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青禾微語

    教育的本質是接受新知識,新技能,這本身就是一個思考內化的過程,需要動腦子,需要記憶,需要大量的練習。這個過程不會輕鬆快樂的,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基本上不存在“快樂教育”。

    沒有人可以真的一邊玩一邊學,所謂在“玩”中“學”,也只是學習的方式不同,在遊戲中提高了學習的興趣,但是仍然是需要學習者觀察,思考,記憶,複習的,並不是純粹的玩就能學到知識的。

    讀小學以後,開始密集地接受知識,就像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樣,一但開始起跑,身邊的人都會拼盡全力,你追我趕唯恐落後。孩子們自然地就會有壓力,能做的也只能是強大內心,自我減壓,別人不會停下來等你,只有自己不斷提高加速度,才能保持領先,或者超越別人。

    與其對“快樂教育”抱有幻想,不如腳踏實地的努力,培養起好習慣,作息規律,提前預習,課後複習,課堂上認真聽課,積極回答問題,考試時書寫工整,爭取拿高分。

    學習是一個攀登的過程,知識需要不斷累積,孩子們要面對的是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從小培養孩子心志堅定,百折不撓的品質就很重要,不論順境逆境都能奮勇向前,不退縮,不妥協。

  • 2 # 叮噹老師

    所謂的快樂教育本身就是騙人的鬼把戲!

    1.日本已經透過快樂教育培育了一代:平成廢物。日本政府從2002年開始全面推行“寬鬆教育”,內容包括:

    降低課業難度,減輕學生負擔,不公佈成績,不對學生進行排名,學習內容減少三成,上課時間縮減一成,等等。

    是不是很眼熟?沒錯,就是減負。

    寬鬆教育的理論基礎當然很“堅實”,說出來絕對政治正確:

    出於對填鴨式教育的反省和國際教育形式的判斷,日本政府認為應該培養創新型人才,即從知識教育向創造力教育、創新教育的方向轉型。

    說得很好,我們來看看實施後的結果吧!

    這些人不關心他人,不關心社會,甚至連戀愛都懶得談,他們只關心遊戲、動漫,成為只追求享受,沒有慾望,追求像豬一樣的死宅。

    2.快樂教育必然導致鬆懈。孩子沒有壓力,教師教書也沒有壓力,學生快樂了,掌握的基礎知識必然減少,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也必然減弱,因為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就來源於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在快樂教育的環境下,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交際能力必然都會隨之減弱,日本死宅的表現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3.快樂教育教育導致更加不公平。快樂教育下,一部分孩子會在家長要求課下進私立學校輔導,學習更加高深的知識,為將來考名校做準備,因為名校畢竟只有那麼多,只有少數優秀的學生才能考進。優秀的孩子努力學習,一部分條件不好的家庭,孩子在快樂教育的溫水中快樂著,與優秀的孩子差距越拉越大。所以快樂教育只會帶來教育的更加不公。

    4 .學校可以快樂,家庭也可以快樂,社會呢?

    所有的孩子學習的最終歸宿是進入社會,學校可以不排名次,不公佈成績,企業會不公佈你的業績,不公佈你的排名嗎?學校可以在乎你快樂不快樂,老闆會在乎你快樂不快樂嗎?老闆關心的是你這人有多大能力,能為企業做多少貢,你快樂不快樂關他屁事,你沒有用,他會讓你很不快樂。你很有用,他會很快樂,讓你也很快樂。

    這個世界上是公平的,要想有所收穫就必須有所付出,教育也是如此,所謂的快樂教育只是一碗慢性毒雞湯,喝不死你,也會讓你終身殘廢!

    所以輕易不要端給你的孩子和愛人喝!

  • 3 # 機械士力架

    教育怎麼可能是快樂的?教育的目的,是把動物性的人轉化成社會性的人,就要讓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而教育,不僅僅包括育人,還包括教己。教己,就是先制定目標,然後搞清楚要達到這個目標能做什麼不是能做什麼。比如定了每天要學習幾個小時,不管幹什麼,都要堅持下來,哪怕坐在那裡效率很低。都要堅持。形成習慣,時間久了坐得住了,再慢慢提高效率。遵守一定時間以後,就會有定,做事就不會心浮氣躁,心煩意亂,就會很從容。這樣就可以高效率的把事情處理好。然後就會逐漸有智慧,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實我們的傳統教育,是教學生這些的,儒家子弟怎麼打坐是必修課,凡是有成就的大儒都有很不錯的心性修為功夫。而今把這些全部都扔掉了,去搞西方那套誤人子弟的啥快樂學習……學的高中畢業四則運算都不熟,然後人整天只會追求物質刺激,心性修為全無。學習倒是快樂了,問題一輩子苦逼。說實話,而今的教育,在小時候不訓練背誦,到大了,集中注意力的方面就差遠了。很多二貨,以為而今有網路,知識不需要背。到時候查就可以了。誰TMD的告訴你,背書主要目的是要你記東西。背書首先是訓練你把身心都集中到一件事情上。要坐好,看著書,大聲的朗讀背誦,所有的身心都要在你看的文章上。訓練你心智集中。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其次是讓文化經典對你形成潛移默化,記憶東西不過是次要的目的。所以,傳承千年的文化經典要大背特背,背個6年,早就知道怎麼集中精神了。然後還有潛移默化之功效………至於那些啥人名地名之類的,倒是沒必要背,查就可以了。老子直接懷疑西方那套啥快樂學習,是製造階級壁壘,讓底層屌絲整天追逐物質刺激,有意為之的東西。

  • 4 # 小學柴老師

    真的有所謂的快樂教育嗎?我認為沒有!

    如果說0~3歲算是教育的初級階段的話,無疑是孩子最快樂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滿足。不過,這個階段的孩子早教行為嚴格來說不具備真正的教育意義。

    等到孩子3~6歲,就到了立規矩的時段。也就是說孩子這個時候就不能隨心所欲了。比如在幼兒園,遊戲時需要遵守遊戲規則,吃飯時需要遵守進餐規則,午睡時需要遵守午睡時的休息規則。對於多數孩子來說遵守這些規則是很輕易做到的,談不上不快樂,不過也有少數的孩子精力旺盛,又沒規則意識,這樣就會感覺受約束,而覺得在幼兒園不快樂進而產生不想去的想法。不過由於孩子的年齡小,涉及的知識教育少,所以總起來說還是快樂多。

    到了小學階段,孩子的知識學習開始正規系統起來。由於競爭壓力較大,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無形中也會轉嫁這種學習的壓力,對於多數孩子來說這個時候是快樂減少的時候,不過孩子的自我調節是比較強的,總是能在作業之外的地方找到樂趣,不過這個時候的樂趣就不是快樂教育了,是孩子在逐漸地適應新的學習節奏。

    從初中向上可以說多數孩子是感受不到快樂的,當然我們的教育也是做不到讓孩子每天都覺得是快樂的。會隨時處在學習的競爭壓力之中。如果小學階段沒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更是覺得難上加難,這個階段的孩子的快樂是很少建立在學習方面的,反而是朋友、手機、遊戲等帶來心理的愉悅。

    從以上方面可以看出,快樂教育是不存在的,孩子的快樂很難建立在學校和家長的教育中,反而是友情、愛好方面的能帶來更多的愉快感受,這樣看起來,和我們工作中常說的舒適地帶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我們在學習新技能時,更多的是壓力和困難。我們都是從孩子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能回憶的快樂時光多數都是和吃喝玩樂有關。不過我認為,在我們的成長教育中,我們也一點點的承受了責任,這樣酸甜苦辣的人生才是多彩的旅程。一個只有吃喝玩樂堆砌的快樂人生豈不是有點太平淡無味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如何在陰雨天迎來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