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耄耋之人

    在私密的環境中,遇到熱情真誠而又表現出專業水準高的醫生我會願意和他溝通互動。

    記得兩年前我因失眠嚴重,透過朋友介紹去精神科看病,這位醫生原本是中醫,又去英國學習回來的。他的診室很寬敞明亮,一對一談話,他非常耐心,善解人意。他一步步引導我說了自己失眠的具體狀況,然後告訴我失眠本身不是一種孤立的病,而是其它心理疾病的症狀之一,初步診斷認為我有焦慮症和輕度抑鬱症,建議我進一步做心理測試。

  • 2 # augustman

    有了重性精神障礙比如精神分裂症,沒有了自知力,這時被家人親友騙進(或強行送至)精神醫院,談不上樂意不樂意了。也許被電擊、被束縛、被強制服藥等帶來的惱怒憤恨正充斥在這些病友的大腦內,不瘋狂發作、劇烈反抗算是賞臉給醫務人員了,還侈望和平友好的溝通交流?所以題幹所說的與心理醫生正常配合,在這種情況下是指望不上這些特殊病人配合了。

    可是有一種情形,確實需要也可能獲得求助者的配合。這是指心理總體正常的人出現了可愈可完全恢復的心理不適,於是向心理諮詢師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幫助。這時為取得最佳的心理輔導效果,求助者與心理諮詢師之間必然要形成高度的優質良好的信任關係,否則心理諮詢師空有一身本事也無從下手施展。心理諮詢之所以能發揮作用,其前提是求助者(心理不適者)與幫助者(心理諮詢師)之間應存在默契信任。

    從求助者的角度看,願意向心理諮詢師不設防、完全敞開自己的精神空間,確實需要後者及訪談環境具備一定的條件、符合相應專業標準。這些條件與標準最基礎的應是:

    ——心理諮詢師具有公信力的認證資質,比如是註冊心理諮詢師,掌握系統的純熟的專業理論與技能,

    ——心理諮詢師的專業口碑良好,

    ——初次接觸時能予求助者舒適的第一印象,這其中包括外貌、表情、語言語調等,

    ——心理諮詢師的人格特點要強調其中的尊重人、平等寬容待人、自律、耐心、不強加自己的價值觀予來訪者等,

    ——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最大限度保守來訪者的隱私秘密。訪談輔導場所要講究私密性,

    ——當然,依諮詢界之規例,諮費一般不接受還價。但是形式上諮詢費用對求助方做些妥協讓步,可助良好諮詢關係的建立。

    有了以上前提,良好的諮訪關係才有可能形成。

  • 3 # 認真是一種態度是吧

    心理諮詢和聊天是有明確的界分的。聊天是沒有任何要求的談話;而心理諮詢則是諮詢師和患者一起討論治療計劃,具有明確目標的談話。 由於目標是治療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因此這一談話過程並不是雙方無拘無束的談天說地,諮詢師將會觸及並深入分析來訪者的各種情緒感覺,以及它們的前因和後果。 心理諮詢談話的意義在於幫助來訪者的自我探索,增進他們對自己情緒、信念和行為的瞭解,增進對自己言行動機和後果的領悟。 理想的效果是:每經歷一次心理談話,來訪者對自己的自我認識就更加深一層。心理諮詢師固然也會做一些實際的生活指導,但他們最重要的工作是喚醒來訪者潛在的內在力量,督促他們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 成功的心理諮詢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解決來訪者具體的困擾,更在於使來訪者獲得心靈上的成長,讓他自己獲取解決類似困擾的能力。 不否認,一次嚴肅深入的談話也能獲得類似的領悟效果,然而聊天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聯絡交誼、溝通生活資訊,並不是解決人的精神痛苦。因而,生活中大部分的聊天是沒有要求,也沒有壓力的。 在聊天過程中對話的雙方會避免讓對方難堪的話題,也不會深入對方心靈深處的重要回憶甚至是陰影中,更不會針對一個人的人格弱點做切實、具體的解剖。 有些朋友會說:那麼,只要我的朋友具備一些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或者很懂得開解別人的談話方法,跟這樣的人聊天不是照樣能解決我的心理問題嗎? 然而,並不是這樣。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心理諮詢是保密的 和朋友在一起我們也會感覺到安全,但是在心理諮詢中我們談到的絕大多數的事情,面對朋友時卻不大能說出來。 換句話說,當我們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而且覺得說出自己內心的秘密也是可以的時候,我們會更願意去更深入地探索自己,一層層開啟自己的心扉。 心理諮詢為你提供了一個安全、支援而且充滿共情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你可以去探索自我,探索那些在其他人際關係或是和朋友相處時可能不想或是不能去探索的部分。 《我們就是這樣成長的》一書作者希伯特則將心理諮詢描述為她生命中最有價值的經歷。 “在我接受個人體驗式諮詢的時候,我會覺得心理諮詢就是一個我能夠自在表達自己的真實的想法和感受,而且不用擔心自己受傷或是給別人添麻煩的地方。” 她把心理諮詢比喻成“一個安全的港灣,在這裡我能獲得最誠摯的反饋、洞察,透過別人,我能跳出我的內在圈子而獲得新的視角。” 二、心理諮詢師是客觀的 朋友往往不是客觀或中立的。 心理學博主漢克斯說,他們的某些東西和你的生活是利害攸關的。他們的觀點、需要和意見都會影響他們和你的互動,有些時候他們會意識到,有些時候根本就不會意識到。 然而就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來說,諮詢師和來訪者的生活並沒有利害關係。他們也會接受專業的培訓,提升他們對自己在諮詢時的反應和偏見的覺察。 臨床心理師杜菲則指出,“我們不會刻意地去說一些來訪者想說的話,反過來也不會”。 三、心理諮詢師受過專業訓練 心理諮詢師接受過多年的學院教育,往往都擁有高等學歷,他們在人類行為、關係動力和干預技巧的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而你的朋友中,絕大多數都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心理諮詢師接受大量的培訓,學會如何傾聽,從而來真正理解來訪者,鼓勵來訪者鍛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指出他們盲點。 但是,大部分人傾聽是因為想做出迴應。朋友之間對話交流,彼此談談一些個人化的事情或是一塊商量如何解決問題,但這要麼是一種社交的方式,要麼就只是在表達我們對對方的關心。 心理治療師薩博也強調了心理諮詢師在幫助來訪者重獲活力的重要作用。“在理想狀態下,心理諮詢的過程就是讓個體擁有的那些被環境、恐懼或其他反應所掩蓋的內在智慧得以展現。而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他們抑或是替我們感到開心,或是替我們感到難過。雖然能與我們共同分享喜悅,分擔憂愁,但是他們通常都不會要透過管理自己的反饋來讓我們自己獲得長足的成長或改變。” 四、心理諮詢關注在你自身 好的心理諮詢師對整個發展過程持有開放態度,而不會從你身上索取什麼。在心理諮詢裡,所有議題都是關於你,你的幸福,你的福利,而不是他們。 心理諮詢的過程是幫助你發現並獲得你內心真實想要的,而不是實現別人對你的期待。 五、心理諮詢有清晰的界限 舉例來說,你會在約定的時間和地點與心理諮詢師見面,通常是在諮詢師的諮詢室裡(也包括特定的網路諮詢)。你不會覺得自己需要給諮詢師留下深刻印象,而可以不按別人期待的樣子去展現自己,對很多來訪者來說都是一種解放。 心理諮詢師很少自我揭露。再強調一遍,這正是因為諮詢的重點始終在你和你的環境。諮詢的界限既讓你感覺到安全,也不至於混淆。 心理諮詢師就好像場外的教練,觀察你的生活,而你的朋友則像是和你一起玩王者榮耀的隊友。 “他們都很重要,但是他們的角色和視角是不一樣的。”

  • 4 # 橋邊大哥

    輕度患者在輕音樂環境下,中度患者在運動環境下,與心理醫生樂意且愜意交流;重度患者則在地獄環境下被心理醫生強迫著樂意地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珠超》:除了貝吉塔自爆外,還有哪些是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