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三木造型

    畢萬,姬姓,畢氏,名萬。畢萬是畢公高之後,屬於中國春秋時期的晉國大臣。

    公元前661年,晉國是晉獻公統治時期,晉獻公將晉國的一軍擴充為上下二軍,改變了軍隊的編制,分散了權力,但是增加了軍隊的人數和實力。重新分配了軍隊之後,晉獻公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攻打耿國、翟國以及魏國。

    其中的魏國並不是戰國時期的魏國,這只是在今天的山西省芮城縣東北方向的區域,是一個小的諸侯國。這次連續攻打三國,對強大的晉國來說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稱得上一次大型的作戰計劃。所以,晉獻公決定自己統率上軍,讓太子申生率領下軍。

    一個是晉國的國君,一個是晉國的儲君,可見晉獻公對此次發兵的看重程度。除了安排了自己和太子這兩個大頭壓陣以外,晉獻公還挑出了晉朝中的優秀的將領。趙夙為晉朝卿大夫,晉獻公派他駕御戰車,而畢萬則負責車右。有了如此充足的準備和龐大的陣容,這次晉國所收穫的成果頗豐,耿、翟、魏三國都被消滅。

    畢萬最出名的就是這一次大戰,當然,也正是因為這場大戰,畢萬才有機會成為戰國魏國的祖先。晉獻公賜給畢萬的是魏地,於是,畢萬的後人們就以魏為氏,稱魏氏。

    畢萬的家庭背景還是很厲害的,當初商紂王殘暴無道,於是周文王姬昌聯合諸侯國發動了征討商紂王的戰爭,姬昌在姜子牙等人的幫助下,和商紂王的爭鬥一直處於上風,後來他的兒子周武王姬發成功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周王朝,成為了周王朝的第一位君主,他追封父親姬昌為周文王。

    畢萬的先祖是畢公高,他是周文王的一個庶子,和周武王姬發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周武王稱王后,建立了新的政權,沿用了商代的分封制,將兄弟畢公高分封在了畢國。由於封地在畢,於是畢公高的後人從此便以畢為氏。

    畢國在後來的諸侯國之爭中滅亡了,畢國的那些曾經的貴族子弟們紛紛流落到不同的地方,有的到了中原,有的到了蠻夷之地。畢氏子孫們以各種各樣的身份生活著,畢萬這一支就流落到了諸侯國中的晉國,畢萬還在晉獻公時期成為了晉國的官員。

    相傳,畢萬和趙衰一樣,都曾為了選擇侍奉的君主而占卜,畢萬占卜在晉國入仕的吉凶,他得到了《屯》卦,後來這個卦象又變成了《比》卦。辛廖解釋這個卦象說:“總體來說還是很吉利的,《屯》代表著堅固,《比》代表著進入,上天也讓你在晉國當官呢!若是當官,則必定後代昌盛。你看這個卦象啊,它由《震》卦變成土,車後有馬,兩腳踏著實地,哥哥養大他,母親保護他,人民歸順,公侯卦象也不過如此啊,是你的身份就終歸會回到你的手裡的。”

    當畢萬受封魏地的時候,晉國占卜大夫郭偃就對畢萬說:“以後您的子孫一定會昌盛的。萬是一個滿數,而魏代表著巍巍高大的含義。上天就是這樣,其實很多人的一生就已經給出了預兆。諸侯統治萬民,您一定能得到民眾的。”

    畢萬的後代魏犨曾跟隨晉文公逃亡十九年,立下大功,回國後即受到重用。魏氏一族迎來了輝煌,晉悼公時期,魏氏還成為了晉國六卿之一。晉國六卿就是晉國勢力最大,地位最高的幾大勢力。魏氏後代終於在魏文侯時期,和韓、趙三家分晉,建立了魏國

  • 2 # 生活問道

    魏國的祖先是不是畢萬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個,魏國的前身

    魏國的先祖有一個比較尷尬的身份,雖然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但是是庶出,叫畢公高。因為是周文王的孩子,原姓姬,因為封地的地方叫“畢”,因此按照傳統改姓畢。這個地方在現在的陝西西安附近。

    這個時候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諸侯國,只能說是“封國”,這個封國的名字叫“畢國”。畢國建立的時間大概是在公元前1170年左右。

    畢國建立的地方地處環境惡劣,那時候秦國還沒有建立,畢國就是周朝面對西戎部落頻繁攻打的物件,也是周朝西邊的第一道防線。

    400多年的畢國曆史可以說就是一部血淚史,沒有秦國時他們整天打仗,不得安寧。有了秦國了,西戎各部落打不過秦國,依舊繞道過來揍他們。再是鋼筋鐵骨的人也架不住天天捱打,終於在西周滅亡前,畢國先被滅國了。

    第二個,魏國之前的魏國

    這就是要從兩方面來講的原因,在畢萬建立魏國前,是有一個魏國的。只是這個魏國比較小,只是山西芮城縣附近的一個小城市。當時周朝境內大小諸國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同樣在山西境內的還有兩個小諸侯國,一個是“耿國”,一個是“霍國”。

    再說說畢國滅亡後,其子孫四處逃亡,其中有一個叫畢萬的比較有抱負,就投到了當時最強大的諸候國晉國。當時晉國是晉獻公在位,有雄才大略的晉獻公正是用人之際,看出來畢萬是有才華的人,就封畢萬為車右將軍。

    魯閔公元年,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帶領畢萬征討三個小國家。由於實力上差距太大,很容易的就把三個小諸侯國給滅掉了。由於戰功顯赫,晉獻公將魏國做為賞賜賞給了畢萬。

    對於將魏地分封給畢萬,晉獻公手下的占卜大夫郭偃堅決反對,認為畢萬不是甘於久居人下的人,將魏地分封給他,將來一定是要養虎為患的。

    但是晉獻公不聽勸阻,還是讓畢萬做了魏地的候。

    第三個,畢萬的魏國

    畢萬做了魏地的封侯後,勤於農事,愛護當地的人民,力行仁政,很快就將原本飽受戰亂之苦的魏地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之前流落各地的畢氏一族也紛紛來投奔,一時間,魏地大具蓬勃之勢。

    晉獻公不吸取周朝之亂的教訓,沿用詬病凸顯的周國分封制度,註定了是要出問題的。

    在得到封地整整十年的時候,晉獻公去世,由於家族派系林立,引起了諸子之間的大亂。而這個亂局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埋下禍根,由於後宮受寵的儷姬干政,想立自己的孩子奚齊為太子,就設計逼太子申生自殺。晉獻公的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夷吾逃走,分別逃到了梁國和翟國。

    晉獻公去世後,晉國發生了大亂,經過幾番較量,最終由逃到梁國的夷吾回來做了晉國國君,歷史上稱為“晉惠公”。

    晉獻公在位時晉國達到了國家強盛的巔峰,晉獻公去世,國家陷入亂局的時候,國內分封的諸侯紛紛壯大自己的實力,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畢萬的家族。

    此時的畢萬也已經去世,但是經過十年的努力,畢氏在魏地擁有了雄厚的實力,於是就以封地為姓,改畢為魏。

    這個時候,魏國雛形已成,但是本質上還是屬於晉國的封地。

    第四個,真正的魏國

    畢萬隻是建立了魏國的雛形,但是此時的魏國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隸屬於晉國的屬國。

    在其後的近二百年中,魏國子孫始終隸屬於晉國,但是晉國的勢力逐漸衰減,而晉國諸侯中,魏、趙、韓三家的勢力越來越大。

    公元前453年,魏桓子魏駒在利用攻打晉陽之時,和趙襄子、韓康子一起殺了晉知伯,並且分割了他的領地。晉國的消亡讓魏國的建立順利實現。

    到了公元前445年,魏斯建都安邑,魏國正式建立。

    魏斯任用李悝、吳起、樂羊等當世大賢,率先實行變法,一舉將魏國建設成為當時最強大國家。

    因此,畢萬為日後的魏國開拓了一塊封地,離真正的魏國建立還相距了兩百多年的時間。但正是這塊封地,讓魏國子孫有了繁衍生息的根本。嚴格說起來,畢萬可以說是魏國的祖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6歲男教師因過度疲勞去世,每週要任課49節,現在老師的教學壓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