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漢民族傳統服飾,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始,到明末。有人說,每個朝代都在變服飾,從最初的衣裳,到明末形成豐富的服飾體系,都借鑑了胡服,可以說,漢民族傳統服飾這個概念不夠具體,應該說成“中國傳統服飾”,對此你有何看法?將清代服飾列為傳統服飾,可行乎?中國傳統服飾之服飾體系,又是什麼,請畫圖答之。
9
回覆列表
  • 1 # 七甜大聖

    我想最先要推動漢服復興的人們也並不是想讓滿大街的人都穿起漢服來。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現在我們肚子吃飽了,自然要思考文化方面。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服飾,尤其想到日本,凡盛大節日必著和服,而其和服卻是效仿唐服發展而來,改良創新,發展壯大,有了日本自己獨有的文化和標誌。而反觀我們,便有些慘淡了,自己的東西丟了,擱誰誰能好受?

    上個春晚,看到外華人給我們拜年,穿的是中國旗袍,欣賞的同時,更多的是心酸。外華人比華人更重視中國文化,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一個留學生,國外慶祝節日,各華人民盛裝出席,我穿啥?我不得不開始思考穿什麼不僅漂亮妥當,還能代表中國。

    曾經我們吃不飽飯,意識不到這些,現在不同了,這樣的意識興起,我十分支援。

    至於題主所問的清朝服飾,在此借用我急於表現的男票的話:“一個靠革命推翻的王朝,那個王朝的風俗絕對不能出現在下一個時代裡,這是政治性。”我覺得有幾分道理。

    願有朝一日,新年、中秋、元宵、端午,我們能美美地穿上中華民族傳統服飾,向全世界展示,嘿,我們這麼美,這是中國啊。

  • 2 # 花開似錦9513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家實力不斷的增強,人民的物質生活不斷的提高和豐富,自然對文化方面也有了新的看法。傳統文化又被重新提上日呈,對於漢服復興呢?我認為這只是一個表象,其根本的還是人們對以漢服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認同和發揚,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我覺得不應該拘於表面,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的是古人的智慧和品德。

  • 3 # 見聞觀察

    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符號,是文明的象徵。當代漢服復興展現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滿清以來蟄伏了近500年的漢民族夢醒時分重新崛起的標誌,反映了同胞們振興中華的心聲,值得推行,特別是傳統節日上和重大慶典活動中,很有意義很有必要。

    歷史以來,漢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所以具有上衣下裳、交領右衽、深衣特徵的漢服,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服飾。滿族服裝顯然不能代替漢服,辮子長袍是當年滿人奴役壓迫漢人及其他民族的見證,是鴉片戰爭以來華人在西方人眼裡的笑柄,是爺們至今仍不忍揭開的傷疤。

    漢服的推廣的主體應該由民間向官方和學術機構過渡,媒體和企業廣泛參與,形成全社會議論漢服、愛穿漢服、推廣漢服的氛圍和風氣。

    漢服的推廣不僅要復原,還要有創新,以方便人民日常穿戴和工作生活。

  • 4 # 文化課

    提問的主題是對當代漢服復興有什麼看法?這是一個十分矛盾的話題,一方面有人致力於漢服文化的復興,一方面新潮流極簡服飾思維勢不可擋。‘比基尼’所崇尚的人體原始美觀念貌似永無消退的跡象。復興漢服即代表復古主義,問題是復興漢服的最終意義是什麼?生產力可以提高?幸福指數可以提升?各民族可以和諧雜居相處?恐怕都不能實現吧。唯一的結果就是鞏固普及了漢服文化,利弊相衡可謂得不償失。

    至於有人說漢服傳承至今,其中融入了胡服元素,建議漢服統稱為中國傳統服飾。這個稱謂在沒有前提條件的情況下沒毛病,畢竟現今社會是由漢民族主導的多民族雜居社會。但是以胡服元素為依據更名非常牽強,要知道服裝的造型自古至今就是在各種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相互交流學習中演變而來的,服裝的命名是有某一群體共同接受並世代傳承的結果,先覺條件是具有本民族特色且具有排他性。

    中國的少數民族服裝相同的也汲取了其他民族服裝元素,但其本民族服裝總體特性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民族特色一目瞭然。漢服也同樣保持了本民族特色 ,但傳承出了問題。傳承問題沒有少數民族優秀。歷年春晚每當演繹民族大團結共祝新年的時候,少數民族著本民族服裝出境大大方方,唯獨裡面沒有漢服。箇中緣由需要大家思考。

    上圖為回族小朋友的童裝。

    本問題中的一個子問題。可不可以把清代服裝列為中國傳統服裝?這個建議是行不通的,首先清代服裝本身就是漢服演變過程中的一個節點,如同唐裝一樣,他們只是代表了中華服飾文明的一個歷史階段,而不是全部。

    歷史還在走,從沒想過停留。保持純真還是有所創新,漢服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孤獨。

    最後祝福愛漢服的朋友們:因為愛,永遠愛。

  • 5 # 斂螢師

    說明我們的精神文明在回覆唄 還不好嗎 這也是名族歸屬感在迴歸,知道自己來自哪裡,雖然很欣賞日本的民族文化,但是吧,我可不希望它在中國發光發熱,而且吧,漢服比和服好看多了,

  • 6 # 桐茗一生

    大力支援,需要復興,民族的文化,語文已經開始悄然興起,超越英語。漢服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學而思老師已經開始穿漢服講古文了,小學老師估計也會逐步開始。。很美,漢服穿起來。

  • 7 # 陳漢銘2

    謝邀!我覺得在當今社會,復興漢服既不可能,也無必要。首先,一個民族的服飾的產生和發展,是和當時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緊密相連的。現代社會已和古代完全不同,漢服已不適應現代人的生活,復興漢服已不可能。其次,推動漢服復興的人群,只不過漢民族意識強烈的一群人,復興漢服只是表相而已。因此,在現代社會,漢服作為民族傳統,在某些場合作為禮服出現,如在傳統節日,婚禮現場等場合。體現出後人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即可,大談復興實無必要。

  • 8 # 楓水流沙

    當代漢服復興,其實更多的是想喚醒華人的學習國學、傳播國學的一種行為吧。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越來越快,繁雜的漢服作為日常生活的穿著來說肯定是不太符合現在的快節奏生活了,在人們早上哪區區的一點點時間內,要靠自己把漢服穿戴整齊,基本是不可能的。

    現在的漢服復興更多的是起到為了加強國學傳播,加強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學習與流傳的作用。

  • 9 # 素衣玊禮

    漢服復興!

    首先我們要知道漢服復興的意義在哪裡!

    我是一位漢服同袍。眾所周知,中華文化五千年,漢服文化就在其中,始於軒轅皇帝,定型於春秋,盛行至明朝,衰於清。2003年11月22日漢服重現中華大地,至今漢服復興已有15載。漢服同袍(漢服復興志願者)越來越多,喜歡漢服了解漢服的也越來越多。

    漢服熱潮,其中意義我的看法慢慢道來。

    華夏復興,衣禮攜行,始於衣冠,達於遠博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拿我們都知道的茶道 來說。展示茶道文化總不可能穿西裝襯衫吧,有些人會說旗袍中山裝等等,但是我覺得 茶道文化幾千年,旗袍中山裝等等中華服飾只有百年曆史,何以承載?漢服發展至今4000年,著其衣冠,展示茶禮。謙虛、典雅之風我覺得漢服最適合不過了。其他的 古箏、古琴等等民樂器我覺得還是漢服最適合。文質彬彬。

    還有一個更大的意義!

    我們漢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唯一一個沒有民族服飾的民族,不是我們沒傳承,不愛惜,由於歷史原因,不得不拋棄。但那都不是事,重新拾起便好。百年來,我們漢人過自己的傳統節日都沒穿過自己的民族服飾,春節、中秋、元宵等等重大節日我覺得應該重視起來,著漢家衣裳,行漢家禮儀。

    為了漢服復興,望各位漢服同袍 理性面對任何事情。忍一時風平浪靜,莫受小人挑撥。做好自己,完善自己。

    漢服復興,任重道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情上的第六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