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舊事舊人歷史說
-
2 # 我和女帝有個約會
非常有幸探討這個問題,魏徵的名聲千百年來人們很熟悉,至於徐茂公的名聲相對弱點,徐茂公準確應該文字書寫是徐懋(mao)功,這一變化源自《隋唐演義》的說法,因為《隋唐演義》作為傳播的小說話本主要面向的是老百姓,原來的文字過於晦澀,於是進行改造,而其本名徐世勣(ji),因公被賜予國姓,改為李世勣,因後來避諱李世民,最終改為李勣。
首先從傳統而言,魏徵是典型的文人,其所擅長的從歷史史實上看也是在行政領域、監察領域。但是古代的文人講究儒家的“六藝”全面發展,而從事實來看魏徵在軍事領域更多處於一種大局觀戰略的參謀作用,並未涉及過多的軍事活動
其次看待徐世績,其一生主要在於軍事領域戎馬生涯,軍事能力毋庸置疑,雖然與大唐的滅國戰神李靖相比稍有遜色,但也是唐代不可多得的將領,徵薛延陀,滅高句麗等等,能作為高階將領存在,其政治素養也不會低,甚至為將本分,後人的評價也不低。
總的而言,兩人在兩種領域都有涉及,魏徵側重行政能力,徐世績側重軍事領域。
-
3 # 史無止境
我選徐茂公吧,以下來詳細分析一下,來回答題主的題目吧。在《隋唐演義》中,有一個能掐會算,料事如神,經常夜觀天象,穿道袍主持法事的牛鼻子老道。他也算是這部演義小說中的主角之一,名字叫做徐茂公。其實,徐茂公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其原型即隋唐時的李勣。李勣出身大戶人家,十多歲便結交江湖豪傑,不願安分置業。大業七年(611年),翟讓在瓦崗寨聚眾起義李勣成為瓦崗寨一員虎將。李勣剛上山便建議說,瓦崗寨本鄉本土,不好長久劫掠,滎陽控扼漕運要道,官船商舶甚多,若移師此地,劫掠財貨,不愁糧餉不繼。翟讓聽從李勣的建議,果然瓦崗寨財源廣進,兵強馬壯。後來,李密也入夥瓦崗軍,並將翟讓殺掉後自己成為新首領。李勣成為李密部下,但沒有得到重用。618年,瓦崗軍被王世充的隊伍擊敗,李密率領殘兵敗將投奔了李淵。
當時李勣手握重兵,控制著黎陽以東的大片土地。隨後把他所佔州府的戶籍錢糧登記造冊,派郭孝恪到長安交給了李密,讓李密親自獻給李淵。李淵聽說李勣派人來長安沒有找自己卻找李密,覺得很奇怪,於是他召見了郭孝恪問他是怎麼回事。郭孝恪便把李勣對他說的那番話對李淵敘述了一番,李淵聽後深為感動,後來賜徐世勣國姓李,委以重任。可以說李勣這樣忠心不二的舉動是非常迎合李淵的心思的,相信任何君主都會喜歡徐世勣這樣的忠臣良將。
不久,李密叛唐被殺,首級送到長安,高祖李淵即派人轉送給李勣,並傳諭李密謀反罪狀。李勣上表李淵,懇請收葬李密。李淵被他的忠義所感動,下令送歸李密的屍身。李勣以君臣之禮將李密安葬。李勣對李密的態度與喪事處理,表現他為人忠心不二,從而博得大唐朝廷一致讚許。李勣崛起於草莽,對故主忠心不二,很受高祖以及太宗的讚賞。
李勣歸附大唐政權後,東征西戰,立下了很多的功勞。“玄武門之變”後,太宗大封功臣,李勣也因擁立有功而受封。太宗晚年,宮廷爭端又起。李勣又因主張立李治為太子再立大功。貞觀十五年(641年),李勣升任兵部尚書,此時恰逢有外敵入侵。唐太宗便委任李勣率軍平亂,李勣作戰十分勇敢,每次作戰都身先士回朝以後,李勣得了一場急病,卒,後在青山大敗敵軍,取得了勝利。回朝以後,得了一場急病,非常嚴重,大夫給的藥方上說要用人的鬍鬚做藥引子才能醫得此病。這件事被李世民知道以後,便把自己的鬍鬚剪下來,送給李勣做藥引。皇帝能夠為一個普通的臣子做這樣的事情,真是天大的恩賜了。按照中國儒家道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般人都不會輕易損傷,更何況是當朝的天子。李勣拿到鬍鬚以後感激涕零,後來,李世民宴請李勣,李勣當即感動得跪倒在地,哭著表示要誓死效忠太宗。君臣二人繼續暢飲,李勣大醉睡在桌前,李世民怕他著涼還把自己的長袍脫下來給他披上,可見他對李勣的愛惜。貞觀十八年(644年),李跟從太宗伐高句麗,攻破遼東、白崖等數城。貞觀二十年(646年),又率軍大破薛延陀部,平定磧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病人膏肓,來日無多,擔心輔政大臣長孫無忌專權。因李勣是軍界元勳,為人忠心不二,出身山東寒門,家庭背景與長孫無忌完全兩樣,是制約長孫無忌的不二人選。太宗還特別交代,如果李勤不服從命令,徘徊觀望,即當殺之。太宗貶黜李勣的目的,是為了讓李治即位後再重新提拔李勣,使李勣對李治感恩戴德,矢志效忠。聰明絕頂的李勣,接到詔書後竟然連家也不回,徑直到疊州赴任。
或許會有人看不起徐茂公,覺得他太虛偽、懦弱。那麼,我們不妨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一下。1.歷史的角度通常,世人認為貞觀之治全是李世民的功勞,實際上,唐朝真正最強盛的時期是在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從貞觀到開元,武則天統治,包括實際統治的40多年,是唐朝走向強盛的重要時期。武則天從當上皇后,到後來的稱帝,雖然手段殘忍,但對國家的發展其實沒有多麼不好的影響,只是古人都有偏見,認為女子不能當皇帝,而且還是“霸佔”了李家王朝,但換個角度來想,李家的王朝不一樣也是從別人手中搶過來的?2.做人處世的角度徐茂公的確善於運用柔忍的處世策略,來讓自己轉危為安,明哲保身後才能有暇考慮其他。像褚良遂等人的“大義凜然”,在現在看來,或許多少是有些不識時務,同時從更深層次的政治角度去講,他們的反對也是因為武則天當皇后會影響他們的權益。所謂聰明人,自然知道“該文即文,該俗即俗”的道理,他們立身處世的一大哲學就是“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他們會根據不同物件採取不同的言語方式,因而很大程度上免除了對立與麻煩。而愚者往往不明就裡,他們會將這種靈活性貶斥為見風使舵、兩面三刀、曲意逢迎。這樣的人大多是直腸子,他們說話並不注意物件,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其後果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不知不覺中便得罪了許多人,由此為自己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沒有原則,世界就沒有秩序,會失去約束。但沒有柔忍處世的策略,世界就會負荷太重,處處針尖對麥芒,摩擦不斷。只有內裡稟持原則,外用柔忍處世,才能達到和諧。 -
4 # 紅黑聖西羅
歷史上明確有魏徵這個人物,而徐茂公就沒有了,這是《隋唐演義》裡杜撰出來的人物,原型應該是徐世績,後被李世民賜姓李,為避李世民的諱,改名李績。
要說徐世績,這可是唐初的名將之一,早前效力瓦崗,後歸順李唐,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功勳卓著。之後又大破突厥,在唐高宗時期,滅高句麗,立下不朽功績。
而魏徵完全是個文臣,從來就不以軍事能力聞名,相比之下,自然是李績要突出。
回覆列表
魏徵和徐茂公,這個誰的軍事能力更強?
首首先這個問題如果按照真實的歷史根本回答不了。因為歷史上根本就沒有徐茂公這個人。徐茂公是歷史演義小說《隋唐演義》中虛構的人物。其歷史原型為唐朝大將軍徐世績,
再說了,魏徵是大唐的文臣。歷史上並沒有記載他的軍事才能,所以就拿歷史上真正的徐茂公來講。他們兩個的軍事才能也是相差很遠的。畢竟魏徵只是一個謀臣。
再說政治才能,徐世績就按你說的徐茂公。他是隋朝末年追隨瓦崗寨李密起兵造反的主要將領之一。而魏徵也是跟隨瓦崗寨裡面起兵造反的主要謀臣之一。之後他們又共同效力於李世民的帳下,他們的政治才能可以說是不相上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