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葛振勝1

    謝邀答。在早頭裡(以前之意),臨近年關或大正月裡走親戚一般到是四盒禮。四樣禮物,每樣四件(可以根據親厚程度適當調整每樣多少,但不能送單兒,必須是雙兒)。價碼可以根據有無老輩人,或者是考慮到老成少之代人的各方面增減禮品數量。但四盒禮的禮數是不輕意改變的,以此證明對親情的重視。現今都是用錢,錢多錢少看關係深淺了。有錢能使鬼推磨嘛,錢能擺平一切的。

  • 2 # 雲淡風清1883506

    說起走親戚的風俗和講究,從時間、先後順序到送的禮物等,可是有著很大的學問,下面由我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一,走親戚的時間

    一般是正月初二至正月十六日。

    二,走親戚的順序

    走親戚的約定俗成次序是:外甥走舅家門,女兒攜婿回孃家,然後是去伯、姑、姨、姐家。除特殊情況外,都要及時回拜。

    大年初一:晚輩向長輩拜年

    拜年一般先從家裡開始,晚輩向長輩拜年,恭賀新年,安康快樂。

    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相互登門拜年,逗留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除了吃壽酒外,大年初一不走親戚的,一般都在家裡吃團圓發財餛飩的。

    大年初二:女婿、女兒及小孩必須到岳父岳母家拜年,要帶好禮物。

    大年初三開始走其他的一些親戚。

    都要事先聯絡好,以免摸個冷大門。現在不是流行春節旅行到外地過年嗎?

  • 3 # 愛嘻哈的三味書巫

    如今年味越來越淡,但是回想起來小時候走親戚的一些風俗,還是覺得很有意思的。

    1、首先走親戚絕對沒有空手去的。小時候走親戚,在我的印象裡,必不可少的禮物就是蘋果和果子(我們那裡稱糕點為“果子”)。

    臨近年關,爸爸都會用編織袋從集上買回來散稱的果子,有很多種,比如蜜角、蜜三刀等。同時買回來的還有包裝盒和包裝紙。然後全家人會坐在一起,精心地把果子包裝起來。

    這些果子在走親戚之前,一部分還會被擺到正堂屋的大桌上,以供奉家裡信奉的神仙。

    據媽媽說,以前很窮的時候,能拿白麵饅頭走親戚就是很不錯的了。

    2、一年當中最隆重的走親戚就是春節這次了。所以,像去姥姥家一般都是初二去,並且是全家總動員。

    到了姥姥家剛一落腳,就要馬不停蹄地一家一家看望同家族的長輩。比如媽媽要去看二老孃、四老孃和姑老孃等各位長輩,往往要到午飯開始上桌了才能回來。

    3、說到走親戚的午飯,自然是雞鴨魚肉幾乎樣樣不缺。但餐桌上永遠少不了的一樣——就是羊湯。

    小時候,每到過年,我們那裡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殺羊煮羊湯。把洗好的羊肉放到大鍋裡,放上花椒等各種大料,咕咚咕咚煮起來。

    然後媽媽在那裡拆骨頭、切肉,我們坐在一旁像小狗一樣啃骨頭。當然,還是有肉吃的。“這是塊好肉,趁熱快吃吧。”每每這個時候,媽媽都會把好肉送到娃娃們嘴邊。

    4、孩子們喜歡過年,不僅可以穿新衣,吃好吃的,因為還有壓歲錢。跟著大人走親戚,一般長輩都要給晚輩小孩子壓歲錢。

    5、走親戚時,新過門的媳婦會得到格外的優待。一般都是單獨給她安排一桌,專人陪著,親戚們還要給她錢。

    當然新女婿的優待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般都是找村裡有頭有臉的重要人物做陪客,然後村裡的婦女還有姑娘們都來看新客(新女婿我們那裡叫新客——讀音kei)。

    這簡直讓本來靦腆羞澀的小夥更加手足無措。在丈母孃提醒下,趕緊出來給各位讓煙讓糖。那上上下下全方位打量的目光,那嘰嘰喳喳評頭論足的議論聲,還有那嘻嘻哈哈的笑聲,簡直讓他的手都不知怎麼拿筷子了……

    6、如果家裡有老人過六十六生日的話,一般親戚們都會在正月初六這一天大辦一場生日宴。

    壽桃、壽糕自是必不可少,在電視上為老人點播喜愛的戲曲也是一種時髦。那時《穆桂英掛帥》應該是點播率最高的了。

    7、一家人美好團聚時刻,怎能不好好儲存留念。於是拍全家福也成了一段必不可少的歡樂時光。

    如今,當年的那些照片已經開始泛黃。但無論如何,要始終堅信,有父母在,有親戚朋友在,這顆心就永遠不會在世上孤獨流亡……

  • 4 # 攝影領隊老祁皋藍山人

    過年休假,串親訪友, 是不可避免的。

    三十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包餃子,吃過餃子,吃年夜飯,放鞭炮,放完鞭炮看春節聯歡晚會,有個風俗習慣叫 ”熬夜” 守歲。按過去來說,初一不出門,大年初二,媳婦領上女婿回孃家,初三開始走親串友…………十五掐火堆去騷氣。

  • 5 # 淼本無水

    轉眼已是歲末年關,那麼過年就需要走街串巷,看望長輩,走親戚聯絡感情了嘛!各個地方都會有不一樣風俗習慣和待客之道。

    對於一個西北偏北的我來說,過年就要有還年的樣子。

    首先呢,臘月二十八就已經可以感受到年味了,在這天大家都會選擇大掃除了,將自家的所有房間徹底的清掃除塵,寓意掃除一年的不順迎接新年的平安順利;

    臘月二十九就開始蒸饅頭,炸油餅,炸麻花等等一些比較繁瑣的廚房事宜了;

    接下來的臘月三十那就是真正的迎新年了,早上隨著年底的最後一天的第一縷Sunny撒向大地,那就可以看到已經有些許的硝煙微微縹緲了,那是爆竹在年底的最後留戀。當過了,中午十二點之後,爆竹聲就會跌宕起伏,連綿不斷。放眼望去,彷彿處在一片雲海之中,當雲海幽幽散盡出現在眼前的是喜慶的顏色,對,那就是紅色,是紅紅的春聯的顏色。此刻,你終於明白你又漲了一歲了。下午五點左右,年夜飯的香味就已經飄散在了各家的房簷門口,輕輕一嗅,咦,這家是紅燒魚,東坡肉。那家是糖醋排骨,叫花雞。那家是豬肉白菜餃子加四小碟(冷盤四小碟:涼拌豆芽,滷牛肉,蒜泥黃瓜,地三鮮)當你走到自家門口的時候你已經有了三分飽腹感了!‘真的是過年不過年,聞味飽三分吶。’第一餐大概在六點左右拉下帷幕,鄰里之間或坐或站,在家門口侃侃而談,相互吹噓。到了七八點最右,年夜飯又迎來了一次相聚,各個家族自家族人都會相約而至,共赴家宴。家族最年長的會坐於正主之位,其他座位按年齡依次就坐。由此年夜飯正式開始,上桌菜餚必須滿足十二盤子或者十四個盤子外加一道湯類。在於本地有單數不成席直說,意思就是盤子的數量一定要保證在雙數之內,這是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宴會餐桌盤子數量成單數,就是沒有得到主家人尊重。或者說這次宴會主家不太願意承辦。這次的年夜飯一般都會持續到午夜十一點,這個時候大家紛紛散去,各回各家,是為了準備十二點的迎春納福做準備,俗稱開門紅。人們會在自家院子中央準備起篝火的材料,將長長的開門紅爆竹從院子中央一直漫延到大門口外面鋪開,還會準備大蒜沫和陳醋攪拌備用,當然,香燭燃紙也是必不可少的。當你聽到十二點的鐘聲響起的時候,院子裡的篝火也早已燃起,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也是緊隨其後,當第一次開啟大門之時,一口的蒜末隨即噴出。(噴蒜末是寓意趕走年前的一切不順與不乾淨的東西)至此以後就是要去廟裡搶頭香也就是今年的第一注高香,這樣才算完成了新年的開門紅。大年初二就開始走親戚了,第一個肯定就是回孃家了,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去外婆家,進門就是拜年發紅包了,然後就是一系列嘮家常。初三如果說親戚家沒有人去世那就這一天不會走親戚了,因為在我們這邊,大年初三就是去給去世的親戚燒香拜年的,所以一般不會走親戚。除此之外,走親戚一直會持續到正月十五之後,至於走親戚風俗也就沒有什麼了,大多就是一些禮貌之類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