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讀史青年

    看看明代初期火器部隊吧!

    洪武戊辰二十一年,三月,思倫發糾集部眾,號稱三十萬攻擊定邊,鎮守雲南的西平侯沐英率三萬騎討伐思倫發。兩軍對壘之際,雲南土蠻使用大象攻擊明軍,甚是鋒利。

    沐英設定火炮,火銃和強弩為三行,對敵寇發起攻擊,大象皆向反方向逃竄,重創敵軍;又將大軍分為三部分各由一位將領統率發動攻勢,大敗思倫發。

    沐英在此戰之中運用了火器進行軍事作戰,並充分發揮了火器的威力。同時,更具有意義的是,在火器發動攻擊時運用了三段擊的軍事戰術。明代時期,火炮,火銃都是單發武器,需要時間進行彈藥裝填,尤其是在火銃的使用中,這一問題常常導致己方部隊還未裝填好彈藥,敵人就已經衝至面前。所以,沐英設定火炮,火銃和強弩為三行。第一排進行射擊,完畢後快速退後,第二排立即補充為第一排繼續射擊,而退後的軍隊開始裝填彈藥,依次迴圈,持續發動打擊,保證了火器作戰的連續性,能夠更好的對敵人進行壓制。

    三段擊軍事戰術在當時火器的運用中,尤其是火銃、火槍無法連續射擊的情況下,彌補了其射擊速度慢並且裝填彈藥時間長的缺點,在連發火器未發明時是一種快速且持續有效的射擊方式。明朝洪武時期沐英運用的這種射擊方法早於日本出現八十多年,早於歐洲一百多年。

    永樂丙戌四年(1406)七月發兵征討交趾,張輔率軍在進攻多邦城戰役中,使用神機火器予以敵人重創。在徵交趾中,明軍還學習到了新的火器使用方法,並且得到了幾種新的火器裝備,新的方法遂傳入中原,明軍開始訓練操演。朱棣便整編了一支以火器為主的作戰部隊,這便是三大營的第三個組成部分——神機營。

    神機營編制仿照五軍營,也分為五軍。後來得都督譚廣馬匹五千,遂演練火器及隨駕護衛,將騎兵與火器相結合,即是神機馬隊官軍。神機營作為三大營中具備遠端攻擊和密集打擊能力的部隊,配合步騎作戰,與五軍營、三千營組成了明代初期強大的軍事打擊力量。對於此後明代火器在戰爭中的運用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2 # 起居郎雜記

    我是個軍事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單純的的火槍兵無法追擊騎兵,所以也不可能靠追擊來擴大戰果。

    如果就問題本身而言,這就答案了沒啥可說的了,但我想提問者應該並非是這個字面上的意思。而是應該解讀成笨重的純步兵,是如何給予善於機動的騎兵重大殺傷的。

    在有記載的戰例當中無非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騎兵人數佔優,又有不得不堅守的地域,喪失了大範圍機動的能力,只能硬拼一場。案例之一就是清軍曾格林沁的蒙古騎兵,對抗八國聯軍的八里橋之戰,當時清軍投入約5至6萬人,其中3萬騎兵,損失1000人(清朝自己估計為3000人)。法軍死亡3人,受傷17人,英軍死亡2人,受傷29人。

    第二,火槍兵只是誘餌,結硬寨打呆仗,時時給騎兵一種在努力一點就能搞定的錯覺。然後火槍兵的友軍完成戰略合圍,來打殲滅戰。成功案例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征討北元,朱棣利用善於打陣地戰,且意志頑強的全火器部隊,神機營打頭陣。在北元主力陷入膠著狀態時,親率主力給予致命一擊。

  • 3 # 南政昔風
    ▲火槍手

    起初的火槍兵對於騎兵的機動性是無可奈何,但這並不代表騎兵打的過火槍兵。所以火槍兵可以被佈置在防守陣地裡,這通常是在騎兵多自己數倍的情況下使用的策略。

    ▲在山谷伏擊敵人

    若是想大規模的殲滅敵軍,則要看將領的才能了,如果將領被動那隻能打防守戰,但如果我方將領神機妙算就可以將騎兵引進某某山谷,然後火槍兵就可以進行包圍殲滅。

    ▲明朝神機營火槍

    不過隨著火器的進步,火槍的射程也得到了提升,他們可以打到很遠騎兵,逐漸的超越了弓箭。這時的火槍兵足以直接向前推進,騎兵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夠了射程就可以直接打,讓騎兵輸的沒有任何怨言。

    ▲現代槍械

    到了現在,火槍兵更是壓制著騎兵,讓現在的騎兵擊敗不存在,就算存在也是墊底的地位,當然,這也可以說是時代的進步。

  • 4 # 薩沙

    大家知道為什麼直到二戰還有很多騎兵部隊嗎?

    比如日軍,還有騎兵旅團的編制。

    而且騎兵旅團並不是形式上的部隊,曾經多次參加過大會戰。

    為啥?

    就是騎兵相對步兵具有無法比擬的機動性。

    火槍兵也不能追騎兵怎麼擴大戰果?

    無法擴大戰果。

    火槍兵其實只是弓箭兵的升級版。

    以古代中原王朝對付北方遊牧騎兵來說,無非就是4個方法。

    第一,防禦戰。

    所謂擊破戰,就是頭疼醫疼,腳疼醫腳的方法。

    代表作是于謙的北京保衛戰。

    瓦剌騎兵大局入侵,在土木堡擊潰明軍。

    于謙以北京城固守,最終打退了瓦剌人的進攻。

    瓦剌人損失不少兵力,退回大漠。

    這種打法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其實毫無作用。

    因為騎兵都不會打呆戰,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騎兵一旦有損失,判斷不會勝利,就會撤退。

    第二,誘敵深入殲滅戰。

    代表作是趙國李牧大破匈奴。

    方法很簡單,不斷示弱,引誘匈奴主力長驅直入我方國境,然後使用步兵四面合圍,將其全殲。

    李牧誘敵示弱多年,然後合圍匈奴殲滅對方十多萬。

    匈奴總兵力才20萬,此次受到毀滅性打擊,多年不敢南下。

    然而,這種打法的要求太高,還要敵人蠢到上當。

    當時匈奴之所以上當,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唯一的領袖,而是各部落聯合,各自為政,指揮混亂。

    第三,驅逐戰。

    就是大秦將軍蒙恬一樣,一戰擊退匈奴300多里,然後修建長城防禦。

    匈奴畏懼蒙恬大軍,多年不敢南下。

    然而,這種打法其實無用,因為匈奴主力還在,隨時可能進攻。

    果然秦末漢初,匈奴就不斷入侵,差點把劉邦都幹掉了。

    第四,機動殲滅戰。

    代表作是衛青霍去病、竇憲、李靖等人的作戰。

    他的特點是用騎兵對付騎兵,使用大漢、大唐騎兵,以高機動性和更強的戰鬥力,深入大漠圍殲敵人騎兵主力。

    這種圍殲會造成敵人毀滅性打擊,甚至一戰可以將敵人徹底消滅。

    然而,深入敵人境內長期作戰,談何容易,必須又極為高超的指揮水平、強悍的部隊、強大的後勤供應才可以。

  • 5 # 瘋狗的輕武

    騎兵跑了就跑了丫,步兵本來面對四條腿的騎兵,怎麼都不可能擴大戰果丫

    19世紀以前的作戰風格還是排隊槍斃的野戰或者據點攻防的陣地戰為主,對面騎兵跑路之後,步兵按部就班的推進就行,但得小心跑路騎兵重新從側後迂迴。

    再者,騎兵在19世紀中期,尤其是線膛步槍普及之後逐漸乏力,畢竟這麼大個目標是線膛槍的好靶子,所以在戰場上多數作為一種機動力量存在,才不會傻乎乎的衝步兵陣。

    到19世紀末乃至20世紀初,騎兵更多是上馬機動,下馬打仗,擊潰對面之後上馬收割,打輸了就上馬跑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番茄花果太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