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非魚6521

    孔子主張以禮治國,認為“不學禮,無以立。”提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耳且格。”歷代儒家莫不將禮看成修身治國屢試不爽的法寶。自然是魯國了

  • 2 # 青青河邊草19751102

    禮治是春秋戰國時期儒家主張以禮治國的思想學說。“禮治”與“法治”相對應。在孔子思想體系中禮同仁是分不開的,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他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德治,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戰國時期,隨著封建制度的形成,奴隸社會的禮已逐漸廢除。孟子把仁、義、禮、智作為基本的道德規範,禮為“辭讓之心”,成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為重視“禮”,他著有《禮論》,論證了“禮”的起源和社會作用。他說:“禮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他認為禮使社會上的人在貴賤、長幼、貧富等封建等級制中都有恰當的地位,“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荀子·修身》)。

  • 3 # 滴水之恩浩

    禮被確定為治國模式始於西周王朝,確切地說始於周公。“先君周公制周禮”,鑑於周初社會的動盪和複雜的形勢,為了更有效地統治幅員廣大的新建國家,在繼承“夏禮”、“殷禮”的基礎上,著手將分散零亂的禮進行編排、修補和釐訂,使之系統化、制度化和規範化。其基本精神是別尊卑、序貴賤,在區分等級差別的前提下納天下於一統,在宗法政治基礎上建立大一統王朝長治久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博弈才剛剛開始,內外交困的委內瑞拉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