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華寫寫

    打工者的心中有濃濃的鄉愁,寫出的作品有真情實感。習大大也說:既要留得住青山綠水,又能憶得起鄉愁。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始終具有憂患意識的民族,所以華人歷來喜歡看喜劇,避免面對悲愁。然而有一種愁,卻是帶甜的,那就是鄉愁。

    鄉愁是什麼呢?鄉愁,就是你離開這個地方就會想念這個地方。

    請看外出打工者曹俊紅的鄉愁情懷。 (一枝一葉總關情,文中圖片均為作者拍於家鄉春草村。)

    我愛我的家鄉

    泰州市,姜堰區,俞垛鎮,春草村

    我的家鄉在春草,

    我的家鄉草地裡,

    裡下河的溼地平原。

    這裡河網交錯,

    清澈漾漾的河水,

    隨著春風,

    蕩起生活激情的浪花。

    風車吱吱,

    春鳥啼鳴,

    魚翔淺底,

    嫩綠姣紅,

    踏春賞青見帆影。

    秋高氣爽,

    稻穀飄香,

    棉開似雪,

    蟹肥牛壯,

    鴨鬧碧水嘎嘎叫,

    這就是上天的恩賜。

    我的家鄉在春草,

    我的家鄉草地裡,

    有著八百年的記載。

    1991年的抗洪,

    曾挖到兩口鬥榫磚井,

    那是宋代的標誌,

    那是在村北頭樓地,

    而如今時過境遷。

    當年宋兵輾轉作戰,

    由此取名草地裡。

    明朝初年,

    我們的先祖,

    含淚離開蘇州閶門,

    草地裡成了繁衍之地,

    一代,一代,

    耕耘努力,

    創造今天的成就。

    我的家鄉

    在春草,

    我的家鄉

    草地裡,

    有著講不完的歷史,

    講不完辛酸。

    我們的祖先,

    世世代代在拼搏,

    在守望。

    四百多年前,

    先祖們創造輝煌的會船文化,

    直到今天,

    村裡的兩座廟宇,

    就是春草歷史最好的見證,

    腳下這塊土地,

    生長著一棵,

    五百多年樹齡的銀杏樹,

    是百姓心中的寄託和吉祥。

    我的家鄉在春草,

    我的家鄉草地裡。

    夾溝的劃分,

    復興庵的位置,

    東嶽廟的來歷,

    龍頭、龍尾的傳說,

    鳳凰嘴、和尚圩的故事,

    傳遞一代又一代人,

    這就是春草的歷史,

    是我們的根脈。

    我的家鄉在春草,

    我的家鄉草地裡,

    有著光榮傳統的村莊。

    當年的新四軍七中隊,

    僧抗隊,

    婦救會,

    兒童團,

    打鬼子守家園。

    老區草地裡,

    為了新中國的誕生,

    湧現出一大批革命同志,

    還有許多烈士,

    這就是春草的光榮和自豪。

    我的家鄉在春草,

    我的家鄉草地裡,

    寬闊彎彎的茅山河,

    綿長的葉溱河,

    緩緩交匯在一起,

    向東,緩緩向東。

    1942年,

    草地裡辦起蘇北中學,

    又名揚子江中學,

    一百多名村民子弟,

    走進學校,

    從此,

    草地裡有了自已的學校。

    我的家鄉在春草,

    我的家鄉草地裡,

    解放後的春草:

    春城,

    河東,

    光明,

    三個初級社,

    如雨後春筍,

    茁壯成長。

    1956年,

    由曹俊鐸更名為春草村。

    如今的春草:

    春意盎然,

    生機勃勃,

    處處都是:

    欣欣向榮的景象。

    請記住鄉愁,

    請記住春草,

    700戶的村莊,

    2300人口,

    2500畝耕地。

    我愛我的家鄉!

  • 2 # 夢中晴雨

    會喜歡。因為打工者一是現代人有文化,二是有精神追求,三是在苦中尋樂,四是打工者也須積累知識,五是也要與人交流,凡此種種。打工者是第一線勞動者,他們有精神,有故事,有傳奇,人多眾廣。對他們多瞭解,多報導,多服務,多讚美。這部人需要社會的理解,認可,肯定。他們為社會創造了財富,創造了精神,創造了歷史,見證了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主力軍,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今天的繁榮。謝謝!

  • 3 # 冬天的大雪125

    關於打工的題材,現在是用之不竭的!

    現在打工也可以說是一種時尚,是中國不可或缺的大部分!

    特別是農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青壯年都在打工,甚至七十多歲的人也在奔波,因為隨著人們生活的提高,農村的彩禮也在大幅的上漲,在農村有一說法,存了十年,二十年的血汗錢,一旦孩子結婚,立刻又回到瞭解放前,這是不爭的事實!

    打工的題材,要想獲得大家的喜歡,就得把打工的辛酸和快樂分享給大家,讓人們真正體會到農民工的不易,和他們頑強的精神,以及他們高尙粗狂的個性!

    他們雖然穿著簡樸,甚至有人說影響市容,但一幢壯拔地而起的高樓都是他(她)們血汗的交響曲,他(她)們成就城市,建設了城市,美化了城市,也給城市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然而他(她)們得到的卻是微薄的報酬,甚至還有黑心的老闆不給他(她)們工錢。

    他們雖然衣衫不整,可是他們心地善良,樸實無華,勤勞無怨的精神是值得我們為他(她)頌揚的!

  • 4 # 鄭選民

    本人二00二年在十堰打了一年工,最後一分錢沒拿到手,平時老闆吃飯吃煙的錢都要限制著你,直到農曆臘月二十四新春逼近,回家的路費錢都不給。最後,無可奈何只有到朋友家借幾百塊錢回家的,打工真的不是滋味,歷盡磨難,辛辛苦苦一年白乾了。回家後,我寫了一本幾萬字的小說《打工淚》在我們鎮文化館出版了。小說開頭就是一首七律詩打工淚也是小說書名。辛苦打工近一年,痴呆賣盡向誰言?孤身漂泊千山外,無限淒涼滿眼前。日急三餐無飯吃,年愁四季沒衣穿。新春又到難迴轉,獨處他鄉徒怨天!

  • 5 # 銅鐵爐中

    打工潮,起始和勃興於20世紀90年代,打工題材的文學作品正是這一歷史時期文學藝術形式的集中反映。儘管這一文學題材在當時受到改革開放的發端之地深圳特區的大力扶持,《深圳特區報》等媒體的推波助瀾,發表了一些反映農民工生活的報告文學、散文、詩歌、小說,受到一部分打工妹和打工仔的喜歡,在當時產生一定影響,但在全國範圍來說,尚未形成文學藝術的主流,也未形成有影響力和感召力的文學思潮。進入新時代,有思想性和藝術性打工題材的作品更為少見,也許需要我們的作家們根據時代生活的變遷,深入生活,寫出真正具有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打工文學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沒必將展現新的更高層次的打工生活,我們期待著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建設中產生出人們喜歡的藝術形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距離,他放棄了,面臨分手我放不下,該怎麼辦,好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