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茗史館
-
2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史記中確實有這樣的記載。
竇太后是西漢時候趙華人,那時候各諸侯的王后是需要西漢中央政府的指派的,當時作為候選人之一的竇姬暗中找了太監,準備去趙國,因為那裡離他家近,可是給他辦事的太監給忘記了,結果竇太后被派去了代國,成為代王的妃子,這個代王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
竇姬給代王劉恆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長子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劉啟、次子後來被封為梁王的劉武,而女兒就是長公主劉嫖。
代王成為漢文帝之後,竇姬也成為皇后,後來大臣建議李劉啟為太子,竇姬也就成為了皇后,而劉武就後來就成為梁王。漢文帝死後,劉啟即位,成為漢景帝,漢景帝對劉武非常好,兩人經常一起乘坐天子的車輦,待遇非常高。梁王和漢景帝兄弟關係好,有一次哥倆喝酒,喝的十分盡興,漢景帝一激動就說:“我百年之後,你來接班”說的竇太后和梁王劉武都十分高興,不過現場倒酒陪嘮嗑的竇嬰,也就是竇太后的親侄子,那要是按照親戚角度,竇嬰和劉啟、劉武是表兄弟了,當時竇嬰就說“高皇帝定天下,父子相傳,哪有兄弟相傳的”,當時劉武和竇太后聽完十分生氣,後來竇嬰就被罷了官。直到七國之亂是才被重新啟用。
在七國之亂時,吳楚叛軍猛攻梁國,前去鎮壓的周亞夫卻按兵不動,讓梁國消耗吳楚叛軍的軍隊和糧草,然後自己派出軍隊斷吳楚軍隊的糧道,雖然最終擊潰吳楚叛軍,但是梁國也幾乎被攻破,劉武向周亞夫求救,老周置之不理,劉武向皇太后、皇帝告急,皇帝下旨救援,老周也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給擋了,最後劉武還是頂住了吳楚軍隊的進攻,在平七國之亂之中立下大功。
而後漢景帝的重臣,袁盎建議漢景帝及時立太子,斷了竇太后和梁王的念想,結果漢景帝聽從了袁盎的建議立了太子,不過這引起了梁王劉武的敵視,最後梁王劉武派出殺手刺殺了袁盎。
-
3 # 南方鵬
常說的竇太后是漢文帝的皇后,《史記索隱》說她名叫猗房,景帝劉啟和梁王劉武是她所生的二個兒子,館陶公主劉嫖也即是陳阿嬌的母親是她的長女,竇太后對小兒子梁王劉武的寵愛,與當今中國的很多母親相似,也與她的經歷有關。
竇猗房是平原人,父親是秦末隱士,在釣魚時不慎落水而死,留下一女二男,大兒竇長君,二女竇猗房,小兒竇廣國又名少君,呂后時竇猗房被選入宮當宮女,臨別依依不捨,向鄰居要了一盆淘米水為小弟廣國洗頭,要他好好聽哥哥的話,照顧好自己,叮嚀完畢三人泣別。入宮後不久朝廷要遣送一批宮女給諸侯王,竇猗房央求管事的宦官把她送到趙國,因離家鄉近。宦官本已答應,不料事忙疏忽,把她分到代國,進入劉恆的王宮。
接近崩潰的竇猗房只得認命,認真服侍代王,慢慢被劉恆看中,納為妾侍,先生下長女劉嫖,在前187又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劉啟,後又育有一子劉武。風起雲湧,陰差陽錯,開國老臣周勃陳平等誅諸呂廢少帝,因後族無力代王被迎立為皇帝,史稱漢文帝,竇猗房一躍而成皇后,長子劉啟為太子。這時,竇猗房請文帝廣貼告示,尋找失散多年的長君和廣國,廣國在竇猗房離開後被人販子拐走,費了千般周折才找到,姐弟相見抱頭痛哭。
等到劉武外封就國,竇猗房時時掛念,賞賜給他的財物不計其數,景帝劉啟也樂見其事,梁王在轄地大興土木,擴張國土達四十餘縣,珍寶財富比京師還多,出行的規格排場比照天子,來京朝見經常逾禮逗留,與母親兄長長住,竇太后常對景帝說,周代及之前有兄終弟及的傳統,你以後皇位也要傳給弟弟啊,景帝孝順雖口頭答應,但心裡直打鼓。
景帝徹查刺殺案,殺了梁王手下而不追究梁王,梁王心不自安,輕車簡從上京請罪,景帝表面待之如初,卻不許他逾禮留在京城,劉武又驚又怒,回封地不久便因病去世。竇太后整日哭泣拒絕吃飯,並說“帝果殺吾子”!景帝哀傷惶恐,不知怎麼辦才好,於是與長公主劉嫖商議,把梁國一分為五,全封給梁王五個兒子,梁王的女兒也有封地收稅,竇太后才解了心結。
劉啟劉武都是竇猗房的親生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她的愛子之心與常人無異,劉啟由於是天下至尊感受較淺,給了大兒子的,小兒子也應該有,這與天下許多父母一樣想法,並不是偏愛梁王,二人位置調換過來,也如是。
回覆列表
竇太后的確很寵愛梁王劉武,但如果說她偏愛則不然,應該是出於母親對子女的那種愛,這個從館陶公主劉嫖的受寵程度也能看出來。我們不去考慮竇太后的身份,如果僅一個女人的身份考慮,對她的這種私愛就不難理解了。
竇太后只是寵愛兒子罷了竇太后竇漪房出身平民家庭,生活較為清貧,再加上父親早年間便墜河而亡,她年紀輕輕就進了宮,基本沒有享受過多少親情。
後來,竇漪房雖然嫁給了漢文帝劉恆,為其生下了太子劉啟、梁王劉武和館陶公主劉嫖,而她也因太子劉啟的原因得以受封皇后。但竇漪房其實不受寵,再加上竇漪房後來失明,更加失寵,文帝當時寵愛的乃是慎夫人和尹姬,雙目失明的竇漪房獨守深宮,得不到丈夫的寵愛,而長子劉啟又是太子,經常不在身邊,她自然更加寵愛經常陪在自己身邊的次子劉武和女兒劉嫖。
《史記·梁孝王世家》記載,竇太后對梁王劉武“愛之,賞賜不可勝道”。我想這也不過是竇太后寵愛兒子的做法罷了,畢竟長子貴為皇帝,在她看來,對次子賞賜多一點也沒有什麼。同樣的,館陶公主劉嫖的受寵程度可一點不低於梁王劉武,這從劉嫖之後展現出的能量就可以看出來。
立劉武為儲君,景帝利用劉武的成分更大關於竇太后寵愛劉武,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她曾想讓劉武做儲君,意圖讓漢景帝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劉武。我認為並非如此,
《史記·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中有這樣的記載“二十五年,復入朝。是時上未置太子也。上與梁王燕飲,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后亦然。”從記載來看,這件事顯然是景帝劉啟當著劉武的面率先提出來的,竇太后在知道此事之後只是比較高興罷了。
於是又有人說,這是因為竇太后寵愛次子劉武,景帝採取的試探措施罷了。我反而認為這或許是景帝劉啟的一個計謀,是和漢景帝的削藩之事緊密相關的。景帝在說此話的時候是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此時漢景帝已經開始著手削藩,而吳王劉濞也是蠢蠢欲動,積極聯絡其他藩王,就在景帝說完這段話的同一年,“七國之亂”就爆發了。
所以,我認為劉啟應當是知道了吳王劉濞等人的動作,而劉武受封的梁國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正擋在吳王劉濞等人西進的道路上,所以他才對劉武說出了“千秋萬歲後傳於王”這句話,目的就是為了以安其心。事實證明,劉武在“七國之亂”中的確立下大功,將吳王劉濞率領的吳楚聯軍始終擋在了梁國以東。
然而就在平定“七國之亂”後的次年,劉啟就忘掉了那次酒後失言,直接立了劉榮為太子,由此也可側面證明,劉啟恐怕只是為了利用劉武罷了。
再之後,在館陶公主和王娡的合力之下,劉榮太子之位被廢,竇太后再次提出了立劉武為儲君的建議,然而卻被袁盎等大臣所阻,竇太后“亦遂不復言以梁王為嗣事由此”,竇太后再也沒有提起過此事,由此可見,竇太后並沒有必須立劉武為儲君的想法。
此後,梁王劉武因為怨恨袁盎等人,派人刺殺袁盎等十多位大臣,因而被景帝怨恨,正是在竇太后的多次求情,劉武這才得以免死,而這也不過是竇太后不想見到兒子死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