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米粒麻麻
-
2 # 認真的小花麻麻
1、性格。孩子成年後的性格基本上在3歲之前就已經定型3歲之後變化不大
2、智商。兒童的腦細胞組織在3歲之前就已經完成60%,這時期的兒童腦部具有很強的吸收能力。
3、三歲之前的學習活動將事半功倍。
4、身高。3歲之前是孩子身高發展最為關鍵的階段3歲之前對身高造成的損害將永遠無法彌補。
-
3 # 晴天麻麻
老百姓有一句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十二歲定終生”,也就是說三歲之前是一個人一生中關鍵期裡的最關鍵期。
生物學家洛倫茨提出“關鍵期”的概念,後來被心理學家用於人的生長週期中,人的所有能力形成都存在一個關鍵期。英國司各特伯爵夫婦攜帶他們的新生兒出海旅行,行至非洲海岸時遇到大風暴,船被巨浪打翻,全船人絕大多數都遇難了,只有司各特伯爵夫婦帶著兒子爬上了一個無人荒島,在無人荒島上司各特夫婦很快因病去世,只留下孤零零的小司各特。後來,一群大猩猩收養了只有幾個月的小司各特,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一天,一艘英國商船偶然在那裡拋錨,人們在島上發現了小司各特,此時,他已經是一名強壯的青年了,但由於他從小跟大猩猩生活在一起,他像大猩猩一樣攀爬跳躍,但是確不會用兩條腿走路,也不會像人一樣說話。
小司各特被帶回英國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也讓科學們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科學家們像教小嬰兒那樣教育小司各特,想讓他學會人所具有的各種能力,以便他能夠重歸人類社會。科學家們用十年的時間讓小司各特學會了穿衣服,用雙腿行走,但是,他始終不能說一句連貫的的話來表達他的想法,想表達他的想法時,他就會像大猩猩那樣吼叫。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幼兒時期是人類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二十多歲的小司各特錯過了學習語言的關鍵期,所以他永遠失去了這種能力。
不同時間孩子會形成不同的能力,而不同能力最終形成的時間都在6歲之前,也就是說孩子發展的關鍵期多在幼年期。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曾對近千名兒童做過從出生到成年的追蹤研究。結果表明:5歲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如果把17歲的智力水平看做100%,那麼孩子在4歲前就已經獲得了50%的智力,而且,孩子智力的發展,在12歲之後就發展非緩慢了,12歲以後再開發孩子的智力就比較困難了的,8歲時,80%的智力基本定型。
如果把一輩子的關鍵期看作是12歲之前的話,那麼12歲的關鍵期是在7歲之前,6歲之前的關鍵期在3歲之前,因此3歲之前是一個人一生中關鍵期裡的最關鍵期。“三歲老大,七歲看老,一十二歲定終生”,就是這個道理。
-
4 # 陽光語言矯正師
作為父母,如果在孩子3歲的時候,才發現不會說話這個問題,是相當失職的。因為發現的時間有些晚,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四處求助尋找機會,而我們語言障礙矯正師需要做的是查明真相,與時間賽跑,讓孩子的語言發育迅速回歸正軌。
一、 語言發育問題
為什麼說3歲孩子不會說話,這個問題發現的晚?因為從0-4個月就應該警惕孩子的聽力問題,沒有聽力語言發育會受到阻斷。6個月的時候可以發聲,這個階段可以觀察孩子的語音模仿能力是否正常,11個月可以觀察孩子的發音問題,早期的語言發音器官是否正常問題。1歲半左右可以從幼兒的詞彙量是否猛增,發現智力和認知問題。
因此,父母可以在幼兒2歲的時期,可以初步觀察是否語言出現落後,發育是否遲緩的跡象,雖然這些並不等於蓋棺論定,但基本可以為預防和干預提供一些必要支援。
早發現,早干預,是幼兒語言發育的不二法則,語言發育只有一次,時間不會給孩子第二次機會。
二、語言發育障礙原因
對於大多數寶Bora說,一般六七個月或七八個月就會叫第一聲爸爸媽媽了,一週歲左右就開始嘗試說話了。即使是語言能力發育較晚的寶寶,兩週歲左右也差不多學會說一些簡單的的話了。即使是能說出除了爸爸媽媽以外的幾組疊詞都是不需要擔心的,說明寶寶的語言能力正常。
但是如果快到三週歲了,寶寶依然不會說話,建議家長最好是帶寶寶去專業的兒童醫院做一個全面的檢查。然後根據檢查結果找出寶寶不會說話的具體原因。
1、從醫學上來說,快三週歲的寶寶還不會說話,只會偶爾開口叫爸爸媽媽,有可能是寶寶的智力發育遲緩,語言功能發育不全導致的,也有可能是寶寶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或者是寶寶患有自閉症或寶寶的舌繫帶過短、舌尖不會上翹等等,這些病理性原因都可能是導致寶寶不會說話的根源。因此建議家長最好是帶寶寶去醫院做個全面的檢查,排查寶寶不會說話的具體原因,從而對症下藥。
2、大多數寶寶快三週歲了還不會說話,很可能是由於成長環境導致的。比如帶寶寶的人跟寶寶互動太少?或者寶寶的成長環境過於安靜,沒有激起寶寶學習說話的興趣?總之,寶寶不會說話很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得到很好的學習說話的練習。
三、家長避免犯這些錯誤
家長並未認識到語言發育遲緩的不良後果及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延遲就診原因中家長認為兒童說話遲可以等等再說的佔47.12%;家長認為兒童說話早晚無所謂,以老是生病或工作太忙或子女放在老家照養、不便帶回等說辭而推遲就診的佔34.62%;家長認為兒童說話遲只是由於遺傳因素所致,不會有其他問題的佔12.50%;另外曾去查過聽力或去口腔科查過舌繫帶,家長認為只要聽力與舌繫帶正常就不會其他有問題的佔5.77%。聽力問題的確是影響兒童語言發育的主要問題之一,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則應常規進行聽力檢查,即使已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查者仍應進行聽力複查。但影響兒童語言發育除了聽力因素,還有兒童的認知水平、先天宮內環境及後天語言環境等。以上延遲就診的原因反映了家長的兒童認知發展知識的缺乏,進行相應的健康宣教很有必要。
四、語言障礙矯正師一點心裡話
語言是不同發育問題的一個敏感指標,一些發育性疾病、遺傳代謝病、聽力異常等早期就表現為語言發育落後,其中部分疾病透過早期診斷和干預可以明顯改善預後。3歲前大腦可塑性強,是腦發育及語言發育的關鍵期,但研究顯示語言發育落後患兒首診年齡大多在2歲以後,從發現語言問題到就診一般延遲半年左右結合本研究2歲前輕度語言遲緩兒童主要以表達異常為主,2歲後理解及動作性課題因子異常檢出率開始增加,可以推測早期的語言表達落後常不被家長重視,“貴人語遲”的思想,特別16~18月齡語言發育爆發期大多家長會持觀望態度,隨著症狀的進一步加重,才會引起家長重視。但干預時機的選擇直接影響預後,錯過或縮短了干預最佳時期不僅影響患兒發育甚至增加其家庭的精神及經濟負擔
回覆列表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所說的三歲決定孩子的一生,這可能是一些民間的說法,民俗的說法,其實主要就是與孩子早期教育有一定的關係,與家庭的環境,包括一些遺傳的因素,如果說全家人的脾氣,都比較溫和,對人有禮貌,然後做事情都是講道理,那麼我想孩子他潛行默化當中他都會能夠感受到這種氛圍,那麼孩子的性格可能會伴隨著他的一生的成長,都是這樣的性格,那有的家長就可能是脾氣比較暴躁,比如說像父母感情不合,在一起打打鬧鬧的時候,也是會影響孩子以後對待感情家庭的觀念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