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新加坡眼

    昨天(3月21日),新加坡華僑中學舉行了百年校慶,上萬名校友出席,場面超級宏大!

    校慶在舉辦前就吸引了超過1萬人報名,不少華中的校友早早開始報名預訂宴席,達到1200桌。

    華中大樓,來自華中百年校慶臉書主頁

    據說光是臨時帳篷就搭了9個,整個就是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啊!

    學校附近的地鐵站都崩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還以為又是地鐵故障呢~

    校慶當天,華中校友唱起校歌。面容的嚴肅中又帶著虔誠,這份同校的情誼,將相差幾十歲的老人與年輕人聯絡在了一起。學校,是所有人都有過的美好回憶。

    現場燃放起煙花,現場一片喜慶,宏偉,歡樂,熱情。

    參加百年校慶最年長的是95歲的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前秘書曾慶元。他對華中有深厚的感情,每年的校慶都會出席,據說在退休後也幾乎每天都到華中頤年俱樂部,找老同學聊天和打牌。

    其實一個月前,華中師生就在在鐘樓前的大操場集合,組成華中校徽和“100”字樣的圖形,慶祝創校百年。這個航拍出來效果太氣派了!

    在校慶的一天前,校方還在緊鑼密鼓地彩排節目,力求每一個節目都完美呈現~

    新加坡華僑中學百年校慶,華中校友們紛紛到場支援,給母校慶生。從白髮蒼蒼的耄耋老人,再到現在在華中讀書的未來的希望年輕一代,這何嘗又不是一種精神和文化傳承呢?

    華中百年校慶也吸引了不少新加坡政界人士參與。總理李顯龍雖然不是華中校友,也受邀出席校慶,並在慶祝活動上致辭,與大家合影。

    新加坡現任教育部長王乙康、新加坡文化、社群及青年部長傅海燕以及新加坡職總秘書長黃志明,都參加了這次校慶。

    李顯龍(右三)、王乙康(右四)、傅海燕(右二)在華中百年慶典蛋糕前拍照

    華中的歷史

    除了華僑中學,新加坡的百年學府還包括:聖瑪格烈學校、新加坡女子學校、道南學校、愛同學校、崇福學校、蒙福中小學、巴耶利峇美以美女校、南華小學及南華中學,以及南洋小學和南洋女子中學。

    華僑中學是東南亞的第一座以華文授課的中學,讓南洋的華文教育從小學進化到了中學。

    在華中出現之前,南洋的華人學子只能在新加坡完成小學教育,回中國才能繼續學業。華中的出現,給這些學生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華中建校元年,來自作家寒川主編的《百年華中情》

    中國著名作家老舍,也曾在1929年赴華中任教,還寫下了《小坡的故事》。

    老舍在新加坡

    自1919年建立到1970年代,作為傳統華校,華僑中學一直使用中國課本,用中文教學。直到1980年新加坡政府才決定將全新加坡推行英語教學,華僑中學逐漸轉型。

    華中的奠基者

    華中的出現,離不開新加坡華僑的努力。華中的百年,必須提到是陳嘉庚和李光前兩人。

    陳嘉庚在商界成功之後,在1912年和1915年推動及協辦新加坡的道南、愛同和崇福學校,而這些學校到現在都是新加坡的名校。

    陳嘉庚一心辦學,不僅在新加坡創辦華僑中學,回到中國後也創辦了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

    在辦校以外,陳嘉庚也在1923年創辦了《南洋商報》,後來與《星洲日報》合併,在1983年以《聯合早報》的姿態出現,逐漸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海外華文媒體。

    為了紀念陳嘉庚對於新加坡華文教育的貢獻,新加坡地鐵市區線在華僑中學門口的地鐵站,就以他的名字“Tan Kah Kee”命名。

    而李光前,作為陳嘉庚的女婿在1934年接替陳嘉庚擔任華中董事會主席。他在上任後就替學校償清了7萬元的貸款,並捐獻了50萬元作為學校基金,使處於困境中的學校經濟迅速好轉。

    在李光前的領導下,華僑中學的聲望逐日上升,最終成為東南亞最優秀的華文中學,吸引了各地的莘莘學子前來學習,為東南亞的華文教育貢獻頗多。

    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博物館、新加坡管理大學的商學院、南洋理工大學的醫學院,也都以李光前命名,足以見得李光前在新加坡教育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一景

    華中軼事

    其實當初華僑中學的校門,還引起了當時兩位新加坡富商胡文虎和陳嘉庚的“爭執”。

    身為客家人的胡文虎,是南洋著名華僑企業家、報業家和慈善家,被稱為南洋華僑傳奇人物,馳名世界的虎標萬金油(Tiger Balm),就是他的產業之一。

    新加坡大名鼎鼎的虎豹別墅就是是胡文虎和他兄弟的私人產業,在福建和香港還有兩處同名地產。

    1928年,胡文虎被推選為華僑中學董事長。當時學生日漸增多,宿舍短缺,校董會請胡文虎捐建一棟學生宿舍。於是胡文虎就捐贈了8萬叻幣,建了一座兩層樓學生宿舍,名為“虎豹樓”。

    但在那個時候,華僑中學沒有校門,於是胡文虎決定再加建一個校門,大門橫額是“新加坡華僑中學校”,右柱則署名“胡文虎胡文豹捐資建築”。

    但陳嘉庚等人認為這10個字容易引起誤解:路人見到這個署名容易誤以為整個華中都是胡文虎捐建的。於是,二人便有些不愉快了,還在各自創辦的報紙上控訴對方。(陳嘉庚創辦了《南洋商報》,胡文虎創辦了《星洲日報》)

    最後,門柱上胡文虎的題字被董事會決議鏟去,胡文虎因為這事將陳嘉庚告上法庭,但最後經人勸說,這事就不了了之了。

    在之後抗日戰爭中,陳嘉庚領銜的“南洋華僑籌賑總機關”,也和胡文虎領銜的“南洋客屬總會”,始終不能擰成一條繩,在“抗日救國”方面展開了一場競賽。

    兩人的不和,一直到抗戰勝利後雙方各自在報紙上發文呼籲團結南洋華僑後,才得以終結。

    華中的校友們

    華僑中學建校百年,為新加坡社會輸出了不少人才。

    在政界,除了前面提到的新加坡文化、社群及青年部長傅海燕和現任全國職工總會一把手黃志明之外,前總統王鼎昌、現任高階政務部長沈穎、徐芳達、許寶昆、政務部長陳振泉、高階政務次長馬炎慶、議員李奕賢、林偉傑、陳佩玲等,還有前空軍總長符策謀、黃志勤、前海軍總長黃志平、前三軍總長伍逸松、現任陸軍總長吳仕豪、現任空軍總長康文良都是華中校友。

    新加坡第一任民選總統王鼎昌

    在商界,水工業巨頭Hyflux創辦者林愛蓮、大華銀行(UOB)主席黃祖耀、斧標紅花油的前主席梁慶經,都是華中的校友。

    福布斯新加坡富商榜單裡,黃祖耀排名第6

    梁文福在16歲那年寫的《寫一首歌給你》,開啟了新謠的新時代

    還有不少非華族的學生,如工人黨的Leon Parera、武吉巴督單選區議員Murali Pillai、美國商人Brandon Wade等。

    正如李顯龍在校慶致辭上所說,新加坡每一所學校都應該倡導開放包容的精神,有助維護新加坡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社會的根本。

    華中100年校慶,見證了新加坡從殖民地到從馬來亞獨立的歷史沉浮,從小港口到國際大都市的經濟轉變,未來100年,新加坡的歷史,華中依舊會見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國債多少都能賣出去嗎?這樣總大量的借錢花,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