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地人
-
2 # 吃口耀講解
從 MP 魔幻力量走出的鼓鼓 呂思緯第二張專輯《蟲洞》,不僅跟樂團時期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音樂形態,甚至跟他自己三年前的第一張作品也很不一樣。
《蟲洞》整張專輯一邊復著音樂的古,一邊又先著意識的鋒,鼓鼓的創作頗有想法,製作能力也紮實。
專輯以十一首人聲演唱的單曲和五支環境音效組成,共計十六軌 Track 內容,細細區分成了四 Part 不同形態的內容,以及區分度明顯的音樂意識,甚至拋棄掉單曲時代的短平快行銷特色,轉而呈現出認真企劃、精心排布曲目的音樂匠人精神。
換做在數字音樂時代的行銷方式,這四 Part 非常適合分成“蟲洞四部曲”之類的名義,逐一曝光,以令聽者更透徹瞭解到這張專輯的內裡細枝。
的確,《蟲洞》這個概念一出,事關穿越、平行空間等等非當下狀態的意識會第一時間浮現給聽者,或者音樂會是極其未來感的內容,或者復古是另一種有可能的突破口,鼓鼓選擇了後者,以不同程度的復古流行樂,寫出並唱出了《蟲洞》這一張有趣、也有很有思考深度的專輯。
-
3 # 愛地人
首先,要為鼓鼓呂思緯這次的新專輯《蟲洞》,劃兩個重點。一、這是一張概念專輯;二、這是一張律動專輯。
概念專輯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因為現在的很多專輯,都會用一個概念,把幾首作品拼成一個整體。
但《蟲洞》的特別之處,就是它並不是由一些歌曲組成一張專輯,而是專輯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單曲只是概念基礎上的分支、擴散和細化。另一方面,這張專輯雖然也透過Intro、Outro,以及兩個中間的過渡音軌,讓專輯顯得更一氣呵成、渾然一體。但更重要的是,即使沒有任何的詮釋、解讀和提示,《蟲洞》單純從聆聽性上,就能讓人感受到它的渾然一體,是那種聽起來就是概念專輯的專輯。
因為它像是一張專輯,也像是一個空間。
而讓專輯之所以聽起來就很概念的原因,恰恰就是因為律動。
律動很好理解,它就是節奏的另一種化身。再加上鼓鼓呂思緯本就是一個專業鼓手,這張專輯走律動路線,就更變得順理成章。但《蟲洞》作為一張律動型專輯,它比較特別的是,律動並不僅僅只是一種樂器、音色和演奏意義上的節奏。
在《蟲洞》這張專輯裡,鼓鼓呂思緯完全是用音樂的律動,作為創作和表達的引擎,帶動整張專輯的流動。要知道,在華語流行音樂的傳統中,旋律一直以來都是音樂創作的主線,節奏更多是一種輔助,像《蟲洞》這樣用節奏來驅動並主導音樂方向的專輯,真的是少之又少。
所以說,鼓手會唱作,真的不一樣!
也正是因為《蟲洞》以律動作為音樂的主導,使得專輯作品的節奏部分,有了更立體的層次,甚至在節奏的基礎上,拓展出很多旋律,這也使得整張專輯的聽覺,非常的與眾不同。
最先發布的單曲《樂高》,就是那種一聽就會被吸入的作品。整首歌曲以節奏律動作為音樂主線,透過節奏的變化和推動,再加上各種中東、南亞、非洲等等神秘異奇元素的拼貼,也讓作品呈現出一種神秘之旅的動態感,穿越光怪陸離、穿越靈魂深處。
作品中出現的嗩吶,更是點睛之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中國大陸地區的搖滾樂隊,偶爾能用好嗩吶這件樂器之外(比如崔健和二手玫瑰),寶島臺灣的音樂人,幾乎很少使用這件民俗樂器。而在《樂高》這首作品裡,嗩吶的出現卻是恰到好處,為異域的魔幻節奏,注入了東方的魔幻魅力。
《樂高》真的是一首音樂屬性非常強的作品,整首作品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衝浪,你並不知道下一個浪的高度,只有順著浪享受每一次衝擊,並且在這源源不斷的起伏中,領略排山倒海的可能性。這樣的音樂性,不得不說是和節奏主導的創作,有著莫大的關係。
鼓手會唱作、真的不一樣!
節奏王國還在繼續。《暫時停止呼吸》一開場的New Jack節奏,就讓人在腦海裡浮現出了太空舞臺,這種聽覺向視覺的轉化,也讓這一刻的“蟲洞”,引領聽者去到浮華的八十年代。Synth-Pop、Funk、Dance Pop、Disco、New Jack、眼花繚亂又此起彼伏,能量密度之高確實讓人可以大開想象力的腦洞,並且“暫時停止呼吸”。
專輯極強的音樂屬性,還體現在《超展開》這首作品。《超展開》就是一首攤開來寫、攤開來玩的作品,換一種說法,就是音樂性很開放。放克的吉他掃弦,充滿非洲風情的小打,還有Smooth Jazz掠過耳際的薩克斯,整首作品不斷展開、不斷展開,於是不斷別有洞天,直到最後的貝斯擊弦和通鼓齊鳴,更讓錄音室作品有了Live的質感。
依然要說,鼓手會唱作,真的不一樣!
除此之外,《蟲洞》專輯的音樂開放性,還體現在其中有三首作品,都找來了嘉賓Feat。《超機車》的Feat,是MATZKA。作為一張充滿律動的專輯,《蟲洞》的美感,除了通常意義上的旋律和節奏之外,還有一個就是速度,而《超機車》就是這張專輯體現“超速”快感的作品。
同樣是玩比較重的東西,《超機車》雖然有著重型音樂的架勢,卻並不對著模板複製。整首歌曲除了酣暢淋裡的“超速”感,更有作為創作人的靈氣和個性。在合成器、吉他、貝司、取樣及雙鼓的不斷推動中,鼓鼓呂思緯和MATZKA就像是兩輛輕騎在平行的“蟲洞”空間裡,輕盈地急馳而過。而作品本身,更充滿著作為創作者的本土氣質,椰風海韻、臺北街頭,就像年少的張震嶽,在這個時代的傳承。
有急馳也有悠然,和吳卓源合作的《跪了》,以及與萬芳合作的《先得方》,則在Jazz Rap的質感裡,將速度降了下來,用空間換時間、用細節換速度。
同樣是寫情歌,因為節奏律動的主導,讓《跪了》的愛意顯得生動又活潑,跳脫普通情歌的抒情套路,在搖擺的節拍中,將感情世界裡的道歉,演繹得輕鬆從容。高音號和合成器一高一低的獨特錯落有致,更是讓戀愛世界裡的小插曲,變成了一首夢幻曲。
萬芳加盟的《先得方》,在相似的Jazz Rap裡,又再降了一點速,萬芳聲音裡的文藝感性,更讓《先得方》這首作品,多了釋懷、灑脫、從容、釋然等等情緒,音符飄渺、情緒放飛,也成就了《蟲洞》專輯最為溫暖、治癒的一刻,也為音樂提供了一個慰藉的出口。
專輯最後的《<夜光家族>1996》,可以當成是整張唱片的Outro,它很容易被忽略,其實卻是《蟲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夜光家族》是臺灣地區的一個電臺節目,它類似於上海的《夜鷹熱線》、北京的《北京不眠夜》,或者杭州的《孤山夜話》。
這些節目,曾經在不同城市的夜空,撫慰過無數寂寞孤獨、輾轉反側的靈魂。時間一晃而過,那些曾經的傷痛與安慰,並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流逝,反倒成為了記憶的座標,一種超越時空的永恆。
《夜光家族》就像是一個入口,也像是一個出口,它代表著每個人的過去,也代表著每個人心頭的遺憾。由此展開一段時空之旅,大開腦洞、全新啟程,其實,只是不為人生留下遺憾。
鼓鼓呂思緯當然不用遺憾,作為個人的第二張專輯,《蟲洞》真的是一張脫離工業體系,甚至脫離傳統創作體系之外的專輯。不得不說,用節奏律動驅動的創作,真的和旋律性寫作又太多的不同。跳躍靈魂的創作思維、意想不到的旋律即興,以及以動襯靜的反向平衡,都讓《蟲洞》這張專輯充滿了一種活力的美感,並且讓人總是腦洞大開。
還是那一句,鼓手會唱作,真的不一樣!
-
4 # 吃口耀講解
從 MP 魔幻力量走出的鼓鼓 呂思緯第二張專輯《蟲洞》,不僅跟樂團時期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音樂形態,甚至跟他自己三年前的第一張作品也很不一樣。
《蟲洞》整張專輯一邊復著音樂的古,一邊又先著意識的鋒,鼓鼓的創作頗有想法,製作能力也紮實。
專輯以十一首人聲演唱的單曲和五支環境音效組成,共計十六軌 Track 內容,細細區分成了四 Part 不同形態的內容,以及區分度明顯的音樂意識,甚至拋棄掉單曲時代的短平快行銷特色,轉而呈現出認真企劃、精心排布曲目的音樂匠人精神。
換做在數字音樂時代的行銷方式,這四 Part 非常適合分成“蟲洞四部曲”之類的名義,逐一曝光,以令聽者更透徹瞭解到這張專輯的內裡細枝。
的確,《蟲洞》這個概念一出,事關穿越、平行空間等等非當下狀態的意識會第一時間浮現給聽者,或者音樂會是極其未來感的內容,或者復古是另一種有可能的突破口,鼓鼓選擇了後者,以不同程度的復古流行樂,寫出並唱出了《蟲洞》這一張有趣、也有很有思考深度的專輯。
回覆列表
首先,要為鼓鼓呂思緯這次的新專輯《蟲洞》,劃兩個重點。一、這是一張概念專輯;二、這是一張律動專輯。
概念專輯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因為現在的很多專輯,都會用一個概念,把幾首作品拼成一個整體。
但《蟲洞》的特別之處,就是它並不是由一些歌曲組成一張專輯,而是專輯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單曲只是概念基礎上的分支、擴散和細化。另一方面,這張專輯雖然也透過Intro、Outro,以及兩個中間的過渡音軌,讓專輯顯得更一氣呵成、渾然一體。但更重要的是,即使沒有任何的詮釋、解讀和提示,《蟲洞》單純從聆聽性上,就能讓人感受到它的渾然一體,是那種聽起來就是概念專輯的專輯。
因為它像是一張專輯,也像是一個空間。
而讓專輯之所以聽起來就很概念的原因,恰恰就是因為律動。
律動很好理解,它就是節奏的另一種化身。再加上鼓鼓呂思緯本就是一個專業鼓手,這張專輯走律動路線,就更變得順理成章。但《蟲洞》作為一張律動型專輯,它比較特別的是,律動並不僅僅只是一種樂器、音色和演奏意義上的節奏。
在《蟲洞》這張專輯裡,鼓鼓呂思緯完全是用音樂的律動,作為創作和表達的引擎,帶動整張專輯的流動。要知道,在華語流行音樂的傳統中,旋律一直以來都是音樂創作的主線,節奏更多是一種輔助,像《蟲洞》這樣用節奏來驅動並主導音樂方向的專輯,真的是少之又少。
所以說,鼓手會唱作,真的不一樣!
也正是因為《蟲洞》以律動作為音樂的主導,使得專輯作品的節奏部分,有了更立體的層次,甚至在節奏的基礎上,拓展出很多旋律,這也使得整張專輯的聽覺,非常的與眾不同。
最先發布的單曲《樂高》,就是那種一聽就會被吸入的作品。整首歌曲以節奏律動作為音樂主線,透過節奏的變化和推動,再加上各種中東、南亞、非洲等等神秘異奇元素的拼貼,也讓作品呈現出一種神秘之旅的動態感,穿越光怪陸離、穿越靈魂深處。
作品中出現的嗩吶,更是點睛之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中國大陸地區的搖滾樂隊,偶爾能用好嗩吶這件樂器之外(比如崔健和二手玫瑰),寶島臺灣的音樂人,幾乎很少使用這件民俗樂器。而在《樂高》這首作品裡,嗩吶的出現卻是恰到好處,為異域的魔幻節奏,注入了東方的魔幻魅力。
《樂高》真的是一首音樂屬性非常強的作品,整首作品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衝浪,你並不知道下一個浪的高度,只有順著浪享受每一次衝擊,並且在這源源不斷的起伏中,領略排山倒海的可能性。這樣的音樂性,不得不說是和節奏主導的創作,有著莫大的關係。
鼓手會唱作、真的不一樣!
節奏王國還在繼續。《暫時停止呼吸》一開場的New Jack節奏,就讓人在腦海裡浮現出了太空舞臺,這種聽覺向視覺的轉化,也讓這一刻的“蟲洞”,引領聽者去到浮華的八十年代。Synth-Pop、Funk、Dance Pop、Disco、New Jack、眼花繚亂又此起彼伏,能量密度之高確實讓人可以大開想象力的腦洞,並且“暫時停止呼吸”。
專輯極強的音樂屬性,還體現在《超展開》這首作品。《超展開》就是一首攤開來寫、攤開來玩的作品,換一種說法,就是音樂性很開放。放克的吉他掃弦,充滿非洲風情的小打,還有Smooth Jazz掠過耳際的薩克斯,整首作品不斷展開、不斷展開,於是不斷別有洞天,直到最後的貝斯擊弦和通鼓齊鳴,更讓錄音室作品有了Live的質感。
依然要說,鼓手會唱作,真的不一樣!
除此之外,《蟲洞》專輯的音樂開放性,還體現在其中有三首作品,都找來了嘉賓Feat。《超機車》的Feat,是MATZKA。作為一張充滿律動的專輯,《蟲洞》的美感,除了通常意義上的旋律和節奏之外,還有一個就是速度,而《超機車》就是這張專輯體現“超速”快感的作品。
同樣是玩比較重的東西,《超機車》雖然有著重型音樂的架勢,卻並不對著模板複製。整首歌曲除了酣暢淋裡的“超速”感,更有作為創作人的靈氣和個性。在合成器、吉他、貝司、取樣及雙鼓的不斷推動中,鼓鼓呂思緯和MATZKA就像是兩輛輕騎在平行的“蟲洞”空間裡,輕盈地急馳而過。而作品本身,更充滿著作為創作者的本土氣質,椰風海韻、臺北街頭,就像年少的張震嶽,在這個時代的傳承。
有急馳也有悠然,和吳卓源合作的《跪了》,以及與萬芳合作的《先得方》,則在Jazz Rap的質感裡,將速度降了下來,用空間換時間、用細節換速度。
同樣是寫情歌,因為節奏律動的主導,讓《跪了》的愛意顯得生動又活潑,跳脫普通情歌的抒情套路,在搖擺的節拍中,將感情世界裡的道歉,演繹得輕鬆從容。高音號和合成器一高一低的獨特錯落有致,更是讓戀愛世界裡的小插曲,變成了一首夢幻曲。
萬芳加盟的《先得方》,在相似的Jazz Rap裡,又再降了一點速,萬芳聲音裡的文藝感性,更讓《先得方》這首作品,多了釋懷、灑脫、從容、釋然等等情緒,音符飄渺、情緒放飛,也成就了《蟲洞》專輯最為溫暖、治癒的一刻,也為音樂提供了一個慰藉的出口。
專輯最後的《<夜光家族>1996》,可以當成是整張唱片的Outro,它很容易被忽略,其實卻是《蟲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夜光家族》是臺灣地區的一個電臺節目,它類似於上海的《夜鷹熱線》、北京的《北京不眠夜》,或者杭州的《孤山夜話》。
這些節目,曾經在不同城市的夜空,撫慰過無數寂寞孤獨、輾轉反側的靈魂。時間一晃而過,那些曾經的傷痛與安慰,並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流逝,反倒成為了記憶的座標,一種超越時空的永恆。
《夜光家族》就像是一個入口,也像是一個出口,它代表著每個人的過去,也代表著每個人心頭的遺憾。由此展開一段時空之旅,大開腦洞、全新啟程,其實,只是不為人生留下遺憾。
鼓鼓呂思緯當然不用遺憾,作為個人的第二張專輯,《蟲洞》真的是一張脫離工業體系,甚至脫離傳統創作體系之外的專輯。不得不說,用節奏律動驅動的創作,真的和旋律性寫作又太多的不同。跳躍靈魂的創作思維、意想不到的旋律即興,以及以動襯靜的反向平衡,都讓《蟲洞》這張專輯充滿了一種活力的美感,並且讓人總是腦洞大開。
還是那一句,鼓手會唱作,真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