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argaret113

    平衡不!

    拿著最低的工資,幹著最多活。

    高階閒著沒事抽菸和誰聊天看手機玩遊戲,職位低在那拼死拼活,一個月工資相差1000-2000多。

    你能平衡?

    我們不行,是俗人,不是仙,我們也要吃喝拉撒,也會生老病死。

    該取消為什麼存在,給誰留的機會?

    黑打哪裡來?

    不合理東西留在世上,有人自然受益。

    也只能在這裡毫無用處地發發牢騷。悶悶吶喊一聲罷了。

    對於此等下作的事兒,只能搖搖頭,嘆到:生不逢時。

  • 2 # 化學研究

    職稱一直被大多數教師指責,認為應該取消職稱,減少職級之間的工資差距,原因就是晉級難,有些教師終其一生也弄不到一個高階職稱,這確實是令人遺憾的事。不過我倒是覺得凡事存在的就有其存在的道理,有人說高階職稱的老師幹活少拿高工資。這個現象確實存在,但是如果你看看他定級之前的工作呢,哪個高階職稱不是拼出來的,沒有點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沒有點實實在在的成績,他憑什麼評上高階職稱?其他人會服氣嗎?所以不要看他現在怎樣,這就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這就是一條奮鬥的路,爬到坡的頂部當然會休息一下,你也一樣。而且大多數評上高階職稱的老師年紀也都不小了,適當的休息也是合情合理,年輕教師只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總有一天你也會和他們一樣。現在很多學校在職稱問題上都是透明公開的,所以還是多從自身找原因,別和制度較勁,下一個也許就是你,而且國家也在積極的研究職稱問題的對策,相信存在的問題也一定會得到解決。很多年輕教師都是學校的教學骨幹,工作熱情高,工作量大,這都是正常現象,但是相信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所以別付出的多一點就抱怨,你的付出將是你超越別人達到頂點的臺階。加油吧!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3 # 圖騰狼30

    我們的職稱評定是你的產出多,就能走在前面!你不幹,活該一輩子升不上去。升職稱的條件比較高,達到就上,不需要看領導顏色!

  • 4 # 使用者55626959295

    我也是農村中學教師,我認為用職稱來進行考評教師是可以的,但有些評職稱的條件需要改革,如在評高階職稱時非要什麼論文發表,要有縣級的學術交流材料等,真有點強人所難,特別是論文發表,現在的論文發表,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必多談。我認為評職稱,高階職稱的名額要增加,最起碼佔一個學校教師數的一半。在考評方面應分為兩方面,師德師風方面和教師成績方面,有些教師專門抓自己的成績,而學校領導安排讓他做一些額外事,比登天都難,或者有些教師在路上遇到學生吸菸,他不會主動去教育,因為這不是我的學生,與我無關等這類的思想,這是師德方面的問題了,一句話,沒有把為人師表放在心裡,當然不會付諸行動,如果高階職稱名額增加,自己又真心教書,我相信一定能評上高階職稱,當這樣的好老師評上職稱後,他也會認真教學的,因為他教書是把一顆紅心放在講臺上的,並形成了習慣。當然十全十美的人是沒有的,也沒有十全十美的職業,自我安慰的認真工作吧!

  • 5 # 肥仔老師談教育

    我是肥仔老師!我來回答。

    本來呢,按照職稱的設計思路,教學和職稱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平衡。因為教學和職稱的相互促進的關係,才應該是他們本來的樣子。職稱的各種評審條件,能夠為教學的進步帶來動力。而積極教學,積極改變教學方法,教學方法不斷的進步,帶來出色的教學成績,也就是為評職稱積累條件。

    但實際上,職稱評審名額的爭奪,因為人為的關係,出現了不公。也就是說,往往獲得評審資格的人,並不是教學成績優秀的,也不是工作做得最多的人。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比較詭異的局面。一些獲得高階職稱的人,已經失去了奮鬥的原動力,因此工作起來比較懶散。學校似乎也知道這種情況,所以儘量少安排工作給這些人。我就當你獲得高階職稱的人是最有教學能力,但你的工作反而減少了是咋回事呢?甚至脫離了教學一線,這不是造成人才的浪費嗎?

    職稱與工資掛鉤的制度,是必須改革的。因為它不但沒有促進我們的教學,還極大的挫傷了我們教師的積極性。如果暫時想不到怎麼改革,那最起碼應該在獲得高階職稱老師的內部,設計一些競爭關係。目的是為了提高獲得高階職稱老師的工作積極性。

  • 6 # 動圓靜方

    如果我們總在評和不評二者間選擇,那邏輯就錯了。

    評職稱利大於弊,不贅述。

    我認為應該探討評職稱的條件。各地制定的標準不一樣,有些地方、有些學校的標準摻雜了太多私心、太多不公,老師們當然有意見。比如有的學校明目張膽地把任領導一年算的分很高,那哪有一般老師割的麥子?

  • 7 # 三味聊教育

    還別說,在“職稱問題"成為教師“吐槽”的熱點話題的當下,教師在對待“教學”和“職稱”的關係上,還真有必要捋一捋。

    正常情況下,教學是教師的本職工作,而職稱是上級對教師教學本質工作完成度的認可與嘉獎。前者是任務,而後者是對前者的評價。

    按這層意思呢,就是說:老師們平時只要一門心思地搞教學,只要把學生教好了,有了優秀的教學成績,上級是不會視而不見的。有了成績,要想的職稱也就自然會有!

    這才應該是最正常的教育現實!

    但現實卻讓許多教師將“教學”和“職稱"的因果關係弄反了:

    教師為了評職稱,拼了命搞教學,希望獲取好成績。為了有更多的機會獲取好成績,儘量多的接受教學工作,心甘情願地為學生犧牲休息時間補課、批改作業。甚至,為了評職稱,不得不幹一些與教學工作關係不大的事:寫論文、搞課題。為了評職稱,不得不放下自己熟悉的學生,外出支教……

    如此付出,不僅於教學無益,也許職稱的事依然沒個著落。

    因此,職稱制度需要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就是要理順職稱與教學的關係。讓教師安心教學,只要教出了好成績,就應順利地獲取相應的職稱。

  • 8 # Lance課堂

    一提到職稱,是很多老師心頭的痛,特別是很多年輕優秀的教師,在教育教學崗位上默默的付出,由於受高階職稱名額的限制,在中級崗位上待了很久,遲遲評不上職稱,自己的努力好像沒有得到回報,於是會產生抱怨的心理,影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該如何平衡教學和職稱的關係呢?

    老師的教學,是教育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代表教師水平和能力,也是職稱評定的關鍵。不少教師把精力用在評職稱方面,挖空心思研究怎麼快速評職稱,對於日常的上課、備課和批改作業等,採取敷衍的態度。結果竟然比那些認認真真教學的教師早評職稱。這種現象不利於教師隊伍的發展,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越來越得不到重視,教育教學質量也得不到提高,最終讓學生的發展和國家的教育事業受到損害。

    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教育教學落實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現目前一個普遍現象,評上高階職稱的教師,不發揮他們的學科特長,有的高階老師,甚至從事著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真的讓人痛心,浪費了教育教學資源。我知道的一位老師,10年前,為了評職稱,一部分材料弄虛作假,學校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順利地評上了高階職稱。評上了高階職稱之後,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工作了兩年,就離開教學第一線,從事著後勤的打雜工作。

    為了更好的平衡教學和職稱的關係,在對教師進行考核時,把職稱和崗位相匹配的情況作為重點考核內容之一,解決崗位和職稱嚴重脫節現象,有利於教育教學健康發展。

  • 9 # 陳老師和你說

    努力把教學工作做到最好,這是每個教師的職責,努力把對每個學生的成長和教育放在自己的教學中,這是每個教師一輩子都在研究和要完成的任務。教學工作過得硬,評職稱就有說服力。當然評職稱各省各地還會有不同的條件和要求。但是無論怎樣,把教學工作盡職盡責是每個做老師的必須。

  • 10 # 1143160127吳世金

    “教師該如何平衡教學和職稱的關係”?這樣的話題,現在趨於平靜。

    前些年,一些好事者,把這樣的問題放在網上炒作,確實收到了一些效果,反映了一個時期,人們關心的事情,關心的熱度。

    教師,畢竟是一個行列,針對一個行列的關注,是有限的,也是微不足道的。

    這樣的問題,人們的關注熱情,就只是曇花一現,逐步淡出人們關注的視線。

    “教師該如何平衡教學和職稱的關係”,?這是教師個人的問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作為教師,可以說,在其位,謀其政。

    在教學與職稱的問題上,教學是教師的本質工作,不管你是否熱愛教育,都必須努力去完成教學任務。

    退一萬步講,就是把教學當成謀生的手段,也必須在完成教學任務以後,你才有資格謀求生活的手段。

    職稱,與教學不是平行並列關係,是不需要平衡的。也是無法平衡的。

    教學決定職稱。這是無可厚非的。教學任務完成不了,與職稱就分道揚鑣了。

    職稱,是對一個人教學的肯定,對一個人教學的鼓勵,鞭策,對一個人教學的回報。

    但是,一個人的教學回報,不是成正比例的。教學與職稱,不是完全對應的。

    因為這些鼓勵,鞭策的存在,決定了職稱不是所有人的福利,存在激烈的競爭。

    教學是教師生存的根本,職稱,是教師的一種物質待遇。失去了教學的根本,一切都是徒勞的。

    職稱,是教學成果的最後總結。可以沒有職稱,不能夠沒有教學。

  • 11 # 音樂教育工作者

    這個問題隱含不良目的!

    教學能力水平的提高是永恆的話題。

    職稱是國家對教師德能勤績的考核評定政策。

    二者相輔相成,非平衡關係。

  • 12 # 雜談才財柴

    這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事。教學能力是評職稱的必要條件,是評職稱時重要的一項。職稱是教學能力的體現方式之一。

    當然,教學搞好了不一定有職稱。有些人,教學不怎麼樣,也評上了高階職稱。這些都屬於不正常的,普通教師也沒辦法解決,只能寄希望於相關的管理部門。我們要說的還是如何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

    評職稱首先需要一些硬體,其中有一些是和教學緊密相關的。比如優質課、論文,甚至有的地方有筆試、口試,如果教學水平高的老師,這些都不是問題。所以平日裡多研究、多琢磨教學,把教學水平提上去,把教學心得寫下來發表出去,去參加各級各類的教學比賽。等到了評職稱需要的時候拿得出來。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會在過程中結識教研員以及其他學校的優秀教師,他們同時也是職稱評審委員會的成員,對你評職稱是有決定權的。

    我記得在我高階教師答辯的時候,三個評委裡面做主評的就是我們這裡最有名的一個特教。我在一些會議上尤其是我在參加評優課的時候,和他有過多次的交流,他對我的印象非常好。所以答辯後遇到他時,我問他“我能過吧?”。他就和我說“誰都不過也得讓你過啊,否則怎麼好意思再見你?”

    有人說除了教學相關的東西,我還需要一些榮譽證書啊。在教務系統,優秀教師之類稱號,一定不會頒發給教學特別差的老師吧?不正之風除外啊,咱也解決不了。但是如果你沒有背景,教學還啥也不是,那不就更沒可能了?

    所以說,作為普通教師,要想評職稱,必須把教學搞好。至於搞好了教學,也沒評上,那就不要計較了。否則傷心傷身。咱努力了,問心無愧,學生喜歡,家長滿意,同事敬佩,領導賞識,夫復何求?

  • 13 # 視框

    教學和職稱不是一對並行的關係。

    教學與科研才是並行的關係,在我們的教學過程,科研是促進我們對教學工作的思考,反思與總結經驗的學習過程,從而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工作,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對自己教學工作的研究,科研不是空的,不是應付職稱,是要紮紮實實的研究我們自身的教育工作,改進我們的教育。

  • 14 # jyw1953

    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既是一種崗位要求,也是自己事業的最重要環節。而職稱就本人而言,既與自己的收入直接相關,也是社會對自己價值的認可。所以,重視職稱的晉升天經地義,無可厚非。

    但君子謀財,須得有道。作為教師,紮紮實實搞好本職工作,在德、能、績、效、勤諸方面做強自己,這是獲取較好職稱的基本途徑,若忽略了這一點 ,甚至僥倖投機,用旁門左道謀取利益,不僅有損人格 ,與教師身份不配,而且未必得逞。

    當前,社會上,教師隊伍中對職稱制度詬病很多,質疑必要性與合理性,甚至達到攻擊的程度。但我認為儘管存在好多問題,但職稱機制的積極作用和總體運作過程不容否定。

    比如,職稱與收入掛鉤,評職稱對論文、課題、教研活動的一些剛性要求,這些本來就很合理,而有些人硬要說成不公平,不利於紮實教學,鼓勵弄虛作假。其實,教學不僅僅是上課,上課不僅僅是辛苦,不僅僅是分數,它需要新的理念,需要科學的方法,教科研工作就是為教學作理論支撐。寫論文,做課題怎麼就不紮實呢。反過來,只滿足於上課,沒有好的理論指導,好的方法支援,談不上教學的高效,即是學生一時分數還高,但也可能浪費了更多精力和時間,沒有體現全部的教育教學目標實現。

    所以我認為,所謂平衡支撐和教學的關係,根本上說就是按照教育方針,紮紮實實實現教師的專業成長,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這樣,綱舉目張,水到渠成。

  • 15 # 公者為大

    首先要有一個平衡的心裡,任何事情不是強求,其次要努力奮鬥,最好是努力工作,相信再不公平的社會風氣,總有默默無聞的創業者支撐,再黑心領導,他總得靠辛勤耕耘的實幹家給他們掛上輝煌頭銜,因此說只有付出,才有收穫,也可掙得高階職稱。不過把教學職稱與教師工資掛鉤是一種極其不合理的管理模式。相信西方這種管理總會有更好的方法代替,曙光不會太遠的。

  • 16 # 人生如歌8762327

    評職稱和教師待遇密切相關,職稱對於廣大教師來說是繞不開的話題。縱然職稱是個“香餑餑”,由於名額有限,不是所有老師都能如願以償評上職稱。那麼作為老師,該如何平衡“教學和職稱”之間的關係?

    教學和評職稱,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係。畢竟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各項評選活動都是以此為大的權重。理論上講,兩者是不存在衝突的。努力搞好教學,取得成績,能為評職稱增加籌碼;評職稱的過程,學更多教學理論,做更多教學研究,可以提升教學水平。教學成績好,還為評優評先做鋪墊。此為準備積累階段,為爭取打分進入晉級梯隊的前列。此可為硬體建設吧,然後靜待機會的到來。

    做為教師本身而言,還是要多吸收正能量,與時俱進,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提高文化水平和業務能力,做好本職工作,讓領導、同事和學生認可。這樣的教師,領導再有傾向性也不會視而不見。

  • 17 # 使用者星火燎原chgfc

    這個“關係”不是靠教師自己“平衡”的,而是由行業規律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平衡”的,教師只能尊重和遵循其規律“關係”;也就是教育與“教學”實績和能力及教齡是“職稱”的前提條件,而“職稱”則是“教育”與“教學”實績及教齡的結果,然後“職稱”理應(能動地)反作用於(即促進)教育與“教學”的實績(效果)。

  • 18 # aa不以物喜

    好像在很多是的眼裡,注重職稱的人,就是掉到職稱眼裡不注重教學一樣。

    其實,職稱和教學是相輔相成的,一點不存在我注重搞職稱就忽視教學一樣。

    職稱評審中加分大項就是獎勵,獎勵包括各種內容,有綜合榮譽,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骨幹教師等;有本學科競賽獲獎;有指導教師和學生獲獎;有教學成績等教學成果;當然課題也是加分項。

    這些獎項的獲得跟自己的教學成績,管理班級的能力不無關係。

    我記得剛帶第一屆畢業班,平時成績也可以,但是在5月底的評選時各項的優秀都跟我沒關係,預設太年輕的不給,不過當年高考成績一出來,我帶的班上線人數比其他平行班多了10個,然後這樣學校就給了我縣優秀班主任的榮譽。

    你獲得的各項榮譽不是憑空來的,那是你平常對教學對工作所付出的一點一點積累過來的。

    我有些同事更加,學生身體不舒服,家長打工不在身邊,是她那幾天的時間照顧那個學生,給她做飯送飯,不僅班主任工作如此細心,教學也是一把手,所以評選市級優秀班主任領導老師首先想著她,這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就是這樣靠著教學工作的表現,才不斷獲得了職稱所需要的綜合獎,學科競賽獎,教學成績一等獎。

    在自己的努力下,我們這一批老師積累足夠多的榮譽,自然申報職稱優勢明顯。

    有些沒得評上高階職稱的老師總會說一些話亂帶節奏,說高階老師只會鑽營,功利性強,不會教學,我不敢保證全部高階教師都是教學能手,但是就我看到我們學校的,絕大多數人的實力是很強的,無論是工作態度還是工作強度。

  • 19 # 愛生活的高山明月

    教學是自己的事業,自己的職責。面對那麼多求知若渴的學子,容不得自己懈怠。所以不論自己評沒評上職稱,都應該認真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任務。同時也應該相信,付出了必有回報,認真工作必出成績,那也是評職稱的硬體。沒有後臺就憑成績說話,如果你很優秀,師生都看在眼裡,領導也心知肚明,你離評上職稱也就不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庫裡受傷缺席比賽勇士戰績糟糕,而杜蘭特缺席比賽勇士戰績照常,杜帶隊能力不如庫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