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言論史
-
2 # 四角花內褲
過路者回答!做為三國迷,我的回答從長遠意義上絕對選擇,法正!有政治和戰略兩方面出發,法正對劉備有特殊作用!
張松出使曹操未果而歸,劉備拉攏人心俘獲張松後,法正在益州已經得知張松此行的傾向和結果;曹操派鍾繇進攻張魯震動益州,劉璋聽從法正獻計招劉備進益州防禦曹操,遭到益州大部分謀士反對,但法正和張松力排眾議並由法正親自迎劉備入川...攻下益州後,孔明和法正制定蜀科改變劉璋時期益州的政治和社會局面,推動安定有序的蜀國律法制度;至此法正作為蜀國益州派系領袖完全嫁接好了三大派系的關係鏈;在劉備集團內基本分成三大派系:一,跟隨劉備起家的嫡系派,主要人物關張趙,孔明,孫乾,糜竺等;二,荊州派系,主要人物黃忠,魏延,馬良兄弟,蔣琬,霍峻,向寵等;三,益州士族派系,主要人物,法正,李嚴,黃權,譙周等;失荊州並不是諸葛亮北伐失利主要原因,關鍵是得不到益州士族階層的支援才是北伐失利的根本;得到漢中後,法正遺憾早逝,益州派系無領袖而無法傾向諸葛亮的政治意圖是蜀國最大的失敗原因;
綜上所述,個人覺得法正存在蜀國的意義遠大於龐統……
-
3 # 恬然滋味
龐統法正都是劉備的重要謀士,先後充當核心謀主的角色。
龐統法正的死法不同。法正病死於床榻,龐統戰死於沙場。
法正死於劉備集團昌盛之際。
而龐統的死影響極大。
史書記載,龐統在指揮攻城時被流矢射中,不幸去世。
龐統的死直接影響了時局。失去謀主的收川大軍軍心動搖陷入險境,劉備收川大業面臨夭折。在這樣的局面下,劉備不得不抽調荊州援兵。於是,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入川,只留下關羽獨守荊州。而這就為失荊州埋下伏筆。我們於中也可以看到龐統的關鍵作用。
龐統的死打亂了劉備的人事佈局,直接導致“隆中對”戰略後半部的流產。
“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廣告詞天下皆知。劉備請出伏龍諸葛亮,又得到鳳雛龐統,天下人都以為漢室可興,劉備當王。現在,鳳雛死了,劉備的天下還遙遙無期。劉備行嗎?
法正接替龐統出征漢中是相當給力的。如果,法正的壽命夠長,那麼,劉備的伐吳可以有個比較體面的收場吧!
古人談天命是從實踐中來的。不是虛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
4 # 迴廊壹寸相思地
雖然說歷史容不得假設,但是我們可以從假設的角度探討一下題主說的這個問題。
龐統是怎麼死的呢,是在攻打雒縣的時候被流矢射中後去世的。假設當時龐統不死,龐統就會和劉備一起進軍益州,那諸葛亮也不用離開荊州去幫助劉備了;諸葛亮不離開荊州,就不至於讓關羽獨自鎮守荊州了,當時劉備對荊州的策略就是一文一武鎮守荊州,畢竟荊州是劉備當時最大的根據地,諸葛亮不離開荊州的話劉備和孫權的荊州問題可能會有另一種更好的解決方法;關羽攻打樊城的時候大後方荊州也會有諸葛亮鎮守,至少不會出現呂蒙白衣過江的情況,荊州不丟失關羽不會敗走麥城了;關羽不死劉備就不會舉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了;猇亭之戰陸遜的火燒聯營就更不會出現了,蜀國的國力也不會遭受重創,一夜回到解放前了。【當然劉備取得益州後可能會調諸葛亮這個大管家入川管理事務,但是應該會有另外一個謀士比如龐統回到荊州和關羽一起鎮守荊州,而不是出現關羽獨自鎮守荊州的局面】
我們再看一下法正去世的背景:公元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第二年法正去世。也就是劉備的蜀漢政權雛形已基本形成後法正去世了。
法正在劉備取得漢中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死讓劉備少了一個重要的智囊。
劉備攻打孫權失敗後,諸葛亮感嘆:“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側面說明了法正在劉備心中的份量。既然我們是假設的話,如果龐統不死後,那就不會出現劉備攻打孫權的情況,沒有猇亭之戰的失敗,諸葛亮對法正的這番感慨也就不會有了。
龐統和法正不是一種風格的謀士。龐統類似於諸葛亮,但又比諸葛亮軍事能力強,內務能力不如諸葛亮,法正能力更是趨向于軍事,內務能力更是連龐統都比不過。
可以這樣說吧:法正不死,蜀漢更容易擴張,龐統不死,蜀漢更容易穩定。
-
5 # 武丁仗劍決雲霓
謝許建興8邀!
當然是法正影響大,有諸葛亮的話為證:“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
還有,法正既知兵略,好奇謀,是出色的參謀人才;又通律法,長於治世,是卓越的行政人才。劉備進位漢中王,拜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地位在孔明之上。理由還有很多,不列舉了。
-
6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論對蜀漢的影響力,當然是龐統大於法正。
要知道龐統是三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他天生聰慧,足智多謀,精通兵法,擅於帶兵打仗,和諸葛亮齊名,其才情也不遜於諸葛亮,被水鏡先生稱為:伏龍、鳳雛得一能安天下。
龐統的軍事才華在追隨東吳孫權時得不到發揮,赤壁之戰他積極為周瑜出謀劃策,為用火攻打敗曹操立下汗馬功勞。但功勞卻跟一點關係沒有,於是但是懷才不遇的投奔劉備,並隨劉備征伐蜀川,並獻上了含金量十足的上中下三條"入川計"。劉備選用其中計後,初時連連告捷,但在進圍雒縣時,年僅36歲的龐統在攻城時中敵埋伏,中流矢而死。
龐統的突然驟死,打破了諸葛亮坐鎮荊州,龐統平定川蜀的如意算盤,他不得不上前線支援劉備,改讓能文能武、但過於驕橫的關羽來守荊州。結果關羽上演大意失荊州之舉,徹底改變了三國的局勢。如果龐統不死,荊州基本上不會失,可見龐統之死對蜀國的影響有多大。
而蜀國的另一位名謀法正,也是一位多謀善斷之人,他原本是劉璋的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立下赫赫戰功。特別是獻計斬曹操大將夏侯淵於馬下而名揚四海。但天忌英才,法正45歲便英年早逝了。劉備傷痛之餘,追諡他為翼侯。
總之,如果拿龐統和法正對蜀漢的影響來說,還是龐統要大些。
回覆列表
龐統和法正,是蜀漢集團僅次於諸葛亮的謀臣。他們兩個在《三國志》之中也是位列同一篇列傳之中的。諸葛亮是後方的總參謀長和總後勤部長,而龐統和法正則是前敵參謀長。他們的死,對於蜀漢政權都是極大的損失。
但是平心而論,我認為龐統的死對蜀漢影響更大。
法正的死對蜀漢的影響,是透過諸葛亮之口表達的。夷陵之戰失敗後,留守成都的諸葛亮長嘆:“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也就是說,如果法正在,夷陵之戰就打不起來;即使打起來了,也不會吃這麼大虧。
法正之死帶來的影響,主要就在這方面。但是法正死以前,荊州已經丟完了,即使他能勸住劉備不打孫權,也無非就是避免了二次創傷而已。而龐統之死,所造成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直接導致了荊州的丟失。
由於龐統陣亡,導致諸葛亮必須入川幫助劉備鎮守後方,這就使一開始諸葛亮和關羽一文一武合力鎮守荊州的格局變成了關羽獨自負責荊州的防務。而由於缺少人掣肘和提醒,在荊州沒人管的了的關羽逐漸膨脹,並最終發動了讓他威震華夏而後迅速身死州滅的襄樊之戰。
所以,龐統的死,對於蜀漢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甚至可以說,龐統之死間接造成了蜀漢徹底失去一統中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