分相同,相互戰績相同,淨勝球也相同的情況下,那麼決定最終中超排名的就是預備隊成績了。
而在本賽季的中超外援依然實行的是4加3的政策,就是註冊4人,上場3人,那麼就會導致至少有一名外援就在替補席,只能替補(外援換外援)上場甚至沒有上場的機會,因此踢預備賽是球隊替補確實是保持狀態的方法,當然這也是其中的目的之一,更多的是主教練對內部替補球員的考察,一些俱樂部甚至把預備隊當做u23的訓練賽(廣州恆大),希望可以藉此讓年輕球員可以更快地適應中超比賽的強度和節奏,讓其得到充分的鍛鍊。
-
3 # 江鳥聊球
中國足球超級聯賽預備隊聯賽,原本是全國職業俱樂部預備隊聯賽(Chinese Reserve League),是由中國足協組織和管理的一項全國性職業足球俱樂部預備隊賽事,由中超俱樂部的預備隊參加。
有關中超預備隊積分榜排名起到的作用,雖然作用不大,但是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預備隊的排名也會影響中超排名(可能性微乎其微)。在中超聯賽結束後,球隊按照積分,淨勝球,進球數和相關賽事綜合積分四項指標進行名次。具體規則如下:
中超聯賽當年度比賽全部結束後,積分多者排名在前。如果有兩隊或兩隊以上積分相同,則按照下列規則排列名次:
積分相等隊之間相互比賽積分多者,名次列前。
積分相等隊之間相互比賽淨勝球多者,名次列前。積分相等隊之間相互比賽進球數多者,名次列前。積分相等隊之間,根據《中國足協職業聯賽排名中預備隊和青少年梯隊賽事綜合積分計算原則》執行,即本賽季預備隊積分多者排名在前。而預備隊聯賽的作用是用於提供更多比賽機會。對於一些二隊隊員(出現在大名單,但沒有獲得出場機會)、或者出現受傷的情況,替補上場的球員、再或者是一些年輕球員是一個鍛鍊的好機會。預備隊聯賽有利於鍛鍊隊員,也為青年隊儲備人才鍛鍊隊員,給球隊中年輕球員和替補球員一個鍛鍊機會,給他們提供比賽的機會,讓他們保持競技狀態。否則他們只有訓練沒有比賽的話競技水平沒法提高。
總體而言,預備隊相當於一隊的儲備庫,一些暫時在一隊打不上比賽或剛傷愈的球員,能透過預備隊之間的聯賽讓他們恢復狀態,同樣的一些剛剛調入一線隊中的潛力股年輕球員,也透過預備隊比賽讓主教練進一步考察和培養。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一旦一隊需要,預備隊人員可隨時準備上場。雖然預備隊的關注度不高,但是這對於年輕球員來說可以更快地適應聯賽的強度和節奏,能得到很好的鍛鍊和提升。
-
4 # 睿德足球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來進行全面解讀。
先弄清預備隊是什麼?幹嘛用的?預備隊是一個職業俱樂部常設的一個訓練組織,和參加正式比賽的一線隊員相比,他們也具備參加正式比賽的能力,處於多種原因考慮,雖進不了這次比賽的大名單,但也說不定下一場就可能用上。你說的對,是有讓第四外援和主力替補保持狀態的用意。
但也不完全是這樣,預備隊還包括一些梯隊裡有能力的球員,需要進入教練組的考察範圍而調入的。假設你進了預備隊,就基本代表俱樂部一線隊對你能力的認可,透過比賽你可以用出色的表現來打動教練組,從而為進入一線主力做好準備。
當然,也有在一線隊不好好幹的,下放預備隊調理一下的。什麼時候才算是調理好了呢?還是要用比賽的表現來證明自己。
還有一樣,就是聯賽的積分比較膠著,需要比小分的時候,預備隊聯賽的積分也是一項重要的參考資料。預備隊最早是出現在軍事戰爭中,一場戰役中作為指揮員不可能把所有的主力都派上戰場,在軍事指揮條例裡面就有規定,任何一場戰役都必須要有預備隊,以防萬一不時之需。在足球俱樂部當中,也是一樣的性質。
一個球員如果想轉會到新的球會,和軍事指揮一樣,需要謹慎。簽約之前,打一段預備隊比賽,檢驗一下能力成色和身體狀態。如可以,就將進入比賽大名單。就拿鄭智來說,他去英超查爾頓,也是通過了預備隊的比賽檢驗的。
中超的預備隊聯賽在2002年設立,中間有幾年停辦。後來,在學習了歐美等足球發達國家的經驗之後,於2011年恢復,並取消了年齡限制,才與國際慣常做法保持一致。
綜上所述,預備隊聯賽是一個職業聯賽成熟運作的標誌,也是俱樂部考察球員的一種手段,積分可作為球隊最終排名的一項重要依據。
回覆列表
問題1回答:
第一,中超排名規則,中超預備隊積分排名優先順序排在淨勝球前面,也就是相同積分看預備隊分數定排名。
問題2回答:
預備隊聯賽相比於競爭激烈的中超聯賽,預備隊聯賽的受關注度顯然不能與之相提並論。儘管一些曾經的聯賽主力球員甚至外援都會在此完成亮相,但預備隊之間的比拼仍然免不了給人以雞肋的印象。
儘管年輕球員可以在預備隊聯賽中獲得更多的鍛鍊機會,不過想要以此打動主教練從而獲得在中超賽場穩定的出場時間卻並不容易。可以說如今的預備隊聯賽雖然相較之以往愈發繁榮,但發展的困局仍然清晰可見。
就拿大連一方的趙學斌為例,這位目前預備隊聯賽的射手王本賽季打進14球,以及第二名上海申花的95後小將徐君打進13球,不過他們在中超賽場卻很難拿到足夠的上場機會。
作為中鋒這個位置上同年齡段的佼佼者,山東魯能的成源絕對算得上是預備隊鋒霸級別的人物,但在目前整個聯賽環境基本是由外援佔據箭頭位置的前提下,中國產前鋒想要獲得一席之地顯然難上加難。儘管馬加特還是願意給這位潛力球員機會,不過在歷任主教練麾下都難受重用的成源如今的定位依舊非常尷尬。
無獨有偶的是,同樣在預備隊聯賽頻頻收穫進球的有的甚至連在一線隊報名的機會都沒有,不得不說這正是目前預備隊聯賽現狀最真實的寫照。
除此之外,北京國安的巴頓、上海上港的李聖龍都曾在預備隊聯賽中有過出色的表現,但他們想在中超聯賽佔據一些之地也還為時尚早。
而說到中超各隊對待預備隊聯賽的態度其實也不盡相同,作為中超老牌勁旅的天津泰達和上海申花,就非常重視,那些有能力競爭主力位置的球員幾乎全都會在預備隊聯賽中登場比賽,而且包括外援也都是這項賽事的常客。
儘管中國足協出臺的有關U23球員的新政讓預備隊聯賽成為了一個絕佳的展示平臺,但中超各隊後備力量的相對薄弱又註定了這項賽事缺乏足夠的含金量和鍛鍊價值。其實各隊主教練經常會前往現場觀看預備隊聯賽的較量,但真正能夠透過這項賽事發掘優質球員為中超所用的案例少之又少。
必須承認如今的預備隊聯賽仍然難改雞肋的本質,或許在中超積分榜上當同分以及勝負關係也相同這種極端情況出現時要優先比較預備隊戰績來決定排名成為了各傢俱樂部對於預備隊聯賽僅有的重視理由。
毫無疑問,中國足球的相關管理者已經認識到了對於年輕球員培養和鍛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而預備隊聯賽賽場也應該成為發掘潛力新星最好的載體,如何真正物盡其用地發揮出預備隊聯賽應該有的價值,這或許是中國足協如今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