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sunjin6278

    蜀漢無史官,一直讓後世史學界及關心蜀漢的人們心疼婉惜遺憾不已。為什麼蜀漢不設定史官呢?可能有這麼幾點:一是劉備戎馬一生,居無定所,一直是寄人籬下,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既使後來三分天下有其一,劉備因為忙於借荊州,取益州,奪漢中,失荊州,敗夷陵,來去匆匆,哪有什麼時間去考慮設史官的事?二是諸葛亮自出茅廬扶助劉備以來,鞍前馬後,幫劉備謀劃爭地盤,籌糧籌款,劉備死後,又忙於收拾濫攤子,救蜀漢於危亡,修政治民,東和南征西拒北伐,也恐怕沒時間考慮設史官的事。三是古人司馬遷說過,太史令不過是帝王歌功頌德的需要罷了,作娼優蓄之。蜀漢人才奇缺,安邦定國尚且短人手,作為丞相的諸葛亮,事無鉅細,鹹決於亮,以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果有閒人去做史官,諸葛丞相也不會嘔血而亡了。三華人太少了,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少的時期,三華人口加起來,不足八百萬。作為蜀漢的最小國,人口更少,不足百萬,那人才就更少了。不要太相信史書和《三國演義》所述,英才濟濟,賢才融融,讓人讀了鮮目不已。試想想,全國八百萬人,又逢亂世,疏於教育學習,人民基本生活尚難維持,還能為國出多少賢才可用?正因為蜀漢沒有設史官,蜀漢有很多事件沒記載,如怎樣三顧茅廬?關羽張飛如何稱萬人敵?有沒有借東風?怎樣借的荊州?街亭失守有沒有發生空城計?等等,都讓我們揪心遺憾。從歷史的連續性來看,史官還是很重要的,否則,也不會讓今天那麼多黑諸葛的傢伙出現。

  • 2 # 鄭秦雲

    謝邀。三國時期蜀漢不可能不設史官,應當把蜀漢不設史官和缺少蜀漢具體史料兩件事區分開來。蜀漢滅國後,司馬家族人士特別找到一個叫晉李密的文官,勸他出來做官他以祖母年高(自稱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人命危淺)為由進行推脫。蜀破後舊臣成千上萬,為何晉李密獨得優崇,在戰爭歲月裡他無盡功寸勞,很可能因他掌握蜀漢41年的史料。在那戰火紛飛的時刻,不是他,就是敵方把史料作了處理,使史料未落敵手,也未傳世。蜀漢山野私秘多,這大概是其中一件。

    咸陽人

  • 3 # 中行偃1

    答:哈哈哈哈,終於問到我了,不過,問我就問對人了!

    我想大多數網友和我一樣,史官是怎麼來的?無非就是打了某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勝仗、或者做一些對人民有意義的貢獻、或者……總之,是做了好事,怕時間長了被人遺忘,需要刷更長久的存在感而已吧……反之呢!

    反之,就是蜀漢為什麼不設史官的答案!劉備從備國到劉禪的禪讓出去,期間,一點兒人事兒都沒幹!一點兒都沒幹!!一點兒都沒幹!!!

    劉備奪益州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劉璋闇弱?豈有此理!劉璋是坑蒙拐騙了還是無惡不作了或者是欺壓百姓了搶佔民女了……?!都沒有。劉璋沒有什麼錯誤,你去奪人家的州府這不是巧取豪奪是什麼?這事兒,你也讓史官去記載?諸葛亮對內鎮壓民眾的反抗、對外窮兵黷武、逢戰必敗!你讓史官去記載?姜維內外交困,毫無建樹!史官還要去記載?成都人民面黃肌瘦,經其野,民皆菜色!官員牢騷滿腹,在朝不聞正議!就這還是人家《吳志》記載的……蜀漢人民早就厭倦了劉備集團的荒唐統治,更希望中央快快地派軍隊來救民眾脫離水深火熱,這才有鄧艾偷渡陰平700人,不到200公里至綿竹時發展到幾萬人了……

    劉備、諸葛亮、劉禪們在四川乾的那些見不得人臭事兒,他們自己都沒有臉說!還要什麼史官呢?!

  • 4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這也不奇怪,蜀國屬勢力最弱國家,起步也慢,多年的戰亂和逃亡,哪裡有心思設定史官來寫自已幾曾慘敗的歷程。

    劉備早年三兄弟常背井離鄉,也參與過討董卓伐袁紹戰呂布的無數戰役,但勝敗都不屬於自己果實的無意義戰爭,徐州失守投曹操,幾曾遭害襲袁紹,襲袁不成再投袁,袁紹難容往荊州依劉表,蔡夫人加害又逃亡,遇徐庶,得其引見諸葛亮火燒新野,豫州失守走津口等想說也說不完。

    象這樣的戰績叫史官怎麼寫,是照實寫還是加油加醋還是抹黑負面影響,也不知哪一天被吞沒收復,寫之何用?

    後蜀更是多事之秋,諸葛亮的6出祁山和姜維9伐中原,沒有一天閒過,哪有時間、精力聘用史官寫這麼多無功而返戰爭記錄片。

    到最後蜀國被滅,阿斗樂不思蜀投降司馬昭很多史實,叫史官來寫這些敗績,我看他也無法顛倒是非,把黑的說成白的!

    一般都是國家正式成立,政權安定下來才有去設定史官來寫以前的光輝歷程和艱苦歲月來敬示後人效仿先人,珍惜美好時光,一個政權未統一,寫了也是白寫,沒人認可,說不定寫了一半就沒命了,又打仗!生死未卜!

  • 5 # 煙雨江南1573

    在三國三巨頭中,劉備的創業之路無疑是最艱辛,最曲折,最不容易的。

    在曹操統一北方,與孫權會獵與赤壁準備一統天下的時候,當孫權坐擁江東六郡八十一州與曹操在赤壁爭雄的時候,劉備在幹什麼?擁有什麼資本?

    當時的劉備將只有關羽,張飛,趙雲,謀士只有糜竺糜芳,簡雍,孫乾。地盤呢?不好意思,沒有!確實是沒有,他只能在公子劉琦的江夏暫住。

    赤壁之戰之後,劉備用計謀借了孫權的荊州,然後經過千辛萬苦奪得了益州。可是不久關雲長敗走麥城又把荊州丟失…

    我的意思是說劉備始終處在最弱小,最被動的地位,始終擔心被對方消滅掉。

    所以,才會出現只有九十八萬左右人民就有十萬軍隊的情況。

    這就是典型的先軍政治。這樣的政治環境下,允許不同於政府的聲音出現嗎?當然不允許。

    恰巧,史官發出的聲音就是接近於這樣的聲音。

    這樣的政治環境從劉備,諸葛亮到劉禪一直沒變。所以,蜀國一直沒有設立史官!

    個人觀點,敬請指正!

  • 6 # 六甲番人

    陳壽《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三·後主傳第三》有後主劉禪的評價:

    評曰: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為違。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

    其中提到的“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成為後人理解蜀漢無史官的依據,然而“國不置史”的意思,究竟是不設立史官,還是不立書修史?這是有爭議的。

    結合“國不置史”上下文理解,上文批評劉禪繼位當年立即改元等,下文指出諸葛亮有不周到的地方,那麼可以確定“國不置史”是有時間期限的,就是劉禪即位後到諸葛亮去世這段時間,也就是建興元年至十二年。

    既然僅是指這十二年裡的時間,那麼無論“國不置史”是指修史,還是設定史官,都不足以說明蜀國沒有史官,要知道劉禪在位可是有整整四十年時間的。

    同樣是《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三·後主傳》,有這麼一段記載:

    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黃皓始專政。吳大將軍孫琳廢其主亮,立琅邪王休。

    “景耀”是劉禪的第三個年號,景耀元年是劉禪登基的第三十五年,此時距離諸葛亮去世已有二十三年了,這一年改元的原因居然是“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也意思是史官說有瑞星出現了,所以大赦天下和改年號,這裡很明確指出蜀漢是有史官的。

    所以,蜀漢無史官是不成立的,只能說諸葛亮主政期間沒有修史,不過想想也正常,這十二年裡,諸葛亮殫精竭慮,精力都放在北伐軍事,又兼早逝來不及為之,這又有什麼可指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逝川遲子建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