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得未曾有
-
2 # 瞌睡蟲的窩
在這個問題裡,首先得區分基金的型別,然後是基金的持倉比例。不同的基金對持倉比例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公募基金,持倉比例不能低於6成,這也就意味著無論市場是好是壞,公募基金都必須有足夠的持倉。
舉個栗子來說,你現在有200億,手裡至少有120億股票。結果市場開始下跌,比如跌了20%吧,現在你手裡股票市值96億,現金80億,你會不會被迫買入?當然這個過程中有客戶贖回,你必須要損失一部分現金,但是無論如何你只能留下40%的現金。
如果下跌幅度是50%呢?120億股票變成了60億,同時你需要買入多少才能維持這個動態的平衡?所以很多基金在下跌過程中,如果不發生大規模贖回,那麼就必須不斷買入保證自己的持倉比例。
反過來如果是深度套牢的基金,比如高位持倉比例90%,它反而會不斷賣出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大規模贖回風險,讓它去買入,它哪有那麼多的現金呢?一旦發生擠兌就崩潰了。
私募基金則不會有這種問題,私募基金往往都是沒有持倉比例限制的,但是私募基金大機率有高槓杆!很多私募的平倉線是0.7以上,高的甚至達到0.92。這麼高的槓桿你讓他去抄底?盤中跌8%,整個基金要麼補倉要麼直接系統就強平了,今年年初的去信託,幾天就打死了一批私募,全是0.9以上的高槓杆!
不要拿著一些臆想的東西去評判基金,基金的資金體量和高槓杆高要求,是很多公眾投資者根本不能理解的!
-
3 # 不怕小貓
這裡指的應該是股票型,偏股型等公募基金。
此類公募基金歷來被詬病最為追漲殺跌,一直有著“頂部是公募買出來的,底部是公募砸出來的”說法!
每一輪牛市頂部,都是公募基金公司倉位最高時;每一輪熊市底部,都是公募基金倉位最低時;
先來看下公募基金倉位變化與指數點位變化的關係圖:
對應上證指數季線圖:
由上述兩張圖對比可以看出:
2015年6月30日時,上證季線為牛市頂點,同時公募基金倉位也為歷史最高;15年第三季度大盤大跌,公募基金倉位也隨之大幅下降!
因此,公募都是追漲殺跌操作,不要指望公募基金能低位抄底,高位逃頂!究其原因,主要如下:1、誤判行情:雖然公募號稱專業投資者,但除個別明星基金外,絕大部分業績並未體現出專業素質。與普通投資者一樣,追漲殺跌,經常錯判行情;
2、排名壓力:公募業績排名採用相對收益法,跌時只要跌的比其他基金少即可;
比如A基金跌30%,B基金跌29%,雖然都造成投資者鉅虧,但B虧的比A少一個點,B排名就比A高!B就可以參評各類優秀基金稱號!
由此導致大盤下跌時,其他基金減倉,沒減的迫於排名壓力也跟風減倉,結果導致惡性迴圈,最終造成最低點都是基金砸出來的!
3、申贖壓力:大盤長期下跌時,申購基金的投資者必然減少,同時贖回壓力會有所增加。從而造成基金份額減少,為應對贖回壓力,基金經理必然賣出一部分股票保證投資者正常贖回;
綜合上述原因,導致大部分基金經理的操作,也難逃追漲殺跌的習慣!所以,不論對於機構或者散戶,底部永遠只是極少數人能抄到的!
-
4 # 幕白007
基金經理是被基金控制的,基金經理拿的是基民的錢,等大盤下跌,有幾個基民有錢抄底,又有幾個基民敢去抄底,早都嚇跑了。所以說不是基金經理不想抄底,是他沒錢抄底,只能不斷地被基民綁架。
-
5 # 林悟2021
首先我們要分清楚,基金經理。
當前中國有兩大類基金經理。
公募基金經理,私募基金經理。
1.公募基金
由於公募基金本身是以相對排名為主的考核機制,也就是說,賺錢多少是一方面,能不能跑贏同行更關鍵。比如A基金經理虧了30%,但全體公募基金經理平均虧損超過50%,那麼A基金經理就會被認定為優秀,各種金牛獎,獎金紛至沓來。
2.私募基金
由於私募基金大多是由少數投資領域專業人員自己創立的,本質上私募基金經理就是公司的合夥人,他們必須獲得正收益,才能在行業長期生存下去。因此,私募基金經理更多要考慮如何確保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獲取超額絕對收益。
3.市場低迷
當市場低迷的時候,比如目前這種股市行情下。
絕大多數基金經理會選擇觀望,因為行情不明朗,貿易戰去槓桿民企困難等各種因素都存在。特別是公募基金經理,更多時候看大家怎麼做,如何大家都不動,我最好的策略也是不動。如果大家買入,那我也要買點意思一下。
但是,也有部分非常資深的公募基金經理,會有自己的獨立性判斷,敢於做少數派。
私募基金的現狀是,大部分基金在本輪大跌中,損失不小。目前亦步亦趨,小心謹慎。
但是,也有部分頂級大型私募基金,他們已經在發行3年期以上的長週期產品,不斷入場抄底。
同時,我們也看到,海外對沖基金,如橋水、富達等大量全球基金已經開始佈局中國股市。
總而言之,市場越低迷,本質上投資機會越明顯。對於隨波逐流的基金經理來說,人云亦云最安全;對於看法獨到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來說,未嘗不是逐步佈局的好時機。
-
6 # 野馬和尚
該問題還真有點搞笑,但反映出一個較大問題—— 有些散戶對股市的認識確實較淺。
對提問語句解析一下:
前提——市場低迷。
結論——底部
動作——抄底
很明顯,提問者認為: 市場低迷就是底部。
My GOd!
市場低迷,通常表現特徵多為: 交投不活躍,成交量嚴重萎縮,盤面氣氛沉悶,財富效應低,利好出現高開低走,利空出現殺跌速率快……等盤勢特徵。
這是上證綜指2018年日K線圖。
在A區域(6、7、8、9月),滬深兩市的流通市值約390000億元,而滬深兩市日成交額常態化為5000億元左右,日成交額佔比1.28%。市場低迷到這種程度。同時,個股普遍持續下跌,閃崩個股此起彼伏……
進入10月份,大盤又開始大幅殺跌,並見低2449點,從2821點又跌去372點,跌幅13%。
事實很清楚,市場低迷時,並不是底部!也就不存在抄底的邏輯。
基金經理,作為有正規研發團隊的掌門人,無論掌控的資金處於何種情形,不可能犯如此低階的投資錯誤。
回覆列表
基金要在這個市場上生存,在募集之初,就已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方案並嚴格執行,不會因市場的短期波動改變策略!誰也猜不準真正的底在哪裡,基經經理有強大的執行力,而且他們有的並不以戰勝市場為目的,如指數基金,本身就反映指數變化的,規定在某段時間買完樣本股,隨後基本不會動作,因資金已幾乎用完!其他基金有的按規定配置了債券等,在低迷.時也不能拋掉債券買股,因為風險等級不同!但也有一些基金在低位悄悄低吸,其實是逐步建倉,實際上越是低迷,散戶越不敢進,恰恰是機構投資者在反覆打壓吸籌,只不過他們不會放量讓你發現,反映到盤面上死氣沉沉,看不出他們在買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