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葉輕舟85

    特作回答。中藥方劑中的君、臣、佐、使是中醫方劑組方的基本原則。它早在《內經》中已經提出,如:“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為使”。元代李東垣說:“主病之謂君,兼見何病,則以佐使藥分別之,此制方之要也”。這又進一步指出主病兼病用藥的配伍方法。

    君、臣、佐、使現又稱“主、輔、佐、使”。說明藥方中藥物配伍的主從關係,也是方劑結構的重要環節,既又明確的分工,又有緊密的配合,進而發揮應有的治療效果。一個療效確實的方劑,必須是針對性強,組方嚴謹,方義明確、重點突出,多而不雜,少而精要,絲絲入扣,直搗病所,達到藥到病除的目的。

    君(主)藥:——是針對病因或主證而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臣(輔)藥——是協助主藥以加強治療作用的藥物。

    佐藥——1、治療兼證或次要證候的藥物。2、用於因主藥有毒,或藥性峻烈須加以制約者。3、反佐作用,用於因病勢拒肖須加以從治者,如溫熱劑加入少量寒涼藥或寒涼劑加入少量的溫熱藥,消除寒熱相拒,藥不能進的現象。

    使藥——為引經藥,或調和藥性之藥物。

    李東垣在《脾胃論》中說:“君藥分量最多,臣藥次之,佐藥又次之,不可令臣過於君,君臣有序,相與宣攝,則可以御邪除病矣”。在臨床上還要根據辨證立法的需要而定,這樣才適合病情,發揮更好的療效,一般主藥少,而輔佐藥較多。

  • 2 # 三月森林

    嚴格意義上說,不能在分子層級上知道藥物成分,不能透過計量單位計量的中藥藥性和君臣佐使的配伍方法,無論它們之間起什麼作用,都不應該用這種藥物給人治病。

    在過去幾千年裡,認不清藥物到底是什麼成分組成的,可以理解。用“君臣佐使”對藥物配伍,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可以理解。在現代科學認知出現以後,這種稀裡糊塗的配藥方法,早就應該清理退出醫療行業。

    首先,我們來看看中醫在藥物屬性上的混沌劃分

    中醫藥理論中,關於藥物性質,中醫將藥性分為“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有毒無毒、禁忌”等幾種。

    四氣也稱四性,是指藥物“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性質;五味是指“酸、甘、苦、辛、鹹”;升浮藥具有昇陽、發表、祛風、散寒、湧吐、開竅等向上向外作用;沉降藥則具有清熱、瀉火、瀉下、利尿、消食、驅蟲、平肝、止咳平喘、收斂固澀向下向內的作用。

    從中藥藥性定義及劃分明顯可以知道,這些描述都忽略了藥物成分到底是什麼。

    以石膏為例,看看中醫與現代醫學對石膏的藥性認識有什麼不同?

    中醫認為石膏“性涼,有清熱解毒功效”。石膏成分是什麼?清熱解毒的作用過程是什麼?機理是什麼?這些問題中藥一概不清楚。知道“石膏性涼,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就能配藥治病。

    敢問大夫,對於藥物石膏的這點了解,你也真敢用石膏配藥?就問讀者,你也真敢吃這樣的懵古大夫給配的藥?

    下面是現代醫學是對石膏的認識:

    石膏泛指生石膏和硬石膏兩種礦物。生石膏為二水硫酸鈣。成分為:CaO 32.5%,SO3 46.6%,H2O+20.9%。成分變化不大。常有 粘土 、有機質等混入物。有時含SiO2、Al2O3、Fe2O3、MgO、Na2O、CO2、Cl等雜質 。

    兩種石膏常伴生產出,在一定的地質作用下又可互相轉化。醫學上,作為藥物的石膏,是指生石膏。

    藥物石膏的作用機理:

    1.解熱作用:具有迅速但維持時間較短的解熱作用, 對傷寒菌苗引起的發熱兔, 5g/kg生石膏的降溫效果與0.2g/kg安替比林相似,以服藥後半小時體溫下降為顯著, 在1~1.5小時作用最強。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小劑量石膏浸液對於離體蟾蜍心及兔心有興奮作用, 大劑量則產生抑制作用, 換液後心髒可恢復正常。

    3. 對平滑肌的作用:小劑量石膏上清液使家兔的離體小腸和子宮振幅增大, 大劑量則緊張性降低, 振幅減小。石膏還可以使小鼠尿排出量增加, 小腸推進功能減慢, 並增加大鼠和貓的膽汁排洩。

    4. 其他作用:石膏內服經胃酸作用, 一部分變成可溶性鈣鹽, 至腸吸收入,能增加血清內鈣離子濃度, 可抑制神經應激能力(包括中樞神經的體溫調節功能), 減低骨骼肌的興奮性, 緩解肌肉痙攣, 又能減少血管通透性。

    石膏在體內 ATP 存在下, 經酶和 APG 的作用, 產生硫同位素的分餾, 使34S 的血藥濃度增大, 從而起到抗病毒作用。

    上面藥理作用盡管枯燥冗長,但是,說明現代醫學對於石膏的作用機理的重視及研究深度。

    現代醫學嚴格的藥物審批標準,是確保藥物安全有效的基本保障

    在給人治病用藥上,再怎麼細緻和嚴格要求,都不過分。相反,不明白藥物成分、作用機理的中醫配藥,其用藥安全和有效性,基本上是無法得到保證,甚至是不負責任。

    在現代醫學出現之前,把藥物藥性分為“四氣五味、升降沉浮,歸經、禁忌毒”,講究“君臣佐使”配藥,還說得過去,畢竟聊勝於無。

    現代醫學出現之後,對於藥物,必須在分子級別上搞清成分、作用機理、毒理和毒副作用,必須有對照實驗資料。唯有如此,才能確保藥物安全、有效。

    中醫藥的藥性劃分以及“君臣佐使”的配藥方法,連基本的安全標準和有效性檢驗都沒有,實在難以達到現代藥物的核準標準,早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 3 # 腰間盤突出獨特調理

    每次看到這樣無腦的文章,都驚歎不已!小編講成分,咱就一起來探討成分,感冒了,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會讓你多喝點水,那麼請問,喝冷水還是熱水?按照小編的成分觀點,應該是都一樣吧,因為冷水和熱水成分一樣,那真正答案呢傻瓜都知道,而且感冒多喝水和水的成分毛關係都沒有,就是起到發汗和加快代謝的作用,是不是?再舉個類子,小編的女兒送到幼兒園,為什麼必須是幼兒園老師教呢?那我們看看幼兒園老師的“成分”,有專業的幼教知識,是不是就這一個“成分”,不,她們還知道怎麼談戀愛生孩子,按照小編的成分觀點,幼教老師的這些“成分”是不是需要全用上,把怎樣生孩子也教給你女兒呢?是不是自己想想都可笑?成分成分,中藥的根和莖成分是不是一樣?

  • 4 # 大象愛養生

    君臣佐使是中藥處方中的常用配藥方法。它非常形象了用藥過程中各種藥材的位置和用途。就像球隊一樣,有前鋒中鋒後衛之分一樣,或者說像行軍打仗時一樣,有皇上有將軍有士兵一樣。

    拿到一箇中藥處方,要想知道藥物的君臣佐使,那你必須有一定的中醫藥基礎。需要知道你的病症,就以你的咳嗽為例,君就是主治你咳嗽的藥物,多是利於肺經,因咳嗽是屬於肺經問題;臣是讓君藥效提升或者充分發揮的藥物,佐是針對咳嗽傷及器官的治療藥物,可能是健脾或是滋陰,因為肺氣長期損傷會傷及脾和累及腎,而使則是藥引子,引導藥物往患處走,或是規避藥物的副作用,比如藥物如果偏寒,則使就負責祛寒溫補,藥物如果偏燥,則使就負責祛燥。但同時需要保證不會影響藥效,也不會有相沖之藥。

    一個好的中藥處方,是非常講究的。所以人們稱讚中藥處方好時才會有說增無可增,減無可減之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貴的衣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