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無言心向陽
-
2 # BillSun
我從前也絕對認同你的觀點,心理學也認同大多數人的智商是差不多的,但為什麼有的去哈佛,有的就只能家裡蹲呢?
現在,我認為最大的差別是來自家庭教育的差異。認識一個北大博士,年紀跟我相似,學生生涯是一路保送到北大博士。再細一瞭解,為什麼能一路保送啊?學霸啊。父母大學教授,人家有資本泡在大學裡的圖書館。
再看自己,上了大學,才第一次進入圖書館。
我小兒子不足三歲,今天領他參觀一所本地著名學校,他盯著牆上的人體細胞圖片衝我喊“細胞”。這就是深受圖書館環境浸染的結果。不足兩歲的孩子對人體結構已經基本摸清了。
有的孩子遇到難題,父母可能會給出不同的五種以上的解題思路,還有各類鼓勵和激勵。有的父母可能壓根就不會,還給孩子一頓奚落。兩種孩子一對比,人家父母強大的孩子花一小時做完三張卷子,而父母弱的孩子可能還在苦苦專研那一道不會的題。學習的效率也大打折扣。
所以,拼爹拼父母拼出身永遠是存在的。智商相似,老師相似,但父母無法相似。結果自然也就不同。所以找了一圈,答案還在自身身上,糾結吧。哈哈
-
3 # 奔著陽光成長
除了個別人以外,大多數人的智商都是相差無幾的。那麼為什麼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相差甚遠?這裡的“差相甚遠”應該主要指的成績,下面我們來分析分析這個問題。
首先,學的好的學生,可能並不是因為智商高。我們先說中小學階段,這個階段所學知識相對較少,即使有些反應稍慢的學生也可以透過勤奮掌握絕大多數知識,達到某個高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勤能補拙。而這部分同學還可以進而總結學習方法,使以後的學習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更好。
而除了勤奮之外,可能有些學生更認真,或者比同齡人更能堅持住。有些學生因為自身或家庭原因,比同齡人更早熟,也就更分的清是非輕重,而不是天生的智商高。
其次,每個人有所成就的領域並不相同。有的土地種花不開,但是種土豆就會豐收。有的人可能沒有選對適合自己的領域,所以沒有做出成績,給人一種做不好事情的感覺。其實應該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觀察嘗試,找到自己適合的領域。
我們在每個岔路口的每個選擇,選擇學文還是學理,選擇學什麼專業,畢業之後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決定著我們成長成為什麼樣的人。
結束語所以我們的智商可能相差並不大,但是還有很多的因素參與到我們的成長中,比如情商、努力程度、原生家庭、人情世故……
像智商、原生家庭這種我們無法選擇的東西不必過於糾結,建議把重心放在自己的成長上。我們的發展可能都存在天花板,但是我們現在可能離天花板還有一定距離,讓我們先努力摸到天花板吧。
END~
-
4 # 奇思妙數學課堂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說過“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愛迪生是我眼中的天才,智商肯定是非常高的。他的名言就是告訴我們:天才是靠勤奮得來的,智商所佔的比例也不過1%。
所謂的“天才”也就是一個智商正常的人,透過不懈努力讓我們看到了他的不凡而已。
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在一個正常的水平,那麼為什麼老師所教出來的學生,相差甚遠?影響的因素有這些:
一、個性的差異人與人之間會因為性別、家庭、環境的不同,而存在個性上的差異,我們要尊重這種差異。比如文學家錢鍾書,他語文考滿分,數學考0分,你能要求他把數學學好嗎?所以不能說同一個老師教的學生,大家都能把同一科學好。
古聖人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水平應該是一流的吧,可是三千弟子,也只有賢才72人。按照我們現在的評價標準,賢才算優秀的話,他教育的學生優秀率也只有2.4%。
二、個人努力程度愛迪生的名言也說明一個人的努力,在事業成就中的重要性。一個班的學生,剛開始入學時,大家的知識能力應該大致在同一水平,而畢業時就會看到很大的不同。
表現優秀的學生一定是平時很努力的學生,只是別人努力學習時被你忽略了,人家今天努力一點,明天再努力一點,最後就是質的變化。當你發現與別人有差距時,這時候差距已經不是一點點了。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參加了3次高考,數學成績開始是非常不好的。第一次考了1分,第二次考了19分,經過努力,第三考了79分。大家可能覺得79分也不高,可是當你知道這年數學考試總分是120分,平均分也只有27分時,你就不這麼想了。
三、家庭的影響可以說家庭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從小時候開始家長們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在模仿。家長對待學習的態度,自身的文化水平,及家庭氛圍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小學階段家庭的影響不是太明顯,到了初中、高中、大學,步入社會後。孩子的表現也就能看出家庭影子。
所以同樣一個老師教出的學生有差異這是正常的,孔子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因材施教”,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要學生同樣優秀,只願他們都是優秀的。
-
5 # 鍾靈毓秀饒
人和人的智商,本來就是不一樣的。你伸出一支手來,5個指頭都一樣長嗎?5個拾頭都一樣嗎?都1是不一樣的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差別,就是矛盾。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一個老師教同一個班,為什麼同學們的學習成績大不相同呢?一是各人的智商不同,二是各人的努力不同,三是各人的開竅時間不一樣。這i三點,一樣一樣講。先說智商,智商既有遺傳性,又很在乎後天的努力,笨鳥先飛,就是說可以用後天:的努力,來補先天的不足。再說第二條,各人的努力不同。人都要努力去爭取自已的好前途,有什麼辦法?全靠自已的努力,努力幹什麼?努力讀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第三條,各人的開竅時間不同。有的人小小年紀就開竅了,謂之曰神童,上了大學的少年班,但後來就不神了,為什麼?因為他只是開竅早。有的人大器晚成,因為他開竅遲。大量的是一般人。關鍵還是要靠自已的努力。
回覆列表
已我自己做老師的經驗,人與人智商是差不多,但是專注力,恆力和信心及理想(我更願意說是每個人的慾望)等把人的成績拉開了距離。剛上小學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培養認真專注地聽講的能力,其次是堅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完的能力。有了這兩點,孩子學習好不是問題。而這能力的培養其實從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了,為什麼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嬰兒時給孩子聽聲音,看彩色圖片,到開始玩玩具,看書等等,每一步都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比如不能聽一會兒撥浪鼓就去看別的,要堅持一會兒,再轉移注意力,看一本繪本,聽一個故事,都要善始善終,不能中途變換,久而久之,從每一個細小的不起眼的玩兒的環節做起,家長就養成了孩子專注的習慣,等上學了,孩子就能坐的住聽得進,學習怎麼可能不好呢?
再就是學習或做事的慾望很重要。有目標,並不斷努力去達成目標,一個個小成功會激發人的大目標大成功,家長要善於引導孩子樹立一個個小目標,然後一次次完成,一次次享受成功的喜悅,直至樹立人生大目標,達成大成功。