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雄財偉掠

    近代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迅速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由於其國內資源匱乏,無法滿足工業化所消耗的大量資源,對外擴張成為了其資本主義工業完善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完成對外擴張必然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支撐,而短時間內要完成軍事裝備的更新與提升,捷徑之一就是採購西方軍事強國的堅船利炮,所以外購西方軍事裝置是近代日本迅速滿足國內工業化程序完成對外擴張所採取的捷徑!

    反觀對岸的大清,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已經被鴉片戰爭的炮火擊打的滿目瘡痍,國內精英們也力圖維新變法,效仿西方完成工業化,無奈統治高層貪戀舊的統治秩序,撲滅了本就微弱的變革之火!面對越來越多的外部侵略與干擾,統治階層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不惜重金從列強那採購軍艦大炮,其最主要目的就是威懾列強,遏止侵略的目的!

    所以綜上,近代日本和晚清都外購軍艦大炮,其出發點是不一樣的!前者是為自身發展,後者是為自保!而之後各自的發展道路也印證了這一點,日本邊外購邊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短短几十年從一個軍事裝置採購商成為了一個鼎級的軍事裝置製造商,到二戰時期,日本的航母,戰列艦已經無人匹敵!而對岸的晚清,花光家底換來的先進裝備在甲午海戰中消耗殆盡!

  • 2 # 何義575

    日本購買軍艦是為了學習技術,並創新建立自己的軍事工業,如今日的中國買入俄羅斯軍艦的目的一樣。而晚清購買軍艦隻為買買買而己,當然在買的過程中官員可以貪完再貪,現在的三哥學得最象了。所以晚清完了,印度呢?

  • 3 # 北洋水兵

    總體來說,雙方購艦都走過彎路,但是日本則最後選擇了師從英國,因而其發展上較北洋海軍更合理。

    北洋海軍除了撞擊巡洋艦超勇級以及中國產法式岸防鐵甲艦平遠之外,以及穹甲巡洋艦致遠級之外,其他的主力鐵甲艦、巡洋艦都購買自德國。定遠級鐵甲艦兩艘,雖然鐵甲堡厚達14英寸,但是船小導致主炮炮臺距離過近,導致主炮射界受到影響;而且主炮屬於短管炮,使得主炮威力大打折扣;炮位少,缺少中口徑副炮;船小,改裝空間小。濟遠號巡洋艦,屬於德國的實驗產品,效能相當差。經遠級裝甲巡洋艦,炮位數量少,船體空間不寬裕,缺乏改造空間。平遠號岸防鐵甲艦,屬於法國岸防艦黃泉級的放大版,效能較差。撞擊巡洋艦超勇級,屬於老式巡洋艦,缺乏必要的防護。致遠級防護巡洋艦,也屬於船小炮少的這一型別,而且效能也一般,但是致遠級的出現標誌著一場海軍革命的開始,縱隊戰術又重新回到海戰當中。

    由此可以發展北洋海軍艦船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船小炮少,而且主炮口徑偏大,很多戰艦後甲板都沒有炮位。

    同時,北洋海軍又很好的錯過了19世紀90年代初的海軍革命,而日本則在這段時間購買並建造了大量的艦船,比如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洲、千代田以及三景艦等艦船,都是在兩舷佈置大量的中口徑副炮尤其是速射炮,比如日本旗艦松島單舷火力高達6門120速射炮。雖然松島那門320主炮大而無用,但是其火力仍然不容小覷。

    所以,如此對比的話,日本海軍在海軍建設方面更加合理。

    全文完

  • 4 # 海鏡清

    前期無疑是日本,中期各有千秋,後期是日本。

    前期(1880年之前):

    由於完全不瞭解近代海軍,清政府走了很多彎路。最初是執政的恭親王聽信海關總稅務司李泰國(英華人)的蠱惑,由李泰國全權負責,從外國購買7艘二手船隻、僱傭軍官水手,組建了著名的“阿斯本艦隊”。

    李泰國買的軍艦都是二手貨不說,效能也很一般(李泰國:查走私要什麼好船?),本來就不適合海防需要

    其實在李泰國的設想中,作為英國的原料輸出地和產品傾銷地,大清有英國罩著就行了,是不需要海軍的,“阿斯本艦隊”是用來為海關服務的,也就是查緝走私和打擊海盜,船隻本身效能平平不說,居然清政府無法插手人事和管理,成了只能出錢的冤大頭。於是在曾國藩等漢族地方督撫的強烈反對下,清政府只能將人員遣散、船隻變賣,算下來虧了70多萬兩白銀,只能當成花錢買教訓。

    而同期的日本,由於內部矛盾與外國威脅交織,幕府與沿海各強藩諸侯都很重視海軍建設,購買的軍艦普遍戰鬥力較強。例如幕府海軍旗艦“開陽丸”,排水量2590噸,備炮26門,在當時的遠東算得上巍巍鉅艦了。後期更是購買了2艘鐵甲艦“甲鐵”和“龍驤”。可以說清政府完全無法相比。

    日本購買的鐵甲艦(上圖)可以巡弋大洋,清政府購買的蚊子船(下圖)只能坐守港內

    1874年的日本侵臺事件,日本海軍雖然軍艦數量少,但憑藉2艘鐵甲艦給清政府造成了很大壓力,被迫選擇讓步。事後,恭親王又聽信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蠱惑,花了100多萬兩買了11艘據稱可以以小博大戰勝鐵甲艦的蚊子船,其實是不能出海作戰、只能防守港口的“水炮臺”。而日本則選擇繼續發展鐵甲艦,購買了“扶桑”、“金剛”、“比睿”3艘鐵甲艦,其中“扶桑”排水量3717噸,是當時遠東第一大艦。

    中期(1880-1887年):

    兩國都不同程度受了當時盛行的法國“新學派”影響,認為鐵甲艦笨重,裝備重炮的快速巡洋艦可以擊敗鐵甲艦。清政府因此購買了2艘“超勇”級撞擊艦,日本購買了1艘同型撞擊艦和2艘“浪速”級大型巡洋艦。雖然同樣“誤入歧途”,但由於日本投入更大,購買的軍艦效能也更好。“超勇”級隨著鐵甲艦的動力系統改進很快落後,“浪速”級卻直到甲午戰爭時期仍是強有力的軍艦。

    同樣是買能夠“剋制”鐵甲艦的巡洋艦,清政府買來的(上圖)很快就過時了,日本買的(下圖)則生命力更持久

    同時,由於受“新學派”影響較小,清政府並沒有放棄購買鐵甲艦的意圖。正逢新興的德國造船業為了開啟市場進行虧本大甩賣,使清政府得以用低廉的價格買到了2艘7300噸級的“定遠”級鐵甲艦和1艘2300噸的實驗性巡洋艦“濟遠”,從日本手中奪走了遠東第一大艦的位置。

    日本巡洋艦(上圖)的全速射炮化使其火力遠遠超過僅有少量重炮的中國巡洋艦(下圖)

    “定遠”級的回國刺激了日本。由於深陷“新學派”不能自拔,日本沒有購買鐵甲艦,而是向法國購買3艘大型巡洋艦,其中2艘“松島”級為重型主炮搭配速射型副炮,大量的速射炮使其成為甲午時期日本火力最強的軍艦;另1艘“畝傍”號由於採取全重炮配置,重心太高而失事,日本因禍得福,用其保險賠償改訂了1艘全速射炮配置的裝甲巡洋艦“千代田”號。從此日本海軍進入全速射炮巡洋艦時代。

    而清政府同期訂購的2艘“致遠”和2艘“經遠”級巡洋艦,仍採取全重炮配置,從而在火力上大大落後於日本海軍。

    後期(1887-1894):

    清政府沒有意識到海軍軍艦皆為單一重炮的缺陷,反而因海軍已經超過日本(其實只是噸位稍稍領先)而停止購買軍艦。

    第三階段,日本既有最快的巡洋艦,又有最強的戰列艦,清政府則什麼都沒有

    日本則由於引入英國海軍思想,開始擺脫“新學派”影響,認識到軍艦就像騎兵一樣,必須輕重搭配,缺一不可。於是一面訂購了世界上最快的新式巡洋艦“吉野”,一面又訂購了世界上最先進的2艘“富士”級前無畏戰列艦(原型是第一種前無畏戰列艦“君權級”)。此時雙方在外購軍艦方面的對比又回到了起點——不可同日而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恆大球員榮昊INS發訊息稱希望和球隊再創輝煌,還配上和卡納瓦羅合影,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