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影視劇的水準其實一直都在提升,只不過目前和大家的期望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下面筆者就從中國產影視劇和美劇之間的差別做一些簡要的分析:
2017年在中國的電視劇歷史上是比較妖的,幾乎可以說是井噴年。
一開年就是《射鵰英雄傳》。李一桐特別符合黃蓉的“人設”;之後就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張碧晨的《涼涼》也成了神曲;再就是《人民的名義》,反腐劇絕地逆襲,創造了收視巔峰。
▲最近剛開始刷屏的《思美人》劇照
現在,刷屏的是講屈原故事的《思美人》。這裡的角色實在有點顛覆,可不管怎麼說,比《大秦帝國》中一個高嗓門的羋原好看。
中國產劇的前半生
那麼,真的是中國的電視劇製作水平已經到了高水平的狀態,以至於隨便出來一部作品,都可以霸屏?
上世紀90年代初,先是《渴望》,後是《編輯部的故事》,都是當年的網紅產品,幾乎是出於藝術的本能,以及純粹手工的靈感一現,談不上真正意義的工業化製作。
▲老版《西遊記》劇照
老版《西遊記》導演楊潔(女)先生去世的時候,當時新媒體都在問一句話:為什麼只有它能生命長青,變成每一代人的共同記憶?人們憶苦思甜式地認為,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陰差陽錯地造就了這樣的一個結果。
這當然是一個誤會。
中國傳統經典作品中從來就不缺乏製造故事的能力。《西遊記》小說本身就是個極好的劇本材料。有人說楊潔不過是佔了時間的便利,但他們沒有看出老版《西遊記》遵守了原著本來的節奏和維度。這幾乎就是型別片本來該有的拍攝程式。
型別化中國產劇的崛起
美劇就是型別化的。
在美國的電視工業中,尤其是主流的電視臺像ABC、CBS、NBC、HBO等,都有著嚴格的型別劃分,肥皂劇、科幻、政治劇、罪案等等。一旦某部劇不能被劃入某個型別,那麼幾乎就是獨立製作了。
每個型別自然都有著十分嚴格的生產標準和生產流程:從編劇到導演到製作,都有著一套可衡量的質量控制。
▲美劇《越獄》屬於動作/犯罪型別
型別化生產是電視劇工業的一個重要準則。它基本上根據定位完成演進和高潮的設計,所不同的僅僅是題材而已。儘管導演、演員、攝像都有著擴充套件領域的慾望,但是從根本上來講,這些角色越是專業化,那麼電視劇的質量就越有保證。
這就是為什麼類似於JJ Abrams和Christopher Nolan這樣天才的導演,往往都侷限在科幻領域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就在於脫離了型別化的專業生產,他們有可能滿盤皆輸。
只有像斯坦利·庫布里克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全能型天才,才敢於跨越型別,成為全題材的導演。
所以,中國的電視劇生產現在突然間能變成每隔一段時間都有一部爆紅劇的原因,恰恰在於型別化工業生產的崛起。
在2010年之前,電視劇收視率的增長,完全有賴於製作者自身的聰明才智。有,則爆發,無,則平淡。例如《士兵突擊》《大明王朝1566》《康熙大帝》等,都是間歇性的爆發。
▲2017年新版《射鵰英雄傳》
反觀最近幾年來,爆發已經呈延續性常態。2015年至今幾乎不曾間斷。《羋月傳》連著《偽裝者》推進到《太子妃升職記》;2016年續接著,就是《餘罪》《歡樂頌》《小別離》《咱們相愛吧》。
中國產劇爆發的背後
仔細看這些電視劇,幾乎都是型別化的片子——當然,與美國的型別不一樣。我們可能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宮鬥(《羋月傳》《琅琊榜》)、都市(《歡樂頌》《咱們相愛吧》)、穿越(《太子妃升職記》)、武俠(《射鵰英雄傳》)、偶像(《思美人》)。
工業化生產保證了作品質量的穩定性。
拿完美世界來說,今年有兩部大熱劇《射鵰英雄傳》和《思美人》都出自其手。
《射鵰英雄傳》的女主角李一桐符合人們對於黃蓉這個角色的所有期待。她被按照市場化的方式打造出來,無論從演技、舞美、化妝、行為,都以嚴格的技術標準被衡量。這套專業化的設計,保證她在小宇宙爆發後成為經典。
▲完美世界是國內一家率先進行電視劇工業化探索的企業
正在熱播的《思美人》,引起了許多熱烈的討論。這部電視劇敢於顛覆屈原的傳統形象,塑造了一個青春版的屈原。這並不是戲說屈原。《思美人》創作團隊磨礪五年時間,蒐集閱讀了兩千餘萬字的歷史資料和研究專著,走訪了武漢、鍾祥、隨州、荊門、秭歸、荊州、汨羅、長沙等楚國故地,組織召開了不下於三十次座談,為的就是打造出一部“歷史傳奇鉅製”。
跳出手工化生產的不可預測性,以型別化生產作為爆款標準,正因如此,完美世界前後六次被評選為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並獲得2016年文化產業創新企業的稱號。
完美世界為什麼入選今年的第九屆文化企業30強?就在於完美世界在確保內容第一的前提下,充分應用市場經濟手段,運用資本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內容產品創作團隊的積極性,同時又能夠有效地保證整體戰略佈局的每個環節都能夠相互支援和相互配合,使得完美世界的作品能夠始終在市場上保持優勢。
中國產劇與美劇的差距
當然,中國產電視劇和優秀美劇比起來,仍然有一定差距。
例如,在口碑爆棚的《絕命毒師》中,每一季的每一集,幾乎都有一個令人窒息的高潮,而戲中每一個情節之間的鎖釦,邏輯嚴密,推進速度與細節變化極其緊密,觀眾的頭腦被高速調動,跟隨情節的演進,尋找劇情中的蛛絲馬跡,以因應快速轉換的情節推演。
▲《絕命毒師》劇照
而中國的電視劇往往是拖沓的節奏和蒼白的人物。
即使是一時經典的《人民的名義》中,劇情的勾連十分鬆散,節奏的推進緩慢,大量的無關緊要的細節拖延了情節推進的速度,人們在觀劇的過程中根本無法集中精神,更談不上在每一集中去期待一個不可錯過的高潮。
精品中國產劇值得期待
迴歸人的本質,迴歸工業化的本質,這才是中國電視劇可能的道路。
資料顯示,從2003年到2015年,中國產電視劇年產量都在500部左右,劇集數量從2003年的10381集穩步上升到2015年的16540集。儘管如此,各大衛視平臺仍然苦於“劇荒”,拼命爭搶精品電視劇。
▲2003年到2015年中國產電視劇集數年產量
根據CSM(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52城資料顯示,2014年與2015年播出的電視劇中收視率超過1%的只有26部和22部,收視率超過2%的更少,分別只有5部和2部。
精品劇的產生既有賴於專業的製作團隊,也依託於像完美世界這樣擁有工匠精神的企業。投資方只要能夠把大量資本用於投資原創精品,像美劇那樣嚴格遵循市場規律和工業化生產流程,以更加豐富的型別、更加豐滿的人性去贏得觀眾,中國產劇就能創造出更多收視奇蹟。
中國產影視劇的水準其實一直都在提升,只不過目前和大家的期望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下面筆者就從中國產影視劇和美劇之間的差別做一些簡要的分析:
2017年在中國的電視劇歷史上是比較妖的,幾乎可以說是井噴年。
一開年就是《射鵰英雄傳》。李一桐特別符合黃蓉的“人設”;之後就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張碧晨的《涼涼》也成了神曲;再就是《人民的名義》,反腐劇絕地逆襲,創造了收視巔峰。
▲最近剛開始刷屏的《思美人》劇照
現在,刷屏的是講屈原故事的《思美人》。這裡的角色實在有點顛覆,可不管怎麼說,比《大秦帝國》中一個高嗓門的羋原好看。
中國產劇的前半生
那麼,真的是中國的電視劇製作水平已經到了高水平的狀態,以至於隨便出來一部作品,都可以霸屏?
上世紀90年代初,先是《渴望》,後是《編輯部的故事》,都是當年的網紅產品,幾乎是出於藝術的本能,以及純粹手工的靈感一現,談不上真正意義的工業化製作。
▲老版《西遊記》劇照
老版《西遊記》導演楊潔(女)先生去世的時候,當時新媒體都在問一句話:為什麼只有它能生命長青,變成每一代人的共同記憶?人們憶苦思甜式地認為,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陰差陽錯地造就了這樣的一個結果。
這當然是一個誤會。
中國傳統經典作品中從來就不缺乏製造故事的能力。《西遊記》小說本身就是個極好的劇本材料。有人說楊潔不過是佔了時間的便利,但他們沒有看出老版《西遊記》遵守了原著本來的節奏和維度。這幾乎就是型別片本來該有的拍攝程式。
型別化中國產劇的崛起
美劇就是型別化的。
在美國的電視工業中,尤其是主流的電視臺像ABC、CBS、NBC、HBO等,都有著嚴格的型別劃分,肥皂劇、科幻、政治劇、罪案等等。一旦某部劇不能被劃入某個型別,那麼幾乎就是獨立製作了。
每個型別自然都有著十分嚴格的生產標準和生產流程:從編劇到導演到製作,都有著一套可衡量的質量控制。
▲美劇《越獄》屬於動作/犯罪型別
型別化生產是電視劇工業的一個重要準則。它基本上根據定位完成演進和高潮的設計,所不同的僅僅是題材而已。儘管導演、演員、攝像都有著擴充套件領域的慾望,但是從根本上來講,這些角色越是專業化,那麼電視劇的質量就越有保證。
這就是為什麼類似於JJ Abrams和Christopher Nolan這樣天才的導演,往往都侷限在科幻領域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就在於脫離了型別化的專業生產,他們有可能滿盤皆輸。
只有像斯坦利·庫布里克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全能型天才,才敢於跨越型別,成為全題材的導演。
所以,中國的電視劇生產現在突然間能變成每隔一段時間都有一部爆紅劇的原因,恰恰在於型別化工業生產的崛起。
在2010年之前,電視劇收視率的增長,完全有賴於製作者自身的聰明才智。有,則爆發,無,則平淡。例如《士兵突擊》《大明王朝1566》《康熙大帝》等,都是間歇性的爆發。
▲2017年新版《射鵰英雄傳》
反觀最近幾年來,爆發已經呈延續性常態。2015年至今幾乎不曾間斷。《羋月傳》連著《偽裝者》推進到《太子妃升職記》;2016年續接著,就是《餘罪》《歡樂頌》《小別離》《咱們相愛吧》。
中國產劇爆發的背後
仔細看這些電視劇,幾乎都是型別化的片子——當然,與美國的型別不一樣。我們可能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宮鬥(《羋月傳》《琅琊榜》)、都市(《歡樂頌》《咱們相愛吧》)、穿越(《太子妃升職記》)、武俠(《射鵰英雄傳》)、偶像(《思美人》)。
工業化生產保證了作品質量的穩定性。
拿完美世界來說,今年有兩部大熱劇《射鵰英雄傳》和《思美人》都出自其手。
《射鵰英雄傳》的女主角李一桐符合人們對於黃蓉這個角色的所有期待。她被按照市場化的方式打造出來,無論從演技、舞美、化妝、行為,都以嚴格的技術標準被衡量。這套專業化的設計,保證她在小宇宙爆發後成為經典。
▲完美世界是國內一家率先進行電視劇工業化探索的企業
正在熱播的《思美人》,引起了許多熱烈的討論。這部電視劇敢於顛覆屈原的傳統形象,塑造了一個青春版的屈原。這並不是戲說屈原。《思美人》創作團隊磨礪五年時間,蒐集閱讀了兩千餘萬字的歷史資料和研究專著,走訪了武漢、鍾祥、隨州、荊門、秭歸、荊州、汨羅、長沙等楚國故地,組織召開了不下於三十次座談,為的就是打造出一部“歷史傳奇鉅製”。
跳出手工化生產的不可預測性,以型別化生產作為爆款標準,正因如此,完美世界前後六次被評選為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並獲得2016年文化產業創新企業的稱號。
完美世界為什麼入選今年的第九屆文化企業30強?就在於完美世界在確保內容第一的前提下,充分應用市場經濟手段,運用資本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內容產品創作團隊的積極性,同時又能夠有效地保證整體戰略佈局的每個環節都能夠相互支援和相互配合,使得完美世界的作品能夠始終在市場上保持優勢。
中國產劇與美劇的差距
當然,中國產電視劇和優秀美劇比起來,仍然有一定差距。
例如,在口碑爆棚的《絕命毒師》中,每一季的每一集,幾乎都有一個令人窒息的高潮,而戲中每一個情節之間的鎖釦,邏輯嚴密,推進速度與細節變化極其緊密,觀眾的頭腦被高速調動,跟隨情節的演進,尋找劇情中的蛛絲馬跡,以因應快速轉換的情節推演。
▲《絕命毒師》劇照
而中國的電視劇往往是拖沓的節奏和蒼白的人物。
即使是一時經典的《人民的名義》中,劇情的勾連十分鬆散,節奏的推進緩慢,大量的無關緊要的細節拖延了情節推進的速度,人們在觀劇的過程中根本無法集中精神,更談不上在每一集中去期待一個不可錯過的高潮。
精品中國產劇值得期待
迴歸人的本質,迴歸工業化的本質,這才是中國電視劇可能的道路。
資料顯示,從2003年到2015年,中國產電視劇年產量都在500部左右,劇集數量從2003年的10381集穩步上升到2015年的16540集。儘管如此,各大衛視平臺仍然苦於“劇荒”,拼命爭搶精品電視劇。
▲2003年到2015年中國產電視劇集數年產量
根據CSM(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52城資料顯示,2014年與2015年播出的電視劇中收視率超過1%的只有26部和22部,收視率超過2%的更少,分別只有5部和2部。
精品劇的產生既有賴於專業的製作團隊,也依託於像完美世界這樣擁有工匠精神的企業。投資方只要能夠把大量資本用於投資原創精品,像美劇那樣嚴格遵循市場規律和工業化生產流程,以更加豐富的型別、更加豐滿的人性去贏得觀眾,中國產劇就能創造出更多收視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