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讀書的小芳

    慈禧與恭親王戮力同心,一舉粉碎以肅順為核心的顧命大臣集團。僅四個年頭,雙方把政治盟誓寫在了年號“同治”之上,但這來之不易的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後來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慈禧把恭親王雙開,政治同盟瞬間瓦解。

  • 2 # 歷史兵說

    中國歷史上,如果說最有手段和心機的女人是誰?估計除了慈禧還是慈禧。

    1861年,咸豐皇帝剛剛兩腿兒一蹬,慈禧便聯手恭親王奕訢,乾淨利索地幹掉了礙眼的八個老頭兒。這一年慈禧26歲,奕訢28歲,正是乾柴遇烈火慾望燃燒的年紀,所以,民間那些沒事幹的草民和臭酸文人就胡亂猜測人家慈禧和那個鬼六子上了闖偷了情!不過,沒有史料記載過慈禧紅杏出過宮牆,至於民間傳說的可信度幾乎為零。

    有權利的地方就有合縱。剛成寡婦的慈禧想穩固自己就必須要聯合奕訢;而奕訢開出的條件就是要給他死去的老媽一個皇后的名分。於是一拍即合,辛酉政變成功,八個小老頭的腦袋落地了!

    不過,世上最難琢磨的是女人,尤其是上了年紀又有權有勢的老女人。隨著慈禧從政經驗的不斷豐富,踢開奕訢這塊絆腳的石頭的時機也已經成熟了。

    第一次鬥:

    1865年3月,身為太后的慈禧利用言官的一道破摺子,發出了罷黜奕訢的懿旨,稱鬼子六妄自尊大,目無君上,革去一切領導職務,回家去反省。

    第二次鬥:

    1881年3月,地位本就在慈禧之上的慈安皇太后猝死,找咸豐去了。這樣一來,慈禧與奕訢之間的權利默契被徹底打破。馬上,慈禧又踢了鬼子六一腳,革去奕訢一切職務,告訴他回家養病。

    最後這一次,搞得鬼子六奕訢挺傷感!他在他自家花園的閣榭前,寫了一首詩,其中有這麼兩句:“手拍欄杆思往事,只愁春去不分明。”

  • 3 # 財經檔案館

    1861年8月,咸豐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留下遺詔名八大顧命大臣與兩宮太后共同掌權。但是,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並不把太后放在眼裡,雙方的矛盾不斷加深。另外,恭親王奕訢也被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也對咸豐帝的安排不滿。

    因此,慈禧(生於1835年)認為聯合恭親王(生於1833年),打掉肅順等八大臣是最好的選擇。但如何聯絡恭親王是個難題,慈禧與慈安太后共同密謀,以心腹太監安德海犯錯為由,痛打了他一頓並順勢趕走了他。這是一招苦肉計,安德海隨即帶著密諭疾馳回到北京。見到恭親王后,又聯絡了慈禧太后的妹夫醇親王奕譞,當時唯一沒有進入顧命大臣行列的軍機大臣文祥。在肅順等人陪著咸豐帝的靈柩回到北京時,已安排好了政變的各種事宜。

    1861年9月,當肅順等返京以後,兩宮太后及恭親王隨即發動了政變,肅順等八大臣被處斬,被賜自盡或被流放。10月1日命恭親王為議政王,在小皇帝即位後,11月1日下旨《垂簾章程》,於是晚清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正式開始,歷史上稱為“辛酉政變”。

    恭親王同時被授予議政王,擔任領班軍機大臣、領班總理衙門大臣。但是恭親王在掌權後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並透過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外國列強交好。並且,滿清歷史上出現過多爾袞作為攝政王執掌大權,威脅皇權的先例。因此垂簾聽政初中期,慈禧與六王爺更多的是政治對手,有私情的可能性極低。

    終於在同治四年(1865年),因慈禧與慈安太后共同的猜忌,利用將醇親王奕譞(慈禧的妹夫,光緒帝的父親)引入軍機處牽制其權力,利用朝廷其他大臣的猜忌及彈劾,恭親王被革除議政王頭銜,但依舊身處權力中心。

    恭親王被革除議政王后,慈禧聯合醇親王在朝廷的勢力及權力日盛。東太后慈安於是又聯合恭親王,竭力避免慈禧太后專權。對於東太后慈安的德行與行事風格,老百姓多有贊同,民間甚至出現了“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的說法。因此慈安與慈禧有矛盾,但最主要的有兩件:

    1、誅殺安德海,朝野稱快。清朝制度:太監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監,他依仗寵信,胡作非為,肆無忌憚。同治八年(1869)8月,安德海請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衣,獲許可。但他一路招搖,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拿獲並迅速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護,但慈安立命誅之,結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當時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2、立阿魯特氏為皇后。1872年,同治帝已17歲,需立後成婚。慈安看中了阿魯特氏,而慈禧看中了富察氏。兩人各執己見,最後由同治帝自己決定。結果同治帝採納了慈安的意見,立阿魯特氏為皇后。此事表明慈安在宮中、同治帝心中的影響力勝過慈禧。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慈安太后暴崩於鍾粹宮,死因成謎,葬於普祥峪定東陵。慈安死後,恭親王與兩宮太后聯合執政,平定太平天國、捻軍、西北、西南及新疆的叛亂,國家動盪局勢得以好轉的局勢,馬上起了變化。恭親王再無依靠,不斷受到慈禧的排擠,終於在光緒十年(1884年)因中法戰爭失利被罷黜,史稱“甲申易樞”。

    恭親王被罷黜後,醇親王擔任領班軍機大臣和領班總理大臣,對慈禧百依百順。慈禧這才大權獨攬,一改以前重用有才幹之臣的政策,啟用的多為諂媚無能之輩。但此時的慈禧與恭親王均已介五旬,不太可能再去發展私情了!

  • 4 # 有得觀史

    說恭親王奕訢和慈禧有姦情,無非是叔嫂合謀發動辛酉政變,幹掉了輔政八大臣。但是,叔嫂聯合只是為各自利益,臨時搭建的利益共同體。辛酉政變成功後,他們各自得到了想要的權力,於是就開始鬥爭,如果恭親王和慈禧有姦情,他們應該相互謙讓,或者至少恭親王要讓著慈禧,事實上根本沒有,兩個人表面上聯合,暗地裡始終處於鬥爭狀態。

    恭親王洋務運動搞得風生水起,慈禧也想參合參合,奕訢嘴上沒說心裡說,老孃們參合啥呀!老實兒在宮裡待著得了。慈禧可不這麼想,她覺得奕訢遮她的風頭,要殺殺他的氣焰,於是借言官彈劾,以“查無實據,事出有因”罷了奕訢的官,一擼到底。奕訢幹得不錯,朝廷上下都為奕訢說情,慈禧又恢復了奕訢的官職,但議政王身份沒恢復。

    奕訢無緣無故被罷了官,心裡不舒服,就想找個機會反擊一下。機會終於來了。同治皇帝要大婚,慈禧的紅人大太監安德海藉口給同治置辦大婚禮服,外出到江南遊玩,藉機搜刮財富。大清朝有規定,太監比不許私自出宮。恭親王爭得慈安和同治皇帝的同意,下令沿途追殺安德海。安德海到了山東,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捉住殺掉。

    打狗還要看主人,奕訢殺了安德海就等於打慈禧的臉。但安德海有錯在先,而且奕訢有慈安支援,慈安是咸豐的正宮,地位比慈禧高,慈禧沒辦法,只好忍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不,小人報仇十年不晚,慈禧心說,奕訢,你等著!

    同治皇帝駕崩,無子嗣,奕訢想讓自己的兒子載溦繼位。恭親王奕訢號稱鬼子六,政治手腕非同一般,要是讓載溦當皇帝,奕訢父子倆一定會控制皇權,那樣以後就沒慈禧啥事了,慈禧能幹嘛?她把選皇帝變成為同治選後代,把國事變成家事,最後選了載湉當皇帝,就是後來的光緒。慈禧打破了奕訢的希望。

    慈安太后薨逝,奕訢的靠山沒了,慈禧藉口中法戰爭失利罷了奕訢的官,這次又是一擼到底,讓奕訢徹底回家抱孩子去了。

    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大清風雨飄搖,慈禧無力扭轉乾坤,於是寄希望於恭親王奕訢,但是,這時的恭親王垂垂老矣,已經沒有什麼作為了。

    慈禧和恭親王奕訢,純粹的政治對手,道不同不相為謀,試想他們兩個怎麼可能在一個床上滾床單。要說慈禧和榮祿還有可能,畢竟他們倆關係密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腥紅之月系列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